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滇西远征行(十、十一、十二)中国远征军,你从没走远!

卡莎 2018-12-1 12:36 1918人围观 文学作品

滇西远征行(十)我们来到大盈江畔的李根源故居叠园。被称为民国元老的李根源,腾冲九保人。早年公派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从事推翻帝制的革命。同蔡锷一道领导了云南重九起义,是云南讲武堂的主要领导人。在滇西沦陷 ...
滇西远征行(十)

我们来到大盈江畔的李根源故居叠园。
被称为民国元老的李根源,腾冲九保人。早年公派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从事推翻帝制的革命。同蔡锷一道领导了云南重九起义,是云南讲武堂的主要领导人。
在滇西沦陷,抗战最危急时刻,不顾年迈体衰,扶病西上滇西,组织滇西民众动员起来,抗击日本侵略。
滇西反攻胜利后,动员民众掩埋阵亡将士,建成国殇墓园。
故居十分冷清,除我们外,没有其它参观人。
接着我们来到叠水河瀑布,大盈江流到这里,跌下几十米高的危崖,形成国内罕见的城市瀑布。
当年的腾冲,处处是战场,脚下每寸土地都浸透了远征军官兵的鲜血。进园不久,迎面有座不算很高的山坡,叫龙光台。1944年7月6日,预2师一部向龙光台,毗卢寺进攻,预2师6团2营营长叶南惠身先士卒,率部勇猛冲锋,不幸在离龙光台十余米的地方中弹牺牲。
当人们漫步在这青山绿水的风景名胜,有多少人还记得在这里洒尽热血,抛尸疆埸的壮士?
中午时分,我们到了文星楼,当时的腾冲以文星楼为中心,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在这里交汇,南北大街成为中国远征军城内巷战的中轴线,线东为53军,线西为54军。
1944年8月底,两军在这里会师,协力向城东北龙王塘日军残部进攻,并最终将日军全部消灭在李家巷。
午后,在腾冲黄埔后代联工委秘书长梅永安老师陪同下,我们全队人员和迷彩队部分代表前往绮罗茶业在绮罗乡的茶叶生产基地参观。
然后在绮罗茶业所在的绮罗工贸公司,公司李总为我们组织了座谈交流会。梅老师和迷彩队代表及来自四川的代表发言,谈到对腾冲这座抗战英雄城的礼赞。绮罗茶业和李总长期从事赞助和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特别对黄埔大力支持,工贸区内设有黄埔之家。
四川代表向李总和梅老师赠送了作品。
张企予和陈咏欣激情朗诵了献给腾冲的英雄赞歌,声情并茂,铿锵有力的朗诵获得了宾主的热情掌声。
晚上,李总设宴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席间两队争相表演文艺节目,不断把气氛推向高潮。
晚宴在难忘今宵的歌声中顺利结束。

滇西远征行(十一)

从成都出来已经第十一天,大家已经很疲劳,尤其是队中还有不少超过八十岁的老人,但依然按照计划八时准时出行。
离开城区一路向北,在曲石镇,地质专家李老师指着火山喷发形的柱状节理为大家科普了一堂地质课。
江苴街是高黎贡山西麓千年丝绸之路一个重要节点,当驮着货物的商队艰难翻越高黎贡山后,在江苴街休整,所以古镇上马房商铺林立。
日军占领腾冲后,把江苴建成重要后勤基地和防御重心。1944年6月,中国远征军以重大牺牲突破日军高黎贡山防线后,会攻江苴街。
古镇老屋保留不,尤其是街西一处破旧但基本完好的院落,便是著名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外景拍摄地。
离开江苴街,我们沿着盘山公路前往高黎贡山山腹的林家铺,山陡路窄急弯多,一路提心吊胆,生碰来车,山路是无法错车的。
好在一路顺利,十一时许终于到达海拔两千多米的林家铺。
抗战时,这里仅有几户人家,但当年军队战斗详报常提到这个地名。
第53军116师346团攻克南斋公房后乘胜追击,日军在岗房和林家铺外围拼死抵抗,但终于无法抵挡远征军的进攻,狼狈逃往江苴。
林家铺是徒步翻越高黎贡山的起点,也是公路终点,建有一个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我们沿着之字形的骡马古道走了一段,林木参天,旁边警示牌警告常有黑熊出没。
这千年商旅古道约有一米多宽,石板路上间或出现深深蹄印。路上还有动物糞便,想必不久前久还有马帮通过。
走在林间古道上,当年远征军炮兵就是从这里下山,其艰辛可想而战。
到了瓦甸(现在叫永安村),正遇学校放学,拥挤的摩托,手扶拖拉机和各色小车堵塞道路,让我们停留半小时。
瓦甸是南诏时著名的瓷窑,生产房瓦著名。
日军在这里建有坚固工事,36师经一周战斗攻克外围金钟山,战斗中美空军多次临空轰炸,支援地面战斗。
界头是腾北抗日根据地首府,抗日县长张问德在这里领导全县抗日,在一间农家小院里挥笔写下<答田岛书>,被后方报刊广泛报道,名扬全国,曾被选入民国中学国文课本,如今刊刻在忠烈祠千古流传。
距界头仅七公里的桥头街,在龙川江东岸,是日军高黎贡山防线支撑点。中国远征军在南北斋公房两处受阻无法进展时,198师593团在当地猎人带领下从不为人知,艰险异常的秘道中翻越高黎贡山,突袭桥头街,一举攻占桥头和马面关,从根本上改变战局。36师,预2师在这里同日军148联队反复争夺。
烈日下我们走过古街,来到龙川江边,右边高黎贡山巍然耸立,镇外余家大坡和冉家寨历历在目。
我到过桥头多次,也从这里艰难登上马面关,蓝天白云下,龙川江静静流过,高黎贡山无声地矗立在天边,正像诗人穆旦写道,没人知道,历史曾从这里走过。


