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师门丨此君书会——谢季筠师门(二)

四川文化网 2020-4-4 22:10 1878人围观 艺术动态

《现代艺术》自2019年第7期推出“师门”栏目以来,先后呈现了美术类艺术家刘朴、秦天柱、敬庭尧、姚叶红等川内有影响力的师门。本期“师门”特别呈现书法类“此君书会”——谢季筠及其门下十八位弟子的书法作品,“ ...
编 者 按: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蕴,与中华民族的内在生命精神血脉相连。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其永垂不朽的生命力传承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在这传承的道路上,中国书法家们任重道远。

作为中华文化源头之一的蜀地历来多书家,谢季筠就是其中一位,谢老幼承家学,先后拜刘孟伉、罗祥止、丁鹤诸先生门下,其书法艺术得到了坚实的深筑。除了自身的艺术修养,谢老在书法传承这条道路上一直默默耕耘……其门下的弟子李兵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赵安如为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王飞、齐建霞、李华、张可丁、罗喜泽、韩安荣等皆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们中或在省、市级书法家协会里潜心钻研,或在博物馆里静静沉淀,或在教育前线默默躬耕,或在行政岗位上潜心读墨……他们的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家级、省级专业大展,被博物馆、纪念馆和个人爱好者等收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此君书会。

《现代艺术》自2019年第7期推出“师门”栏目以来,先后呈现了美术类艺术家刘朴、秦天柱、敬庭尧、姚叶红等川内有影响力的师门。本期“师门”特别呈现书法类“此君书会”——谢季筠及其门下十八位弟子的书法作品,“此君书会”作为“师门”栏目第一个书法艺术门类出现,献礼元旦,迎接新年,这不仅是源于“此君书会”深厚的书法实力,更是我们对书法薪火相传的关心、信心与时代担当。需要说明的是,师门弟子是以年龄长幼为序。

2020年,愿我们初心不改,以书法育人,以薪火相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贡献四川书法力量。

此君书会 

老  师  谢季筠

弟  子  (以年龄长幼为序)

程保平 齐建霞 古鸣清 张小平 吴德钢 李   兵

赵安如 颜旭东 韩安荣 罗喜泽 王   俊 刘崇寿

王  飞  李  华  张可丁  段  涛  萧琬融  沈田瑶

此君书会 · 老师


谢季筠
XIE JIJUN

名苍林,字季筠,号虚斋、西啽。1943年3月生于四川雷波,祖籍四川隆昌石燕桥。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成都市书法家协会顾问。黑山大学孔子学院、四川警察学院、四川教育学院、四川理工学院美术学院、成都大学等客座教授。出版有专集《蜀派书法名家精品——谢季筠卷》(天地出版社)、《谢季筠书法集》(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国当代翰墨名家研究——谢季筠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当代书法名家精品赏析——谢季筠书法作品》(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谢季筠行草选集》(四川民族出版社)、《谢季筠书法》(四川美术出版社)等。


一言蔽之,书如其人而已

——谢季筠书法作品


文丨邓代昆

谢季筠生于四川雷波县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尊三老人,乃一敦厚宿儒,平生修德治学,诗礼传家。季筠少承庭训,尊三老人授之以学问,严之以品行。于书法一道,季筠多思善悟,慧根早植,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异质奇资。长成以后,虔心寻师,先后拜在刘孟伉、罗祥止、丁鹤诸先生门下,此数人者,既是书坛硕宿,又都是学问大家、高标君子,季筠的习艺修身,得到了坚实的深筑。


跋王毅老棣赠‘张长史《肚痛帖》拓片’ 行草 47cm×19cm 2011年季筠的书法以逸气取胜,风格鲜明,确立较早。随着生活的变迁、岁月的演进,他的书法也几经变化。季筠善学,不论古贤时贤,都能悉心倾情,古今法墨,只要与其个性嗜好相契合的,都能悉心研学。季筠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变化,常常自出心裁,别开生面,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真所谓得鱼而忘筌,日新而月异者。统观季筠各个时期的作品,当经过了少年期的清峻,青年期的潇洒,中年期的风雅意趣,壮年期的平淡天真,以及最近时期的朴拙恢弘等多种变化。而这些变化,却又实实在在地可以概之为“峻逸” “洒逸” “雅逸” “淡逸” “弘逸”诸种形容,很容易被它们中间洋溢的他自己的“逸”的主流风格所掩盖,因此也就很难被人们发现这些阶段性的变化。



