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汲萃无华”——巴蜀撷英书画院艺术家赴艾芜故里采风

开颜 2019-10-21 11:23 568人围观 四川艺术

10月19日,巴蜀撷英书画院艺术家一行10余人在院长肖炳坤的带领下,来到艾芜故里——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采风。期间参观了艾芜纪念馆和艾芜故居,并与当地政府相关人员举行了座谈会,共同探讨,感受和分享被誉为流浪文 ...

“汲萃无华”——巴蜀撷英书画院艺术家赴艾芜故里采风

10月19日,巴蜀撷英书画院艺术家一行10余人在院长肖炳坤的带领下,来到艾芜故里——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采风。

“汲萃无华”——巴蜀撷英书画院艺术家赴艾芜故里采风


“汲萃无华”——巴蜀撷英书画院艺术家赴艾芜故里采风

期间参观了艾芜纪念馆和艾芜故居,并与当地政府相关人员举行了座谈会,共同探讨,感受和分享被誉为流浪文豪的当代著名文学家艾芜的艺术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汲萃无华”——巴蜀撷英书画院艺术家赴艾芜故里采风

座谈会上艺术家们畅所欲言,对新都区清流镇党委政府在保护和发掘当地文化资源,探索乡村振兴新途径方面所做的努力非常赞赏,并就如何进一步打造艾芜故里,促进新农村发展提出许多建议。

“汲萃无华”——巴蜀撷英书画院艺术家赴艾芜故里采风

艾芜先生早年离家南下流浪,其生活经历以及沿途的市井百态,在他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为他创作南行记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从普通百姓中汲取营养,加以提炼升华,再反过来以最朴实的文学语言来描绘百姓生活,形成了独具特色艺术风格,开创了流浪文学的先河。

“汲萃无华”——巴蜀撷英书画院艺术家赴艾芜故里采风

巴蜀撷英书画院将这次采风活动主题确定为“汲萃无华”,正是对艾芜先生文学成就的高度概括与敬仰。为纪念此次活动,艺术家们集体创作了一幅大型作品——《春涌清流》赠送给当地政府部门,以表达对他们在保护艾芜先生故居及发掘整理他生前在文学作品及创作轶事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艺术家们还兴趣盎然地创作了多幅书画作品留存在艾芜纪念馆,为纪念这位当代伟大的文学家尽绵薄之力。

“汲萃无华”——巴蜀撷英书画院艺术家赴艾芜故里采风

巴蜀撷英书画院艺术家李柏林,于涛,魏亚明,杨晓林,苟绍龙等参加了活动。四川大风堂画院院长倪磊,巴蜀撷英书画院理事长路建东应邀参加了活动。

“汲萃无华”——巴蜀撷英书画院艺术家赴艾芜故里采风


“汲萃无华”——巴蜀撷英书画院艺术家赴艾芜故里采风


延展阅读:

艾芜(1904~1992年) ,中国现、当代作家,原名汤道耕,笔名刘明、吴岩、汤爱吾等,艾芜是道耕的笔名,他开始写作时,因受胡适"人要爱大我(社会)也要爱小我(自己)"的主张的影响,遂取名"爱吾",后慢慢衍变为"艾芜"。

1921年考入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25年因不满学校守旧的教育和反抗旧式婚姻而出走,漂流于云南边疆、缅甸和马来亚等地,当过小学教师、杂役和报纸编辑,并两次差点病得差点死去。

因为同情缅甸的农民暴动,1931年被英国殖民当局驱逐回国到上海。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开始发表小说。在上海期间,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南国之夜》、《南行记》、《山中牧歌》、《夜景》和中篇小说《春天》、《芭蕉谷》以及散文集《漂泊杂记》等。作品大都反映西南边疆和缅甸等地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自发的反抗斗争,开拓了新文学创作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传奇性故事,具有特异性格的人物和边地迷人的绮丽风光,使作品充溢着抒情气息和浪漫情调。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