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假装已死!

开颜 2020-6-19 15:42 756人围观 文学作品

大家说到教育、家庭教育都感到头疼,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实,只要提前预防,尽量避免教育方法的“失误”,注意绕开种种“暗礁”、“险滩”,基本上都能够做到“教育不失败”。(“教育成功”不敢妄言。)就目前 ...


大家说到教育、家庭教育都感到头疼,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实,只要提前预防,尽量避免教育方法的“失误”,注意绕开种种“暗礁”、“险滩”,基本上都能够做到“教育不失败”。(“教育成功”不敢妄言。)

就目前青少年共同呈现的问题来看,我们的教育有几个“失误”。

一、高度关注

因为独生子女现象以及其他原因,孩子的父母、甚至整个大家庭成员,高度关注孩子的“存在”。大到升学、择校、就业,小到衣食住行、特长培养、玩乐游戏,孩子生活的所有细节均成为父母、长辈视线的焦点。孩子开心、安康,一家人欢呼雀跃,孩子哭闹、生病,全家人愁云惨淡。只要有孩子在,孩子就是主角,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最好的。孩子想干嘛,大家陪着;孩子想看什么,大家耗着。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完全取决于孩子的状态,父母长辈的人生意义紧紧维系于孩子之身,存在的价值就是为孩子服务、奉献。

“宝宝回来没有?”“宝宝想吃啥?”“宝宝想去哪?”“宝宝冷不冷?”“宝宝热不热?”“宝宝舒不舒服?”“宝宝……”

为了孩子,可以身负巨债;

为了孩子,可以远走他乡;

为了孩子,可以丢掉工作;

为了孩子,可以放弃理想;

为了孩子,可以铤而走险;

为了孩子,可以作奸犯科

……

近年,以“为了孩子”之名而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的官员、商人频现。


被忽略的孩子,童年是悲凉而残缺的,但被高度关注的孩子,成长之路更是浮躁而有毒素的。这样的孩子长大,无论学业、事业多么成功,他的外在状态必然自大而傲慢,内心必然冷漠而自私。因为他的受教育过程,没有被教化、训练出谦卑的品质与分享的习惯,更无人告诫他:“你只是世界上小小的一员,必须坚守自然规则。”

二、过渡呵护

如果说,高度关注算是成年人对孩子“高度责任心”的表达,似乎有无可厚非的理由。那么高度关注的“内容”就值得深入研究了。

父母关注的是什么?

在乎的是什么?

关注的焦点、在乎的事物是否对孩子的成长有益无害?

很多父母从来没有进行过“良心拷问”,也没有进行教育方法、教育理论的学习,只是一味地凭着父爱母爱之天性本能,感性地、自以为正确地“关注”孩子——深爱、宠爱、溺爱,至于“爱”中是否包含毒素,一无所知。物质上,充分满足孩子需求,不论家庭经济条件;情感上,一味给予孩子舒适,不管自己的承压能力。将孩子如掌上明珠般精心照料与呵护,竭尽全力,甚至透支财力、心力,为孩子搭建遮风避雨安然舒服的世外堡垒。堡垒中,三岁不能自己吃饭,五岁不会穿衣,小学毕业无法收拾床铺,中学毕业没有在家扫过地,高中毕业没有洗过碗。上了大学,除了知晓那一点点功课和游戏、动漫外,对社会一无所知或者充满幻想,对人生未来从不思考,因为父母长辈已为他们思考完毕。而作为一个人必备的优良品德、综合素质,父母从未有计划地培养、教化、引导。

“你啥都不要操心!有妈妈在!”“你只管学习,其他事有爸爸!”这是父母的口头禅。


堡垒中,自然高远的蓝天、新鲜的空气、蓬勃的生机,孩子们展翅蓝天的翅膀被父母剪断,天性的奋发精神在堡垒中日渐萎缩,与生俱来的美善性情在教育的“歧途”中消失殆尽。终于长大了,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小老头、小老太——啃老族,好吃懒做、萎靡不振、自私自利、四体不勤,在家当皇帝,出门变废物。

这个时候,父母们不满意了!他们面对自私、残暴的子女,心如死灰。他们拖着不能再为子女奉献的衰老身体,大骂不才不孝不义的“逆子”!

