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一藤走天下

黄建文 2019-5-28 14:01 1092人围观 文学作品

一藤走天下 兄弟结一家 皮肤各色有 农民最爱它 红薯,又名蕃薯、甘薯、山芋、番芋、地瓜、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其名称各地有各地的习惯叫法,在四川多称红苕。四、五月份就是大量栽种的时节 ...
  一藤走天下 兄弟结一家 皮肤各色有 农民最爱它 红薯,又名蕃薯、甘薯、山芋、番芋、地瓜、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
  其名称各地有各地的习惯叫法,在四川多称红苕。四、五月份就是大量栽种的时节,它是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匍匐地面。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皮色发白或发红或发紫,肉大多为红黄白色,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酿酒、制酒精,也可以制作成淀粉、粉条。
  红苕的来历,大致有二个说法: 其一 吴川人氏林怀兰,自幼学医,亲自品尝过南方大山名川中的各种草药,明朝中期,他已经是个很有名气的江湖郎中了。 林怀兰云游南方各地,贫苦人请他看病,他手到病除,分文不取,富贵人请他看病,不出大价钱,他便执意不肯下药。
  这一天,交趾国(今越南)边关大将军,突然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林怀兰正巧云游到此,一群交趾将校便将他捉拿缚起来,一个偏将晃动着腰刀,威逼他给大将军看病:“你要不用心看病,我把你砍成肉泥!”林怀兰轻蔑的一笑:“我不会看病。”说着把脑袋伸了过去,偏将抽出腰刀,正要行凶,大将军厉声喝道:“不得伤害异国兄弟。” 大将军将偏将赶出中军大帐,便把林怀兰让到床前,两人谈天说地,扯起了家常,老郎中见将军脸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心里很不过意,也就为他诊脉配药,大将军服了两副草药,便消除了病痛,他拉着林怀兰的手说:“你老兄是我的再生父母,如不嫌弃,愿与你结成生死兄弟。”林怀兰还礼道:“愿与小弟插草为香。” 两人每日里酒后小山闲游,尽欢而散。住了十几日,林怀兰便告辞大将军,返回吴川。
  不久大将军托明朝边将捎过信来,让林怀兰务必来边关,说有要事相商。
  林怀兰昼夜兼程,来到边关,大将军说:“国王女儿现在奄奄一息,无数医生前去,一直都不见效,还望仁兄全力相助啊!”林怀兰沉吟片刻:“既是贤弟之事,愚兄义不容辞。” 林怀兰治好了交趾国公主的病,便想回国,国王设宴辞行,席间国王将番薯递给林怀兰:“名医请品尝品尝,此乃我国宝,民食之佳肴。”林怀兰吃了一口,感觉得味道甘甜,并请求:“国王陛下,我不要你金银珠宝,只要一个番薯。”国王心想:我已传令各地边关,有将国宝外传者处死罪,灭九族,就是我送给你,你也休想带出边关。
  但是,国王还是赐予林怀兰两个番薯。 林怀兰来到边关,边将从他身上搜出了两个番薯,便将他绑缚起来,推到法场之上,就要开刀问斩时,大将军飞马赶到,斥退小校,亲自为林怀兰松绑,又把马交与林怀兰,道:“仁兄快走,后会有期。”说完把林怀兰扶上马,猛击一鞭,那马长嘶一声飞驰下山。 大将军心想:仁兄之德,背之不义,我食君禄,纵之不忠,看来忠义不能两全。
  想到此,他拔出宝剑自刎而死。林怀兰回家后,将番薯播于粤地,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边关番将,便将这种食物取名番薯。 其二 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中国人冒死带回一根藤,结果靠它养活了上亿人。这个人就是有着“甘薯之父”的陈振龙。 陈振龙,福建长乐人。
  万历年间,华侨陈振龙在吕宋(今菲律宾)发现当地一种可以食用的块根甘薯,“其耐旱易活,种少获多,且生熟皆宜,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然而,当时的菲律宾被西班牙殖民者占领,他们严禁甘薯流入中国。 据《金薯传习录》记载,尽管甘薯极容易成活而且高产,但外国“珍其种,不与中国人”,对前往中国的船只严格盘查,确保甘薯不流入中国。陈振龙冒着被杀危险,他把甘薯藤藏在浸水的缆绳里,偷偷带回福州。
  从此,甘薯在我国传播开来。 对于福建来说,甘薯的引进恰逢其时。
  引种次年,福建南部遭遇百年一遇大旱,“野草无青,禾无收,饿民遍野”,而甘薯却大获丰收,灾民“足果其腹,灾不为荒。”有这样的成功案例,甘薯的种植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陈振龙把甘薯引入我国,改变了中国农作物结果和食谱,甘薯也成为我国古代饥荒时期最重要的食物之一,超过一亿人因此受益,“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在纪念陈振龙《先薯亭记》的碑文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陈振龙的敬仰之情。 “抚令其速觅地育之,经四月功成。抚遂令各地循法广种之,果丰,旱饥大解,士民皆欢。甲午、乙未连遇饥荒,他谷皆歉。
  惟薯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到了乾隆时期,甘薯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推广种植一亿多亩,极大地解决了粮食危机,“薯子母钩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可以充饥。金学曾遂通令各地如法栽种,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 在甘薯推广种植的两百多年间,陈振龙家族矢志不渝,“子子孙孙,瓜瓞绵连,始终致力于引种、推广番薯,他们出身布衣,商贾为业,虽人微言轻,却一心牵挂民生大计。”如今甘薯的种植随处可见,陈振龙的功绩将永远被铭记。 而今,物质生活大大改善,而且好多人得了“富贵病”,红薯也不再是我们的主食,但它在我们过“荒月”的年代起了很大作用,况且今天,治“富贵病”,也有了不起的作用!
原作者: 黄建文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