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相对·论】孙友军 | 中得心源 技道合一

2020-6-27 21:25| 发布者: 四川文化网| 查看: 27139| 评论: 1|原作者: 孙友军|来自: 四川文化网

摘要: 不时有搞收藏的朋友拿画来问我,这幅画好不好,我一时语塞。经良久思考,现录于后:在大学我学哲学,因而凡事喜好讲关系。佛学的核心思想就是“缘起性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因缘而起,因缘而生,彼此相生相灭。绘画 ...

  不时有搞收藏的朋友拿画来问我,这幅画好不好,我一时语塞。经良久思考,现录于后:在大学我学哲学,因而凡事喜好讲关系。佛学的核心思想就是“缘起性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因缘而起,因缘而生,彼此相生相灭。绘画也是如此,就是处理好各种关系。什么“关系”,就是相反相成的辩证法的关系。我把好的中国画标准归纳为“六字三关系”,即笔与墨、形与神、开与合三大关系。一个画家首先要过笔墨关,特别是要处理好一幅画中的笔墨关系,很多泼墨泼彩画,泼上去一大片,笔怎么出来。笔墨中用笔的轻重、快慢、转折、提按、往来、顺逆……是关系,用墨的浓淡、干湿也是关系,设色中浓淡、冷暖、厚薄、清浑等这些关系能处理好了,可以做到画什么像什么了,这是成其为画家的第一步。 这一步十分重要,中国画在一笔一墨中、一点一线的笔法笔意的基础上,要写出具体物象的本质结构、神形气度等的必要因素,这就是中国画的艺术观及造型观。一笔一墨中的文化内涵,即为中国画的哲思文理之道。所以,中国画从境界到艺术语言的一笔一墨皆蕴藏着中国文化的特质和中国画的意象精神,一笔一墨皆是学问修养,从一笔一墨中可以看到画家的个性、胸襟。


  接下来就是要进到更高的一个层面,即处理和把握好一幅画中形和意的关系。形和意就是主观与客观矛盾统一的关系。对此齐白石早有精辟的论述,他说太似是媚俗,不似是欺世,妙在似与下似之间也。一幅画的好与坏处理好这个关系很重要。可以说当今的中国画作大多还停留在第一个关系上。许多画家穷其一身死抠笔墨,维妙维肖,很难进入到形和意的自由王国里去邀游,在这里是要拼学养和修为的。要知道从一幅画的意境、韵味、逸格等等方面是体味得到一个画家各方面的风神和品位的。看一幅画脱俗没脱俗也在看是否处理好了形意关系上。有的画看了半天不知究竞,在观者眼里竟成了皇帝的新衣。有的画花花捎捎,好象是拿相机照下来的。这两者的问题都是出在没把握好形意关系上。 在中国画传统中,从不使用“造型”和“素描” 这两个词,因“造型”不能从意象的意匠中独立出来,它只能作为一个要素包涵在中国画体系“枝”“道”合一的法则之中。因此,关于中国画的”意象造型”的理论体系和画理、画技均在中国画学的道统之中。从《周易》的“象”、老子的“气”“道”“象”、孔子的“绘事后素”、准南子“抻贵于形”、谢赫的“六法论”、顾恺之“以形写神”的传神论、苏东坡的“形神兼备”论等等,绝妙地阐述了中国画“意象造型”观的深邃之理。中国绘画秉持这种“观念”和规律,实踐了几千年,攀登到了世界“造型”艺术的审美最高峰。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画教育“以西画改造中国画”之风盛行,以写实造型观代替中国画意象观,即以西方素描代替了中国画“技”“道”合一,的基本功力训练;在写实状物能力上虽有裨益,但却丢失了独有的笔墨语言的审美含量和表现力,已有偏离中国意象艺术轨道的倾向。加上文化语境逐惭变迁等因素,造成了中国画传承的空前危机。


  再下来就要看一幅画的开合关系了。我把构图中的宾主、虚实、曲直、浓淡、争让、疏密、聚散、多少、有无、高低、俯仰、上下、左右、阴阳、向背、纵横、繁简……都归纳入开与和中。譬如:曲是合,直是开;阳是开阴是和;散是开,聚是合;虚是开,实是合;争是开,让是合………等等不一而足。总之,一幅画的绘制过程,无非是处理各种关系的过程。把这些关系处理好了,能比较好的控制画面的整体气势、韵律、格局,就是一个好画家能画出好画了。也就是说,一幅较完美的画,既有完成意象形象的笔墨点线组合,更有表现整体布局的呼应成章的集团式笔墨组合结构,运笔运墨时气、势、力的起、承、转合,即可完成画面内外整体格局,使真体内充并溢于画外。这正是创作欣赏中国画的最终旨意。


  有人问弘一法师,什么画才是好画?答曰:全面调合的画就是好画。


  (本文作者:中国通讯社书画频道学术委员会学术主持孙友军)

  本期推荐画家:刘伯骏、李晓初

  刘伯骏简介:

  刘伯骏,笔名老牛骏, 1921年生于四川宣汉。1942年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深造,师从潘天寿、吴茀之、李可染、诸乐三、林风眠诸教授,主攻写意花鸟,兼习指墨。1947年毕业后,在杭州国立艺专吴茀之、诸乐三、潘韵诸教授的支持下,潘天寿校长为其在湖州韵海楼举办了《潘天寿门生青年国画家刘伯骏作品展览》,1948年春在国立艺专前任校长陈之佛教授推荐下,与徐悲鸿、李可染、潘天寿、陈之佛等同列在南京举办的《现代名人书画展》。


李晓初简介:

李晓初,字无言、号蜀中蜗龙、四川内江人。居家成都,商旅北海。自喻从军、从政、从商三栖跳远者,有40余年书画心路历程。时任成都书画一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广西环球旅居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环球旅居国际控股集团执行董事、环球旅居出版社执行总编、中国书画家电子商务协会常务理事、书画e家投资收藏分享平台创始人,水墨毛边绘画技法初探获得有非遗证书,作品有国内外大家收藏。

2013年编辑出版有《蓦然回首》2014年编辑出版有《水墨江山》2015年编辑出版有《野水孤舟》2016年后陆续入选《河北当代书画》《大众书画》《天津美术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中国书画出版社》《环球旅居出版社》《中邮政》等刊物刊载出版。2018年出版《中国水墨毛边绘画技法初探》《尘间摆渡》诗画组合两本书。2019年参展第24届秋季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获得潜力艺术奖。

  水墨毛边画,是指画家应用水和墨在毛边纸上渗化开来的一种技法和形态,能充分表现山石树木的生动、有趣和天然的变化效果,是在中国书画传统用纸、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的基础上创新的一个初步尝试。

  毛边纸的生产类同宣纸一样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古代大都用于碑帖善本印刷,近现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书画练习。绘画大师黄宾虹、傅抱石、陈子庄等均有涉猎使用类似毛边纸制作书画的作品。其中尤以陈子庄为最,许多精致小品都是在尺幅不大的毛边纸上完成。

  但纵观上述大师们都只是注重传统的用笔用墨作画,而能充分的利用其纸、墨、水、笔、色之性能创新出特殊画面效果的尚缺乏专攻。

  鉴于此,李晓初先生经过多年对中国水墨画的研习和探讨,最近在毛边纸的绘画技法上有所突破,并取得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颁发的“水墨毛边绘画技艺”传承人证书,觉得应该对所取得的成果传承推广下去,以利中国水墨画在毛边纸上的使用而更加发扬光大。


鸡蛋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