三、据为己有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中国父母们却把如此的礼物引以为荣地送给了自己的孩子!再以此礼物作为要挟,剥夺孩子的幸福,批判和否定孩子的人生。

“高分低能,重智轻德”,是父母们无知的产物、溺爱的成果。究其原因,是狭隘的父母将孩子“据为己有”了,在高度关注、极度呵护中延伸自己的生命存在,在错误的三观中为孩子构建人生的海市蜃楼。至于孩子在生命时间轴、自然空间点上的存在属性、价值所在,父母从未想过。父母更没有意识到,孩子非私人物品,而是社会的一员,他将来会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

违背自然法则的教育,终究不能获得父母期盼的“成功人生”,哪怕是凡俗家常的天伦之乐、人间幸福。因为,被高度关注、极度呵护,被“据为己有”的孩子,他们一旦“苏醒”,必然挣扎!他们一边享受着父母长辈奉送的物质、经济特权,一边想方设法要逃离“爱的牢笼”!一边傲慢地挥霍着家庭给予的安稳、闲适与精致生活,一边鄙夷着父母的含辛茹苦、饱经沧桑!新闻中、网络上,伤父弑母的事件时有发生。在“白狼眼”的眼中,怎么会有伟大的母爱、父爱,只有粗苯的老爸和唯唯诺诺的老妈!


错误的教育,必然培养出没有人性的野兽!

怎么解决?

经常听各种年龄段父母吐槽子女,包括巴蜀君自己,对子女的教育或多或少都犯有上述三个失误。孩子在八九岁时,一个相好的大姐曾经针对巴蜀君对孩子的过于关爱、呵护发表过态度,她说:“孤儿也会长大!”

巴蜀君当下震撼,为这句充满力量的“粗暴之语”!听来非常残酷,却有振聋发聩之效,其中蕴含的哲理深邃、道理平实。

是的,假如我们已死,孩子会怎样?如果没有我们的呵护,孩子会怎样?

如果真是那样,孩子会变得自立、坚强而成熟!

他们会顽强地活下来!

他们会吃苦耐劳、独立担当,一样长大成人,甚至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而不是当下这样,在被父母高度关注与极度呵护以后,蜕变为白眼狼!

是的。假如我们已死,孩子一样长大!并不见得一定比有我们呵护的人生差!

既然如此,何不对自己的教育来个“以毒攻毒”!?

孩子两三岁,动不动倒地打滚,不吃不喝,大哭大闹,胁迫大人,你可以假装已死!

孩子读小学,挑食、挑衣服、嫌东嫌西,你可以假装已死!

孩子读初中,不做家务,不疼父母,盛气凌人,你可以假装已死!

孩子上高中,要手机、想旅游、要攀比,各种“享乐”,你可以假装已死!

孩子大学毕业了,不工作、不劳动、不承担任何责任,还要各种买买买,你可以假装已死!

……

女儿嫁了人,你依然不放心,各种唠叨!女婿的脸色已经不好看,你还想说。你应该假装已死!

儿子已经娶了媳妇儿,你看不惯两口子,偏要各种嘴碎,惹得媳妇摧残儿子。你应该假装已死!

“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如此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法,定能攻克所有父母心中的毒素——执着、不舍、占有!

放过孩子,饶过自己吧!

以“死”悟道,从生开始!

唯如此,你的生命方可千秋万代!

你的子孙亦能永世昌隆!




作者:高小丁,系四川省文联作家、编剧、法务工作者,系列家教文化项目“巴风蜀韵论家风”主讲人、文案主笔。


原作者: 高小丁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