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留住历史的印记——曾君中国古建筑画风初探

2020-8-24 09:27| 发布者: 四川文化网| 查看: 1293| 评论: 0|原作者: 税清静|来自: 四川文化网

摘要: 有一年,曾君到湖州市的南浔古镇写生,这南浔古镇位于江浙两省交界,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曾君一到南浔,立即被南浔古镇上那些中式古建筑所勾去了魂魄,于是展开纸 ...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进入收官之年。盛夏的8月,成都市总工会组织作家书画家深入大凉山腹地,开展了一次“最牵挂的你——脱贫攻坚采风行”,在这次采风活动中,有幸得以结识画家曾君。曾君何许人也?


曾君近照

  曾君,民盟盟员,1965年生于四川成都,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工笔画专委会副主任,秘书长。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施云翔导师〉高研班,现为美国旧金山巜中国画廊》代理画家,上海诺·艺站文化艺术空间代理画家。主攻中国水墨山水画,其山水气势磅礴,厚重俊秀,“古镇”系列独树一帜。2008年至2017年在旧金山《中国画廊》举办三次个人画展。2012年在成都岁月画廊举办个人画展。 2014年在上海驰翰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2015在成都斯为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2017年在上海诺·艺站文化艺术空间举办个人画展。
  尽管绘画与写着隔着行,但自古以来文学艺术是不分家的。随着在凉山州冕宁德昌等地的采风的深入,与同行画家摄影家们一起进村入户同吃同住,从小就酷爱艺术的我开始关注起艺术家们来,其中有位一头卷发的画家逐渐进入我的视野,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抽烟,不光自己抽,他每次抽烟的,都会给在场的每个人发烟,不管是认识不认识,也不管你是不是烟民,我观察他发烟时并不是虚晃一下,表示客气,而是真诚的给你敬烟。从这一点来说,至少此人是个大方豪爽之人。当然,我讲的这个人便是曾君,跟他的名字一样,是一位谦谦君子。
  民间流传这样的话:投师不如访友,访友不如喝酒,喝酒不如吹牛。这几天酒也喝了,但牛吹得还不够。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曾君,偷空逮住机会我便约曾先生在邛海边上的“观海驿站”,好好的吹一盘牛,终于领略到了他艺术人生的心路历程。


  原来曾君能走上绘画道路,跟他的家庭环境有关。曾君的父亲曾朝书便是一位书画艺术爱好者,早年曾考上浙江美术学院,由于家庭出身问题,只能从事其它工作,这个其他工作,就是成都铁路局的火车司机,开火车看是与书画艺术无关,但往往人就是这样,只要你真心喜爱,你怎么都不会丢下你的爱好。于是曾朝书先生便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书法和绘画,并能将爱好运用到工作之中,那个时代,火车站要写标语,火车上写火车名号等等,都得人工用手写,由谁写?当然是火车司机业余书画家曾朝书。
  由此说来,曾君是有很好的家学渊源,他清楚记得,大概四五岁时,看到父亲天天写写画画,自己对父亲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在观看父亲写字画画的同时,时常想象着长大了自己也要当画家,要当一个画得比父亲还好的职业画家。当然,曾君并不是只做梦不行动,他小小年纪便认真体会父亲用笔构图,有时趁父亲不在时,便偷偷拿起父亲的笔来,学着父亲的一招一式开始涂鸦。那时物资匮乏,偷用父亲纸墨的事,很快就被家人发现了,曾君以为自己会受到严厉训斥甚至一顿胖揍,没想到父亲非但没有批评他,而是鼓励他好好学画,并手把手亲自教他画。
  从此,画画就成了曾君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上小学的时候,图画课常常是全年级第一名,画什么都画得像。1979年,初三的曾君就报名参加绘画培训班,专门学习素描、水粉水彩,这一学就是两三年。然后,学校里面又增加了一个国画班,他又开始学习山水画。
  正是从小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曾君几乎疯狂地酷爱绘画。1982年高中毕业,为了画画,曾君放弃了考大学。父亲三班倒,工作忙,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曾君主动承担起了家里的一日三餐,一天到晚,除了买菜煮饭,空下来就画画。也许一切上天早已安排好了,1980年曾君拜施云翔为师学习国画山水画及装裱。在施云翔老师的帮助下,1983年18岁的曾君就自立门户,开了裱画店。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是10年过去了,已经近而立之年的曾君有一天突然觉得,自己不能一直裱画了,他并不甘心这辈子就当个裱画匠,因为他的理想是想当画家。于是,曾君便交裱画店交给了朋友打理,而自己却开始专攻山水画,向着理想而前进了。

