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写在父亲节里

卡莎 2018-7-3 12:27 1073人围观 文学作品

在这父亲的节日里,非常想念已故20余年的父亲,父亲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往事浮想联翩……。 父亲曾是我县的名老中医之一,医德医术有口皆碑,是我和女儿作为医务工作者最好的楷模!作为一名基层优秀医生,基本没 ...
      在这父亲的节日里,非常想念已故20余年的父亲,父亲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往事浮想联翩……。
      父亲曾是我县的名老中医之一,医德医术有口皆碑,是我和女儿作为医务工作者最好的楷模!作为一名基层优秀医生,基本没有节假日,有时还要风里来雨里去,不分昼夜出诊,为基层卫生事业,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现在到了父亲工作过的地方,都是赞不绝口:医术高超!大善人!大好人!听到群众对父亲的赞美之词,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无比骄傲!都说金杯银杯,买不到好口碑。
      父亲非常重视对子女文化素质的教育,特别疼爱我这个女儿,小时候,经常给我讲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挂帅,王昭君出塞这些巾帼英雄的故事,教我"五禽戏"和"八段锦"这些养身之道,只是小时候懵懂,不以为然,从未认真和坚持练习,否则身体素质不知有多棒!从小喜欢画画,父亲给我买美术方面的书籍和颜料,非常大方主动,比如《芥子园画传》,《中国古代山水画百图》以及一些美术书刊杂志,冥冥之中父亲似乎知道我现在喜欢国画,特别是山水画,作为一位中医先生,艺术欣赏水准还真不低!练好书法一直是父亲对我的期望,记得中小学时期,到了暑假,父亲就要我临贴,开始有几份热情,没写几天便不想临了,特别是父亲指出了许多不足之处,自己就不耐烦,索性不练荒废了。但是,欣赏书法,练好书法,一直是我心中不了的情结,这跟父亲叫我临贴的经历不无关系,现在还想完成父亲的夙愿。父亲解放前是读私塾的,毛笔字还过得去,现在翻看父亲毛笔抄的中医药手抄本,感觉特别亲切。练好书法对我来说,一直是我心中的梦和痛。从小喜欢唱唱跳跳的我,父亲都是大力支持,从不干涉个人兴趣爱好。记得小时候参加宣传队巡回演出到爸爸工作的地方(那时父母不在一个地方工作),我和好友演出回来已经很晚,爸爸给我俩煮好鸡蛋犒劳我们,也许是夜深饿了吃起特别的香,那个年代不像现在,鸡蛋随便吃,吃得都不想吃,那时要生日或者特别的节日才吃,就是条件好的,也不是天天可以吃,吃着香喷喷的鸡蛋,感到父亲默默的爱,特别地幸福!好像现在从来没有吃到那么香的鸡蛋。爸爸也是美食家,厨艺很不错,这跟他解放前跟师学艺有关,那时学中医很多都是师从,爸爸的师父,是解放前国立医专毕业广安的名医,学徒开始都是做家务,带孩子做饭样样都干,师父要吃什么,做好了端给师父,如果吃,说明父亲做得好,如果叫我父亲自己端起吃,那就没做好。父亲说他师父是极有修养,没做好从来不训斥,就是叫你自己吃了就是,如果叫父亲自己吃掉的时候,父亲会感到特别的自责和难受,如果师父欣然吃了,父亲就会特别的高兴有成就感,父亲的厨艺就是这么练成的。由于工作太忙,父亲在家一般不下厨,过年过节,或者有特别的客人才下厨,做一些很少吃到的,有些特别的佳肴,从小爱看父亲做菜,喜欢问,父亲也爱边做边讲:火候有先文后武,先武后文,吃糖不见糖,吃醋不见醋,清汤要清澈见底,浓汤要浓如乳汁,材质、色、香、味都是很讲究的。耳闻目染,使得我的厨艺在我们家,除了父亲最好,就算我了。
      跟师学艺能做家务,那仅仅是吃苦耐劳的基本要求,有没有造化还是在于学习,老师叫背的医药书籍,如果没有完成,不会接着教的,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父亲的记忆相当好,也是苦练出来的,父亲老了还背得大量的中医经典书籍,父亲说:青少年时期读书记忆很重要,一辈子都忘不了,即使当时理解不了意思,在后来的临床实践中慢慢就能理解。
      父亲是读私塾的,《增广贤文》常常成了教育我们的口头禅,《四书》《五经》喜欢信口捻来,特别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以至于在我工作之前都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也非常喜欢读书人,谁家孩子升学了,无论是小升初,或者是初升高 父亲都要给钱表示鼓励,如果考个中专大学那更是要奖励!那些年能考上中专大学的凤毛麟角,对于这些学生,寒暑假回来父亲都要表示,5元10元不等,还要给些粮票,不要小瞧5元10元,当时工资才几十元。特别让我感动的是,80年代初期,为了我高考,竟然送我到重庆沙坪坝复习。父母那时候只是基层乡镇卫生院医生,家庭负担相当大,并不富裕,送我到大城市复习,实属罕见,就现在也是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才这样做。每每讲起此事,多少人还不相信,可见父亲对我的培养教育是何其的舍得!至今还记得在重庆分别时的情景,父亲的背影和我离别的泪水,此情此景永远在印在脑海,挥之不去。
