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邂逅荥经砂器有感

2019-8-18 17:36| 发布者: 四川文化网| 查看: 648| 评论: 0|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来自: 四川文化网

摘要: 自国务院办公厅2008年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之后,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2008年,荥经砂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雅安电视台更是以荥经砂 ...
自国务院办公厅2008年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之后,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2008年,荥经砂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雅安电视台更是以荥经砂器为题材拍摄了专题片《黑砂》。为切身感受荥经砂器的魅力,了解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四川农业大学理学院“越泥为器”团队于7月16日奔赴荥经开展了为期7天的调研活动。
热爱历史 珍惜文化

在丝丝细雨下,团队成员走进了荥经县博物馆,古色古香的建筑让我们仿佛置身千年以前。在现代化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习惯了摩天大楼,习惯了车水马龙,我们对生活却渐渐没有了耐心。当我沉醉地漫步在博物馆里,倾听岁月走过的声音时,是一种与平时忙碌生活截然相反的感受。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黑砂文物,时间走过的痕迹让它们成为了一道更具特色的风景,它们顽强地伫立着,诉说着自己的陈年往事。荥经砂器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年前,其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在沧海桑田的流转下,靠着祖祖辈辈呕心沥血的倾力传承,荥经砂器好似有着四川人坚韧的性格一般,牢牢地扎根于荥经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生活不止远方,还有过去,常回头看看,历史洪流中幸存的美丽珍宝是我们最可贵的财富。热爱历史就是对中华民族上千年文化的珍惜,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牢记这一点。历史这面镜子,照亮了现在,也照向了未来。历史是我们得以发展的根源,忘记历史就如同背叛生活。
匠心精神
我们有幸在这次调研活动中拜访了一位老手艺人,曾昭树师傅称得上是古城村里制作砂器经验最丰富,年龄也是最大的一位师傅了。在老师傅与我们谈话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他的手,可能是因为长年制作砂器变得粗糙黝黑,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老茧。我再看看他的脸,尽管皱纹早已爬上了额头,眼睛却还炯炯有神,当他谈论到荥经砂器时,眼神里更是充满了欣慰与自豪。曾师傅告诉我们,他感到很幸运因为他做了一辈子热爱的事情。在七十岁的年纪,曾师傅已经从砂器制作的一线退下来了,但他依旧喜欢时常去到工厂。倘若没有这些手艺人的千年守望,馒头窑内的焙烧黑砂的火可能早已熄灭。是什么样的毅力与决心能让人们坚持传承技艺千年?我开始思考着自己的生活,我常常是一个三分钟热度,还急于求成的人,一旦对事物失去了新鲜感,就会很轻易地放弃。与曾师傅的谈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没有人会永远年轻,不变的是热爱的心。我能否找到一生所爱,我能否为之坚持。我们在生活中未免会有想放弃的念头,这个时候,冷静下来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就好了。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有决心的人。
荥经砂器凭借手艺人的传承将传统烧制技艺流传千年,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黑砂的制作步骤繁琐复杂且耗时耗力,而手艺人的收益却十分微薄。想要谋其长远的发展,手艺人们必须要开陈出新。朱庆平师傅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开始尝试制作更加具有艺术特色的荥经砂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荥经砂器不仅需要功能化,还要加强其艺术性与文化性。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更是这个时代对发展的要求。没有创新,何谈未来。我们以后将要面对的是创新技术蓬勃发展的社会,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前进的潮流,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不在未来迷失方向。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增强自身创新实践的能力,紧随时代的发展。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都感触颇深,受益良多。在博物馆里,感受了历史文化的魅力;在砂器作坊里,见证了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我希望能将这些宝贵的人生经验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图为朱氏砂器工厂里的手艺人正在制作砂器。陈宇晴 摄


图为朱氏砂器工厂里的手艺人正在制作砂器。陈宇晴 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荥经县博物馆前的合照。刘毅 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荥经县博物馆前的合照。刘毅 摄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