徐有中诗《春光无限》行草 65cm×133cm 2016年在季筠先生的书风中始终生发着一种散、澹、萧、疏的意味,一种轻描淡写,且温且和,飘飏摇曳,妙曼柔韧的笔墨。“散”是一种自由,“澹”是一种从容,“萧”是一种高古荒远,“疏”是一种物外旷怀。概言之,它们是一种人生的超迈、生命的逸气。通过品玩咀嚼,观赏者会感到自己被慢慢搅动的心潮,触摸到先生那些深隐在温和下面的雄肆,妙曼下面的雷霆,飘飏下面的深沉,轻淡下面的味韵,骤然地有所觉悟,欲罢不能。



清·石涛·画语录 行草 94.5cm×182cm 2004年天资和学养是成就一个艺术家的两个要素。天资是“意”,是先天的赋予,是艺术家的根性,也是成就艺术的根本。学养是“象”,是后天的培植锻打,是艺术家致用的拄杖,也是开启艺术根性之门的锁钥。书法艺术,在此畴垅中。清人刘熙载就如是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才”就是“意”,是先天稟性;“学”就是“象”,是后天积学;而“志”则是先天稟性中的真、善与后天积学中的品格操行的升华,是人生的价值取向,是美。一言以蔽之,书如其人而已。书学就是人学,是书者根性的真伪善恶、品德的邪正高下、耕耘的勤勉怠惰之总汇。



《手著腰缠联》篆书 23cm×138.5cm×2 2017年季筠先生的书法艺术和他追求书法的艺术人生,是他先天根性、后天学养、道德修为、高远志向的交汇镕铸,渐趋于“人书俱老”大化境界的演进过程。在未来,相信他会继续给当代书坛带去新的讯息和新的喜悦。深深地祝福他,愿他的生命之树常青,艺术之花常艳。

此君书会 · 弟子

吴德钢

WU DEGANG

四川成都人。1987年,师从谢季筠先生学习书法。自从师习书30多年来,虽然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专业从事书法创作,但是热爱书法的心始终没有变。工作之余,不忘拿起毛笔,坚持基本的技法训练,基本掌握了书法的技巧,经常翻阅书法理论书籍,以期对书法的源流演变,基本方法,书法精神等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2007年后,多次参加了成都市国企系统的书法绘画展,并获奖。

心之所达  言之所通——浅述书法艺术

文丨吴德钢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我以为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应该熟知基本要素1.工具的特殊性,是使用毛笔等四种文房工具,这是其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2.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书写者较为关注的内容。古人所谓“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有关汉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极具指导意义。
3.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与其他文艺理论一样,书法理论既包括书法本身的技法理论,又包含其美学理论,而在这些理论中又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比如关于书法中如何表现“神、气、骨、肉、血”等范畴的理论,关于笔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论以及创作论、品评论等等,都是有着自身的体系的。

《杜甫诗一首》行书 69cm×69cm 2019年

二、技法的学习

书法本身应包括笔法、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的训练。搞清楚技法是书法必备的基础条件。
1.笔法练习是其技法的核心内容。笔法也称“用笔”,指运笔用锋的方法。包括的起笔、行走、收笔、转、折、笔势等等。
2.字法,也称“结字”、“结构”,包括字内点画的搭配、穿插、呼应、造险、避就等等关系。
3.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浓、淡、干、枯、湿的处理,利用墨色变化,形成有色彩斑斓的效果。
4.章法,也称“布白”,指一幅字的整体布局,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的处理,这点类似绘画的整体构思。

