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用满腔情怀传承文化艺术——四川文化网雅安工作站主编余志均纪实

刘颖 2018-9-2 13:53 2856人围观 文化资讯

一位雅安市雨城区大兴镇龙溪村的普通居民,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作出了突出的成绩,他就是四川文化网雅安工作站主编余志均。
  一位雅安市雨城区大兴镇龙溪村的普通居民,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作出了突出的成绩,他就是四川文化网雅安工作站主编余志均。
  余志均,雅安市文联副秘书长,雅安市雨城区文联副主席,雨城区政协常委委员,四川文化网雅安工作站主编、雅安市文化传承交流基地主任,“书香龙溪-乡村文化院坝”创建人,雅安市雨城区邵仲节艺术基地主任,四川天娇大熊猫书画院雅安创作基地主任,益州书画院副院长,成都巴蜀画院常务理事,金辉书画院副院长,雅安市收藏家协会秘书长。


  从2000年以来,先后接待全国各地文化艺术家(包括台湾艺术家)数千人次来雨城交流创作,为雅安雨城文学艺术宣传和提升作出了贡献。收藏书画及其他艺木品1000多件。举办过《春之梦》等书画展,邀请全国各地的书画院来现场挥毫泼墨,留下了墨宝。积极参加区政府画院组织的抗震救灾书画义卖活动,捐出30幅收藏作品现场义卖。多次组织参加文化下乡和各种书画活动,提供了民间收藏品公益陈列室收藏并展出。为玉树地震募捐义卖活动,并捐出收藏作品20余幅进行现场义实,获得的善款全部捐给红十字会。在4.20地震后,身带残肢,积极投入抗震自救工作,联系对接各地有关部门和爱心团队来雨城捐款捐物。是雅安雨城区优秀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在2017年7月31日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公布的“四川好人榜”中被评为“助人为乐好人”。



传承文化服务大众:一生的坚守

  一、乡间情结,源于内心一份美好的向往
  1955年,余志均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因父亲写得一手“刚劲有力”的好字,在父亲的文化熏陶下,他年少时喜欢看父亲写春联,所以余志均从小就对字画有一定研究;高中毕业后,他进入生产队成为了一名民兵排长,放下枪把和锄头,经常参加文艺演出,并且把《智取威虎山》等戏剧搬到大院里,为乡亲们尽心尽力演出。


      1970年左右,余志均开始从事雅安石材事业,在生意过程中,无意接触了很多汉白玉雕刻,这也使他开始与艺术有了交集;中年立业后,在朋友引荐下,他与成都理工大学艺术设计教授,成都理工大学环境艺术学术带头人,成都市摄影家协会美术分会秘书长苟乐加相遇,教授当场提笔写下“人过半百,气尽中年,过河卒子,永远向前”赠与他,借教授之言,他登上了“文化之舟”。


  二十多年来,余志均将自己石材事业收入的80%都投入文化事业中,在雅安支持修建了用于播放雅安人民创作的雅安本土音乐喷泉,以此方式让更多人了解雅安的文化艺术,促进文化传播。


  二、以文化人,全身心投入文化发展传承
  余志均多次组织文化下乡和书画采风活动。2008年3月,他开展了首届“春之梦书画展”并邀请全国各地的书画院来现场挥毫泼墨,留下了墨宝,至今,先后接待了上千人次的全国各地书画爱好者来雅安雨城交流创作,为雅安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除此以外,他开“精艺堂”广接文化人,在自家小院旁办起“书香龙溪乡坝头文化院坝”,让乡里的老人小孩们了解文化,“书香龙溪”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艺术交流中心。


  2008年3月余志均创办了“精艺堂”,旨在邀约国内外名人名家,弘扬本土文化,守望精神家园,拓展经济发展。先后收藏了邵仲节、曾刚、马负诚等几十位艺术家的书法绘画雕塑作品1000余幅。在雨城区钓鱼台山庄创办了“邵仲节、耿继斌绘画创作基地”。


  2008年汶川5.12地震发生后,组织文艺文化作品义卖,共筹集赈灾资金近20万元,并向灾区捐赠书画作品50余幅;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组织书画作品义卖,筹集资金2万余元,并向灾区捐赠书画作品30余幅;2012年5月雅安举办世界电影周名家作品展活动,邀请数14名中国文联和四川省文联的知名书画家在活动现场举办书画作品展览,营造了良好艺术氛围;2013年芦山4.20地震发生后,组织书画作品义卖,为灾区筹集资金近10万元,并向灾区捐赠书画作品20余幅;2014年底,组织举办了“圆梦中华 兄弟共进”海峡两岸书画作品巡展。


  截止目前,精艺堂共邀请全国各地书画艺术名家约上千人次来雅安采风,共创作展现雅安山水人文的书画作品1200余幅;组织各类文艺演出100余场次,对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繁荣雅安文化发展,提高雅安美誉度和知名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邵仲节、耿继斌绘画创作基地”

  以“精艺堂”为基础,2015年6月,余志均在雨城区大兴镇龙溪村成立了“书香龙溪文化文艺服务中心”,总面积900余平方米,分为“读书吧、歌舞吧、文学创作室、书画创作室、摄影陈展室、影视制作室、运动健身房、留守老人和儿童之家”九个区域。