曾君山水画 《川江渔歌》180X68cm

  绘画的道路是艰辛的,任何身体上的苦,曾君都能扛过来,可是内心的孤独和苦闷,常常会扰乱一个人的心智。曾君能抛下一切,一门心思画画,在山水画的道路上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在业界多少也算有一定的影响,但曾君却经常对着自己的画发呆,他常常将花废多少时间和精力而画好的画撕毁并付之一炬,尽管自己没有其它收入,家人和朋友也不理解,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好好的画,毁掉一张那就是毁掉千而八百现大洋啊!可此时的曾君自己心里却非常清楚,他已经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现在这样画下去,自己的画不但没有特色,更没有灵魂,要成为一名好画家而不是画匠,就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为了弥补自己的短板,曾君便寄情于山水,经常出去写生,把自己全身心交给大自然。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真诚和对艺术的追求,总有一天会感动上苍的。
  2007年,有一次曾君到泸州市合江县的福宝古镇写生,一到福宝,曾君便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地方,当他看到那些保存完好的清末明古建筑时,突然就被建筑的结构,建筑上雕画的图像所震撼和吸引,世上居然有这多美的建筑艺术!曾君发现,原来中国古代建筑不管是结构还是从装饰到色采运用,无不体现出其高超的技术、精湛的艺术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自成系统独树一帜,一栋栋古建筑就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但是,由于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些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古建筑却在不断地走向消亡,怎么才能留住这些历史和文明呢?曾君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苦苦寻觅的艺术之根文化之魂吗?何不用我手中的画笔来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尽可能地把神州大地上的这些各种风格流派的古建筑,以绘画的形式保留下来,从而传给后世子孙。
  从此,曾君便重新确立了自己绘画艺术的方向和目标。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曾君要为中国古建筑树碑立传,那他就得先研究这些古建筑。于是他的脚步,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停的在祖国的大地上奔走寻觅,每年都要走访一二十个古镇,收集各地古镇建筑的素材,分析不同建筑的构造和风格特点,及其演化过程。诸如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都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的古建筑群落,常常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又如,古建筑屋檐下常见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又如中国古建筑那富有装饰性的屋顶,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还有中国古建筑那些衬托性建筑的应用,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到了汉代,除宫殿与陵墓外,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现存的四川雅安高颐墓阙,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汉代以后的雕刻、壁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阙,到了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现在故宫的午门。其它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还有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
  听着曾君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着中国古建筑,我有些怀疑我到底是在跟一个画家谈话还是给一个建筑师聊天?曾君接着说:后来我去了很多古镇写生。开始是拿钢笔和速写本,回去再用毛笔画。最后就直接用毛笔和宣纸,现场加工提炼。当时那种心境,看那些古镇那些老房子,太兴奋了,感觉太好了,情不自禁,十几分钟就画出来了。灵感来了,就一气呵成。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细腻生动的情绪灌注到笔尖的感觉确实很好。回来再进行一些加工。因为如果要创作一幅比较大的话,因为山水它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山、大水、瀑布、小桥、邻居房屋,这都需要安排。还有他的临水,还有他的树枝,人物,骑牛的、牵牛的、小狗、小鸡,都要现场(用笔)抓下来,然后回来再在加工。不光是现场画,画了还要记,记到大脑里面是最重要的。

曾君画作《南浔古镇》68X46cm

  有一年,曾君到湖州市的南浔古镇写生,这南浔古镇位于江浙两省交界,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曾君一到南浔,立即被南浔古镇上那些中式古建筑所勾去了魂魄,于是展开纸张,挥毫泼墨,以中国画独有的水墨效果,以小写意的形式,充分表现了厚重而古朴的中国徽派建筑艺术。
  的确如曾君所说,他在早年专功大山水,该时期作品大多气势壮观、气韵生动,为增强画面情趣感,并创出自己独有的绘画风貌,他于2007年起画风激变,“墨彩古镇及墨彩山水”成为主流创作方向,画家突破中国传统绘画以房屋为配景的蕃蓠,将中国古建筑作为绘画主体,在“满”中寻找房屋与山势、林木、溪流间的关系,使国画传统技法与现代美学观巧妙地结合起来,借以彰显画面虚实和意境,其“墨彩古镇和老屋山水”系列较好地展现了中国民居的建筑美,那天人合一的乡野风情正寄寓着人们向往的理想生活图景,就这样曾君以“中国墨彩古镇(老屋山水)拓荒人”和“西部乡风画家”的称号而声誉渐起。

曾君画作《千锋云起》95X59cm

  谈到将来的打算时,曾君坚决地说,继续画中国古建筑,争取明年开始,每一两年将相对集中风格的建筑绘画出版成一个集子,不停地画下去。同时,他的眼里也掠过一丝忧虑,他不是在怀疑自己作的事情的正确和意义,而是担忧,自己画画的步伐和速度,赶不上那些老建筑损毁的进度。这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一个有责任有良知有担当画家应该具有的情怀,期待着曾君先生更好更好地作品问世。

鸡蛋

鲜花

握手
2

雷人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