三、个人修养与书法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现代西方文化不断地影响着中国,电脑的普及,使大多数人书写都较之以往少了很多,由此很多人已经不知书法为何物,也不知道书法的好与坏,这可以从日常广告所使用的毛笔字体窥见一斑。书法在其社会的地位己从使用兼具艺术性,基本上仅具有艺术的属性。但是,作为喜爱中国书法而又愿意为之继承发扬的人,想深谙其中奥妙,就需要加强自身修养,首先是要从书法起源、流变、社会影响、代表人物、传世之作等方面对书法进行常年不断地、深入地研习;其次是要熟悉历代名家所作五种主要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主要作品,对同种书体不同名家的作品进行细致地对比研究,取其精妙细微之处为吾所用;还有就是要对文学、诗词、歌赋、哲学等国学加以理解,以自然山川和民族的人文景观陶冶自身的性情,发自内心地接受中国传统,使民族的传统深深地融入骨髓血脉。个人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书法品格的优劣,因为高妙的书法从来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表露。提高个人的国学修养,在传统中汲取营养,自然在书法中流出,这是从事书法者必须要一辈子坚持的。

四、书法的气象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最初的书法具备自然图象的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书法演变也在跟随着演进,自魏晋之后,篆隶书体逐渐式微,通行楷书、行书以及草书。唐朝以后,经历了千年以上的变革,奠定了书法在中国的文化地位,官员、文人、市井小人物,均崇尚书法。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崇尚,经历了尚韵、尚法、尚意等等阶段,形成不同的书法气象,也即书家各自具有不同的书写风格,在书法中体现出书家的精神面貌,也是书法的精神气象之所在。

《学书杂感》行书 21cm×21cm 2019年

因此,潜心书法的应该系统学习传统经典书法,深入揣摩、研究,是接续古人气象的不二法门。理解书法的气象才能准确的欣赏书法,也才能更好的表现书法。在日后的书法之路上方能把控好:

1.书法整体形态美通过点画的伸缩、轴线的扭动,形成各种不同的动人形态,组合成优美的书法作品。在自身修养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结体形态创造,创作出优美的、雄强的字体形态。
2.书法点画结构美点画结构美是要将各种点画按一定的组合方式,直接组合成各种美的独体字和偏旁部首。原则主要是比例原则、均衡原则、韵律原则、节奏原则、简洁原则,等等。
3.书法墨色组合美墨色组合之美,是使墨色不杂乱无章,要符合共同的美学原则,如重点原则、渐变原则、均衡原则,等等。书法墨色组合,一是对背景底色的分割组合。人们常说的“计白当黑”,就是这方面的内容。二是点画结构的墨色组合。从作品的整体效果来看,不但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平面结构,还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分层效果,从而增强书法的表现深度。
以上所讲到的,并没有对具体细节加以展开,有些还需要更加深入的阐释。总之,书法的传统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研究、继承,并发扬光大。

此君书会 · 弟子



李  兵
LI BING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理论与创作高研班导师,四川师范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艺委会委员,四川省美协山水画会名誉会长,四川省西部中国书画院原院长。独立探索提炼出的新皴法——“块斧劈皴”(也有人称之为“李兵冰雪皴”)和独特的“挤白”“衬白”染雪法、色墨互补烘雪法等,填补了中国水墨高原雪山画法的空白,开创了冰雪山水画的新境界,成为中国水墨雪山画体系的创立者和领军人物。他以黑置白的独特表现手法是中国画写意精神的上乘境界。

人贵德品 艺重精神——著名书画家李兵先生印象

文丨黄  石


书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而古老的艺术门类。千百年来,以其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书画爱好者沉浸其中,从而创造了一座又一座书画史上的巍峨高峰,给后来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赶超的目标,予人启迪,催人奋进。另一方面,高山仰止,未免也让人倍感道路之崎岖、跋涉之艰难。古往今来,但凡在书画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者,无一不是崇徳尚艺、乐此不疲、痴心如初、孜孜以求者,而且在他们身上都有着一种由先天灵性带来并由后天苦功培育的化解融合的能力。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兵先生就是一位尚德行、讲品味、有悟性、肯付出的成功者。