父亲特别宠我,记得读高中有年暑假,我要烫裤子,叫父亲给我借熨斗,父亲二话不说就到裁缝那里借来熨斗。我不会烫,折腾几小时就把熨斗烧坏了。我很害怕,那个年代电熨斗基本上只有裁缝才有,是比较奢侈的家电,父亲回来我告诉之后,父亲重话都没说,笑咪咪地说:"我拿去修修,修不好就赔一个给裁缝"。当时都不敢相信,如此宽容女儿,对我的宠爱略见一斑。特别注重我们青春期的营养,从小我和弟弟吃饭比较恼火挑食,父亲就给我们买炼乳和麦乳精,还有当时的山城奶粉,那时这些营养品非常贵但确实是好东西,没有任何添加剂,那个奶香和麦香,现在都还想吃,可惜没有那样的味道了。
      父亲特别注重医德的修养,要求我要把医德和责任心放在第一位,作为医生这两点是起码必须的要求,至于医技,是一辈子的学习和完善。父亲最爱背诵孙思邈的《大医精成》给我听,还解释其义,唯恐我不懂。父亲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父亲用药都是精方,药少价低功效好,基层医院不分上下班,而且什么情况都要处理,无论是除夕喝多了酒的,或者是初一爆竹伤了的,父亲都要去处理。那时农民没有医保,尽管医药费不高,还是有很多久病重病的拿不起药费,遇到危急重病人,遇到一些贫穷的老病号,父亲会签字拿药,月底扣工资,有的病人有了钱就还,实在没办法的不还就算了。
      父亲给我讲,曾经有一位非常衰弱,生命垂危的高龄老太婆,估计没有多少时晨,家里贫穷不愿意到医院住院,由于久病卧床,排不出大便呻吟不止,叫我父亲去看,父亲带着手套,用肥皂水湿润后,慢慢用手指给她抠出来,其实很多医生遇到这种情况,都是叫到医院罐肠,罐肠是护士操作。父亲想到病人这么垂危,不宜搬动,住院增加负担,这个病人后来还是走了,但是消除了她临终前一段时期的痛苦,也是医生对病人的临终关怀。父亲对病人做到的这件事,我只对母亲做过,母亲高龄,大便经常秘结,我也要用手指为母亲抠出坚硬干燥的大便,可那毕竟是自己的母亲,父亲真的是把病人当亲人。
      父亲一生都爱学习,知识渊博,健谈,风趣幽默,生活非常有趣,忙里偷闲也会钓鱼,打猎。杀鸡杀鸭,就给我讲解剖,学生时代根本没想过子承父业,看到都在医院工作的父母那么辛苦,不想重蹈覆辙,对这些知识没多少兴趣,听起好玩而已。父亲是中医,作为基层骨干医生,在县医院进行过相当于现在的全科医师培训,父亲勤奋好学,培训一年,回到基层单位就能独立开展中下腹部手术,接生员很多次遇到难产,都是父亲化险为夷,清创缝合不在话下,非常麻利,对于一个中医先生,很难得!就是我学西医的也不及父亲,当然,父亲最高的造诣还是中医临床。
      父亲积劳成疾,罹患了"肺心病",离开我们这麽多年,没有享到福,感到无限遗憾和内疚,"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心里永远的痛!不过,父亲在天之灵应该感到欣慰,女儿虽然不曾想当医生,一旦干上了还是尽职尽责,虽然没有父亲全面高超的医术,但是,父亲的医德和责任心女儿禀承下来了。
      父亲排行老大,兄弟姊妹多,父亲孝敬父母,扶持兄弟姐妹,为整个大家族,也是无私奉献。那个年代的医生医术再高,都是拿死工资,吃大锅饭,没有奖金一说。父亲也曾任过领导,始终保持一生清平,重教育,淡物质,物质上没有给我们留下什麽,唯藏书颇丰,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世代受用,这是无法估量的价值!
      父亲的爱比山高,情比海深,父亲的品德润泽子孙 ,这样的好人,生生世世都安好!愿父亲在天上,今天过一个愉快的父亲节!
      写于2018年父亲节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尹莉华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作者简介:袁红,笔名卡莎,女,大专,系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达州诗协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官方中国作家协会网站《中国作家网》会员、网易《中国作家》副总编辑、网易中国作家协会圈子管理员、网易四圈联盟电子会刊《中国散文》创始人、网易《温馨港湾快乐家园》《中国旅游文学》《玉融诗苑》首席圈主。曾任四川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刊《天府诗词》、内部文学杂志《柴门艺苑》副主编。上百篇文学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小作家》《成都颂》《大巴山诗刊》《中国作家网》《散文在线》《百家竹》《大竹文学》《川东竹海》《教苑荟萃》《新课程改革与实践》《桂湖文艺》《重庆知青》《五津激浪》等。几百篇文学作品发表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