滇西远征行(十二)

今天是11月28日,也是这次滇西远征行的最后一天。
清晨,我们A组全体成员来到来凤山下的198师市政公园,向园里的198师腾冲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致敬。
198师是突破日军高黎贡山防线和攻克腾冲的主力部队,担负了最艰巨的战斗任务,付出了最大的牺牲。全师9个营长阵亡7个。战后,该师在腾冲城南建立了这座用当地火山石建成的纪念碑。文革中,腾冲人民用良心和智慧保住了它,这是全国少有的民国抗战纪念设施。
清晨的阳光下,纪念碑如一柄玄色的利剑直刺苍穹。蒋中正题写的民族之光清晰可见。整座碑身历经七十多年风雨,饱经历史沧桑,屹立在来凤山下,屹立在腾冲人的心中。
接着我们来到国殇墓园,B组迷彩队的战友已在迎候,腾冲黄埔后代联工委秘书长梅老师及部分志愿者也在。
我们沿着园中墓道缓缓行进,一旁苍松翠柏中,李根源遥望蓝天,正筹划着滇西反攻大计,抗日县长张问德一脸正气,怒斤日寇行政班长田岛。
忠烈祠里,孙中山先生画像居中,总理遗嘱挂在下面。
两队集体拜谒后,向牺牲在腾冲战役中牺牲的十九位盟军官兵致哀。
四条阶梯把小团山分为八部,意味着这近九千烈士来自祖国四面八方。
烈士陵园以师为单位,从下等兵开始,逐级向上,犹如一支军队正向敌人发起进攻。
大家肃穆地徐徐登上坡顶,向纪念碑鞠躬致敬。
迷彩队的战友列队整齐,在口令下,齐刷刷举起右手,以军人的军礼向抗战英烈致敬。
朗诵家张企予先生和迷彩队战友一起朗诵了女诗人刘燕君的诗,献给远征军。诵者饱含泪水,听者早已热泪盈眶。前来敬献鲜花的旅游团队也佇立阶下,一脸肃然,一脸庄重。
仪式结束后,我们滇西远征行A队将踏上返程,B组迷彩队的战友依依惜别,握手拥抱,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完的离别情。
当汽车徐徐开动,窗外的战友以军礼向我们告别。
再见了,亲爱的战友!
再见了,英雄的腾冲。
(全文完)


中国远征军,你从没走远!

作者:刘燕君
朗诵:   张峰  张企予

你们打过去了
却没能再回来
冷却了的钢枪
熄灭了的硝烟
 
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
40万热血男儿
20万为国捐躯
英骨留在异国他乡
血成河处草成衰
 
中国远征军——
一个响亮的名号
一面国民革命军新军的旗帜
“一寸山河一寸血”
在世界的东方
在抗击日本法西斯
最黑暗的日子里
让世界,
看到了全面胜利的曙光

同古解围,怒江坚守,血战腾冲
盟军作战,驱逐日寇,枕戈待旦
你们的壮举
让华夏在最沉痛的那一页
翻开了骄傲的篇章
滇缅,曾经的壮烈与荣光
 
“五千年历史的责任,
已经落在我们肩头!”
豪迈与雄壮的军歌
胡康河谷怨魂犹在
野人山里哀歌尚鸣
热带丛林的血雨腥风
中国远征军,你从没走远!
 
北望家乡的山
一笔一划刻下
一言一语种下
横是铿锵,竖是悲壮
毅力,无可超越
忍耐,举世无双
 
静静的,那个山坡上
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
你们不屈不挠的精神
你们无怨无悔的忠诚
厚重而深沉
惨烈而残酷
留下的英灵化为树干
如今依然是一道离殇
 
魂兮归来  慰我寸心
山河动容  哀迎忠灵
安息吧,
华夏二十万迟归的英魂
 
共和国一直在祈盼英雄
魂归故土
你们是母亲的孩子
全民族用最崇高的敬意
迎接你,亲爱的孩子
回家了,回归母亲的怀抱
孩子,回家了!
--------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谭方德、刘燕君、艺川等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作者简介:袁红,笔名卡莎,女,大专,系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达州诗协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官方中国作家协会网站《中国作家网》会员、网易《中国作家》副总编辑、网易中国作家协会圈子管理员、网易四圈联盟电子会刊《中国散文》创始人、网易《温馨港湾快乐家园》《中国旅游文学》《玉融诗苑》首席圈主。曾任四川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刊《天府诗词》、内部文学杂志《柴门艺苑》副主编。上百篇文学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小作家》《成都颂》《大巴山诗刊》《中国作家网》《散文在线》《百家竹》《大竹文学》《川东竹海》《教苑荟萃》《新课程改革与实践》《桂湖文艺》《重庆知青》《五津激浪》等。几百篇文学作品发表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