《雪颠神彩》行书 2018年

书画家李兵和我是久违的知心好友。他为人大气,沉稳持重,工作卖力,做事用心,嗜书画,好诗文,数十年习书不辍、练画不止,久久为功,渐有所成。未届不惑之年时就已蜚声海外、名动艺坛。早在2002李兵作品《春归雪岭》就被泰王国钦赐淡浮院收藏,并在同年底随中国美协主席靳尚谊和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在澳门为特区政府创作书画长卷。
回忆起初见李兵先生创作的雪山风景水墨画真是激动不已!在他之前我的确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国画家把高原雪山画得那么明丽、那么亮眼、那么生动形象!他的作品皴法新颖、留白有致,法度严谨,气势恢宏,传统功力深厚,具有很好的节奏美、形体美、色泽美、气势美、和谐美,题款诗书也位置讲究、与画相适,为作品增添了意蕴美和格调美,堪称是“文章溢彩,翰墨流光”。当时我还以为画家李兵是书画界前辈耆宿,及至见面才知乃青壮年英才矣!


《圣境峰光》题画诗 行书 2019年古人有云:学艺者一须修心性,二须广识见,三须勤用功。这也正是李兵秉持的学习信条。书画是心灵的迹化,是作者内在修养的外在反映,体现了书画家的才情、性情,更体现了书画家的人文道德水平。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艺境即心境,书画的境界体现了人生的境界。曾几何时的书画界有着种种不良之风,以怪为美、以丑为美,创作离奇者有之,书写怪异者有之。然而任何艺术门类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违背了规律和法则,只能走向谬误,书画也不例外。在一些光怪陆离的“书画行为艺术”甚嚣尘上、哗众取宠、大行其道的时候,李兵先生能不为流俗所惑,不为积习所蔽,以一种平和心、平常心、平淡心来从事书画学习、研究和创作,可谓是:善学者明、善思者智、善行者远。书画之道,只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淡,勤于学、善于思、敏于行,勤练习、广临摹、博学问,积学乃成,方能笔精墨妙。
多年来,李兵先生在自己有较好天赋的基础上,墨海潜心,艺坛耕耘,师传统,法自然,临池不辍,砚耕不息,打下了坚实的书画功底。胸中有丘壑方能笔底起波澜。书画家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把自己的精神素质、人文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过程。他深谙其中道理,因此没有居于一隅,就书画学书画,而是苦练内功,认真学习文学、哲学、史学、美学等知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陶冶情操,滋养身心,充实自我,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日积月累,书画功力渐有所成,逐步培育出了独创性的、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作品风格。

《登高望远》行书 2019年

书坛前辈常言,为书既需要寻门而入,更需要破门而出。先贤此言,知道者可谓是多之又多;做到者,可说是少之又少。寻门而入需要一种传承的志气和毅力,破门而出需要一种创新的功力和勇气。是故,学习书画者往往成于传承,也失于传承;贵在创新,却难以创新。但凡优秀书画家都有一个“师古、入古、出古”先学再破、破而后立的过程。李兵先生学古、尊古、汲古,但不拘古、守古、泥古,博今融古,根老蕾新,在我化为古和古化为我的离合转化之间,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画不宗于一体,书不拘于一家,转益多师,取精用宏,取众之长成我之长,取众之善成我之善,跳出藩篱外,不落窠臼中,很好地处理了收与放、守与变、破与立之间的关系,有效提升了自己对笔墨的驾驭能力、创造能力,充分展现了自己在书画创作中的主观性、主导性、主动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才情气质和精神气象。
鲁迅先生曾评价中国文字“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书画非形美、意美则无以感目、感心。书画应当既有传统美,更有时代美;既有共性美,更有个性美。书画作品应该体现书画家深厚的力度、严谨的法度、精准的尺度。南北朝王僧虔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李兵先生所画的《云中是故乡》《圣水欢歌》《瑞满新疆》《峻岭耸碧天》等作品,既活用了传统留白技巧,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画面构成韵态和合、意法相宜,点线面自然融汇,于虚实、藏露、动静、浓淡、高低、远近之间,收放合度,造型生动,骨气与逸气并生,法度与风度共存,有笔墨处见诸精神,无笔墨处见诸玄妙,厚重而不失飘逸,灵动而不失庄严,具有强劲的视觉冲击力和强大的生气、秀气、灵气、雄气。