  三、精耕勤勉,挖掘梳理本土民间文化
  2015年11月,一本反映雨城历史变迁,展示雨城文化进步的作品《雨城方言》由书香龙溪统稿编撰出版发行。中心组织雅安本地文艺爱好者创作了《美丽龙溪》《大美雅安》等40余首歌唱家乡的歌曲;创作了《我的家乡龙溪》《打钱杆》等10余支充满活力的舞蹈;创作了《岁月在心上》等80余首感恩生活的诗歌;创作了《守候回归》《我为重建加块砖》等10余个小品节目;创作了《国宝天骄》《水墨上里》等300余幅反映雨城山水美景的书画作品;微电影《关爱》《我要爸爸》在网络中点击观看量与日俱增。

“岁月年华”写进《雅安年鉴2016》


  “书香龙溪”由余志均自费将老宅按要求改造而成。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书香龙溪文化文艺工作进展顺利,成绩显著,获得了广泛好评和称赞。每天下午和晚上都有朗朗的读书声和欢快的笑声,乡亲们欢聚在院子里,各得其乐,融洽和谐的氛围围绕着整个雅安市、雨城区、龙溪村。


  四、痴心执念,发展乡村惠民利民文化服务
  近年,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原“书香龙溪”场馆已被征用拆迁,现暂时借驻在雨城区大兴镇前进小学,因场地狭小受限,上千幅名家文化文艺作品无法张挂展示,无法保管存放,也无场地接待前来雅安采风交流的各级文艺名家团队,缺乏场馆已成为制约“书香龙溪”发展的首要问题。


  2015年6月,中心举办了“推动全民读书、建设书香龙溪”、“读书进龙溪、国学演讲赛”、“翰墨书香家庭”等各类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并号召镇、村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积极参与,扩大覆盖面。同时,作为雨城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艺志愿服务的基层示范点(村级),充分发挥作为文艺志愿服务基层示范点的作用,以送文化到基层、文艺志愿服务到基层为主旨,广泛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促进了广大群众整体文化素质的大幅度提升。


  “书香龙溪”以文化下乡轻骑队、文艺演出和文化书屋等形式进行文化宣传,先后深入雨城区上里镇箭杆林村小、大兴镇九龙村小;联合爱心人士一起关爱百岁老人,走进全市65名百岁老人家中,为他们庆祝生日,为老人带去祝福;号召本土企业家和志愿者们到全市六县两区偏远农村小学做“帮你实现心愿”活动,帮助他们实现愿望;在大学新生入学之际,组织爱心人士,开展“爱心助学”公益活动,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圆大学梦;联合公益团体引荐了上海宋庆龄基金所属嘉庆基金会援助碧峰峡镇后盐村小,永久提供爱心午餐……在“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中,共计策划、参与送文化送爱心活动百余次,惠及近千人,为全市需要资助的留守儿童、贫困学生、重症青少年等捐助资金近万元。四川农业大学为书香龙溪授牌“川农大学生优秀社会实践基地”。


  2016年和2017年春节期间,书香龙溪分别以“过年七天乐、幸福中国梦”和“过年七天乐、我爱家乡美”为主题,连续7天组织文化文艺志愿者爱好者们带着精彩的文化文艺节目走进雨城区草坝镇、上里镇、合江镇等10余个乡镇,演出节目140余个,演出15场次,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先后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假日期间,书香龙溪结合节日特点,积极组织文艺志愿者编排表演文艺节目,为推进文化惠民和文化扶贫作出了积极努力。
  据统计,从“书香龙溪”成立至今,共组织各类文化文艺汇演40余场次;组织书画创作展览20余场次;组织公益捐赠近5万元;四川电视台、雅安电视台,四川日报、雅安日报,微雅安和静美雨城微信公众平台等十多家主流媒体纷纷进行了宣传报道。


  五、号召凝聚,积极拓展文化服务覆盖面
  作为雅安市文联副秘书长、区文联副主席,余志均呼吁大家参与志愿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坚强精神意志传递给每一个人;联合志愿者们关心百岁老人,亲自为65名老人祝寿;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小学生上课;看望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通过慈善公益为他们带去一丝温暖。他说:“公益不是用钱,而是改变人的智慧”。扶贫先扶智,做公益不是仅靠钱财就能做好,重要的真心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无悔付出。


  在5·12汶川地震后,余志均积极参加区政府画院组织的抗震救灾书画义卖活动,捐出30幅收藏作品进行现场义卖;为玉树地震募捐义卖活动,并捐出收藏作品20余幅进行现场义卖,获得的善款全部捐给红十字会。在4.20地震期间,带伤投入抗震自救工作,对外联系爱心人士等进行捐款献物。


  “如果将书画放进箱子里,那么这些书画很难体现出它的价值,只有在外面被人们欣赏,才能发挥有用之处。”他创办了大兴镇龙溪村留守儿童之家,将收藏的大部分作品以展览的形式让孩子们耳濡目染,之中不乏有大师作品和价值不菲之作。


  2016年到2018年,每年春节他都会组织文艺表演团队演绎“新春七天乐”,将文化“渡进”百姓生活,用脚步把欢笑洒遍雅安的山山水水。


  “一个人有没有价值,要自己把自己的价值创造出来。” 余志均现在做文化服务工作的理念是:“把“送文化”下乡转变为“种文化”到乡村学校,让文化艺术服务进社区、进村组、下基层。把文化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结合,让文化艺术自觉发挥造血功能。养活自己,富裕他人。”将自身价值最大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怨无悔做公益、竭尽全力传文化,文化和公益是余志均一生都要坚守的事业。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1
  • 蜀楠 2018-9-2 22:32
    余老师好样的l为雅安人做出了卓越共献和傍样,值得我们敬仰我爱戴.学习。雄起!雄起!雄起!!!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