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巴蜀丨地下一千米 时空两千年——回望古蜀盐井

四川文化网 2019-4-26 14:27 17411人围观 四川文旅

写 巴 蜀 盐为“百味之母”,小小的盐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却跟人类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在古代却更是决定国家生死与富强的关键。可以说盐对农业社会的价值并不亚于石油对工业社会的价值。因生产力所限,古时取盐也 ...

  巴  蜀  


盐为“百味之母”,小小的盐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却跟人类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在古代却更是决定国家生死与富强的关键。可以说盐对农业社会的价值并不亚于石油对工业社会的价值。因生产力所限,古时取盐也甚为不易,有“盐贵如金”之说。



先秦古籍《世本》说:“黄帝时,诸侯有夙沙氏,始以海水煮乳煎成盐,其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尚书·禹贡》里也有:“青州厥贡盐、絺。”的记载,说明今天的山东省渤海一带在那时已盛产海盐了。



古代交通不便,商贸闭塞,离海盐遥远的内陆怎么办呢?井盐。“蜀去海远,取盐于井”,苏轼的《蜀盐说》便对自己家乡的井盐有过一番描述。蜀中向以盛产井盐著称,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井盐生产,据华阳国志记载:“李冰识齐水脉,穿广都盐井诸陂地,蜀于是有养生之饶焉。”据记载,西汉中期,四川井盐产地有十四处。唐代四川已有六十四县产盐,到了宋代四川境内盐井更达二万四千九百余口,岁产盐六千余万斤。川盐历史上行销西南各省及少数民族地区,是当时很重要的交易物质。



由于盐是古代国家的重要财富和税收来源之一,故盐业生产也备受重视,朝廷立有盐法,并在各地专门设置盐官,监督管理盐的产制运销、专卖和征收盐税务。汉武帝时,临邛蒲江等地便有盐铁官的职务。唐宋时期,四川盐井设有军丁把守。



历史上蜀中盐业以仁寿、富顺、容县、乐山、自贡、蒲江、临邛等地最为兴盛,自贡盐场、临邛盐场则尤为著名。据西晋张华《博物志》:“临邛火井一所,盐井在县南百里。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货,诸葛丞相前往视之。后火转盛热,以盆盖井上,煮盐得盐。”而自贡盐井时常有盐卤从地下喷溢,称为“自流井”,其所产盐质特佳,产品曾进献朝廷,故名“贡井”。直到如今,方有千载盐都之称。



据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蜀中官盐,有隆州之仙井,临邛之蒲江....皆大井也。仙井岁产盐二百万斤,蒲江亚之。”可见蒲江的年产盐量,虽然低于二百万斤,但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由这些记载可见,当时的四川盐业已然非常发达了。



古代蜀中井盐操作方法也与海盐不同,据《蜀盐说》记载,在十多丈或几十丈深,碗口大小的盐井凿成后,再用巨竹去节,榫接起来做成井筒,再用比井筒稍小的竹作抽提卤水的桶,套入其内。其上又猛以柔韧的熟皮做活塞。操作前,先“横入淡水”以“虹吸”出卤水后,再操纵提桶,使之张合启用,从底层深处一捅,即可汲取数十斗盐卤水。



据记载,历代盐工仅在自贡便先后钻井13000多口,有的井深达1000米,即以平均300米计,等于凿穿了400多座珠穆朗峰。2006年5月20日,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勤劳聪慧的祖先们,在近千年前,就已经懂得了运用物理学原理,设计制作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异常先进的机械工具,让巴蜀大地有盐可吃、有富可积。



盐  井 

杜甫

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

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

汲井岁榾榾,出车日连连。

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




图/网络   文/夜话白鹭  美编/木子

来源网络图片请与本公号联系


原作者: 远近文化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