《九寨瑞色》题画诗 行书 2019年

古语云: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书如其人,画如其人,其实是说作品是人品的表达,认为可以从作品中见到为人。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说,透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书画家的道德、书画作品显现的道理。李兵先生在书画艺术上律己甚严,创作的作品讲究笔法、墨法、染法,坚重雄厚,笔酣墨畅,少俗笔,更少败笔,故具浑厚之势、超凡之气、飘逸之风,大美之态,既悦目,又悦心,很好地体现了他日积月累形成的深厚思辨力和驾驭力。
作为一名颇具才华、颇有成就的书画家,李兵先生无疑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成长空间。依仁游艺,体道观物,这既是他为人的精神境界,也是他为艺的道德观念。古之艺人,无不期人艺俱老之境。李兵先生人在盛世,艺逢盛年,衷心期待他高歌猛进,在书画艺术上取得更大更高的成就!

此君书会 · 弟子

赵安如

ZHAO ANRU

中国香港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培训中心副主任,成都市文联副秘书长,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法定代表人),九三学社成都市委书画研究院秘书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师范学院研究员、客座教授,一带一路·丝路文化之旅 中国-吉尔吉斯文化商贸交流国礼工程国礼艺术家。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家库评审专家,“天府文艺名家讲堂”和成都艺术类专家评委库评审专家,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顾问,四川省政协书画院、成都市政协书画院、蜀都书画院、四川戊子书画院、九三书画院特聘艺术家。曾在成都画院、岁月艺术馆和四川长江书画院等举办个展。有《赵安如书法作品选集》《赵安如诗文心画系列》和《成都市志·农业志》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赵安如书法“中国邮册·国家名片” 和 “墨缘巴黎——荣耀法国艺术殿堂邮票人物”等着作出版问世。书法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李白纪念馆、美国驻成都领使馆、英国国会上议院和成都市档案馆、建川博物馆等收藏。文艺作品发表於《人民日报》《中国书法》《书法导报》《中国艺术报》《香港文联》《中国风》《星星诗刊》等。《成都文艺》“成都文艺网”执行主编。

洗心澄怀入卧游——读赵安如新墨赘言

文丨邓代昆

细观安如作品,笔温墨润,气敛神聚,而又呈现出一种风动云移、从容自在的状态,大得乃师季筠先生散澹萧疏的笔意。更可贵者,安如仿佛不愿久拘未于一途,跃跃然欲另辟蹊径,自谋新格。故尔其书会常常令观者乍见新奇,时遇胜境于不期之中。


《高原淖渊》联 篆书 180cm×97cm 2018年赵安如氏,书坛之俊才,当下流行语中所呼之“新锐”者是。其于书法艺术,用力至笃,用情至深。志在趺坐十年,抱璞待价,坐穿蒲团,待一朝壁破飞声,纸贵洛阳也。

《风痴诗》行书 扇面 2018年

正眼法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安如正值盛年,于书道用情深笃,慧性善悟,年来渐趋化境,所谓灰心槁形之余,百练钢化为绕指柔焉。大成之期,可瞻可瞩,早已无待我言。安如所修者亦广矣,深涉文、史、哲、艺,傍及、儒、释、道类,建树多多,载籍彰彰。所著刊而行世者,除上所提及之《安如诗稿》外,更有《息心斋主心画》《赵安如书法选》。尝又编修成都史志,执行主编《成都市志·农业志》和《成都农村》《成都文艺》期刊,成就赫然喜人也。

《人间词话》行草 100cm×50cm 2019年


此君书会 · 弟子

颜旭东

YAN XUDONG

1964年生于黑龙江省拜泉县,1985年毕业于黑龙江财政专科学校,2005年四川师大美术系本科毕业。自幼喜欢绘画及书法,1980年-1997年先后参加全国及省市展览三十余次,有作品分别发表在《全国青少年书法作品集》《北方书苑》《书法报》《中国硬笔书法家辞典》《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等20多种期刊、出版物上。1986年3月加入大庆市书法工作者协会,1986年12月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黑龙江分会,1997年4月入谢季筠书法工作室,1999年4月被聘为成都蜀都书画院专业画师并于2019年8月被聘为该画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书法的生与熟——兼论书法品鉴与感悟

文丨颜旭东

对书法作品的评价,人们最爱谈的往往是好与坏、雅与俗、拙与巧等。实际上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统一认识,只能各有所执,见仁见智。其实,任何艺术形式,其本身即是语言,知者自知,蒙者犹蒙,无需赘语,如果非要以语言文字表达,难矣!

生与熟,是帮助人们理解认识书法本质规律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必然是生与熟合理合度辩证统一的结果。过生则寒俭荒疏,不入其门;过熟则油浮滑媚,面目可憎。熟后生才应该是书法的最高追求,其轨迹应该是生—熟—生,而后面的生应该是熟极而后的升华,是物我两忘,随心所欲的自然生发,书写者应该是不假思索,心随手动,惟其如此,书法才臻《书谱》所云之“忘怀楷则、无间心手”之化境,派生出勃勃生气的书法作品。

李煜《浪淘沙》行书 138cm×34cm 2019年

纵观古今有成就的书家,都是驾驭生与熟辩证关系的高手。王羲之作为西晋那个充满老庄逸情年代的名士,脱略形骸,恣意挥洒,驾轻就熟,变化多端,生即是这种熟极状态下不由自主的必然表象,有的人把这种生认为是所谓的不“完美”。然而正是这种生,才是既在人的作用下又不失生趣变化的所在,才不至于产生不断重复、刻板无味机器似的“机械”味,这才是王羲之之所以称为书圣的因由,相较之下,大多数后人的字实在是太“完美”、太“准确”了 。也就是太熟了,从而也就太俗了。
另举一书家为例,人称其字为“孩儿体”的谢无量先生,他被这样称呼自然是生的代表了,准确地说应该是熟极而生的代表。做为一个大学者,书法于他只是一个书写工具而已。虽然不像现在我们某些专业书家专门从事书法,但他毛笔做字几乎是每天必须的。大量的动笔弄墨,手焉不熟!然他的熟和王羲之一样,呈现的书法状态却是满纸云烟,生机盎然。

文天祥《正气歌》行书 138cm×69cm 2019年

生和熟不但是书法审美试金石,也是民国前和现代书法高下立判的分水岭。换句话说,即今不如昔(民国前)。这是书法自民国以后,脱离了实用功能带来的后果。试想,如果前人的书法脱离了实用,还会有今天浩如烟海的法帖、名迹吗?今天的书家,有的甚至是专业的书家,习字时间并不比古人少,但是这只是古人诸多习字状态的其中之一而已。至于文稿、书信、文书、书丹、便条、日记乃至中医开的药方等实用状态的书写,今人再也用不着了,即使有人刻意为之,已不是前人的自然状态。因此,今人根本就不会产生前人相同意义上的熟,也就无从产生熟后的生。由此可知,今人的书法难以企及前人,无怪乎今人刻意为丑,东施效颦,“丑书”“破体”,故作深沉,令人作呕。未及熟而强求生,这是当今书家浅薄浮躁、急功近利的直接表现。
由上所述,当今书法已经缺失了实用这个成就传统书法的必要因素,也就是说生才是今人书法的本来状态。只是此生乃熟前之生,是真生,是无法登堂入室的生,熟才是今人书法向前进步的关键。如何像前人一样,在大量自然运用状态下大量动笔,而不单单是字中求字地浪费笔墨,先熟起来,认真分析一下古今书法研习方式的异同,从而找出一条适合今人的方式让当今书法与古人比肩,让书法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绵绵不断地向前发展。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现代艺术》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