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梁清兆 | 笔墨散怀抱 丹青讬素心

新文人画院 2021-1-3 00:10 902人围观 艺术动态

每当徜徉在历代名家的山水艺术世界里,与先贤对话,与山川私语,无不为先师的创造精神所折服。无论是北派山水的雄浑、沉厚、朴茂和博大,亦或是江南山水画家的松秀、明丽、隽永和婉转,都给我的内心世界注入新的生机 ...


       时光,不经不觉匆匆流过,转眼退休已是几年前的事了。

       卸任后,远离了世事的喧嚣和政务的繁杂,享受轻松清闲的时光。静下心来,寻找精神的寄托,学习中国传统的山水绘画。

       说真的,我对文学艺术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还利用业余时间搞创作,並多次在全国、省、市的刊物发表过文学作品,从政后就把创作搁了下来。重拾年轻时的喜好,寄情山水、天地间带来的安宁平和,沉迷绘画学习和创作之中。师古人,向前人的作品学习,从清代编绘的《芥子园画传》教科书入手,从一石一山,一草一树开始,研习传统绘画的用笔、写形、构图等基本技法。学习研究中国画坛顶峰璀璨时期的宋元古代绘画范式,吸收中国古典文化绘画的精髓。特别是元代的倪瓒、明代的沈周、文徵明以及晚清的溥心畬等的山水画用功最勤。

       每当徜徉在历代名家的山水艺术世界里,与先贤对话,与山川私语,无不为先师的创造精神所折服。无论是北派山水的雄浑、沉厚、朴茂和博大,亦或是江南山水画家的松秀、明丽、隽永和婉转,都给我的内心世界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更激发了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传颂。真正开始理解古人所说“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精神意趣。

       在我学习绘画艺术的过程中,感谢我的啓蒙老师青年学者、书画艺术家阎照忠先生亲自示范和指导,感谢省美协、书协会员、江门市书画家联谊会会长林建岷先生和省美协、书协会员、江门市美协副秘书长张来先生悉心教导及帮助,把我带入绘画艺术的殿堂。更加感谢孙亚军老师为我的中国画作写评。他在文章中提到我的画作笔墨神韵源自于中国古代绘画的优秀传统和对中国文化的哲学思考。画作既有宋元士人的影子,又有自我鲜明的特性,给人以内心沉静,以心胸豁达之感,以山水寄我情的淡泊之境,充满着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我很是感动,这既是对我画作的褒奖,更是我日后努力的方向。不落世俗笔墨间,格调雅正气象清。要做到这一点,非一般的绘画境界和艺术水准所能达到,它需要何等的坚持与执着。




旷远苍苍天气清
——梁清兆中国画的哲学旨趣

孙亚军

       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气质真正发轫于“两宋”时期,无论是米氏父子的云山雾海,亦或是李公麟、梁楷、马远等人的苍茫雄放,皆彰显了两宋时代中国“士人”画中那种源自魏晋时代的冲淡、疏旷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成为中国古代绘画最优秀的传统,被延续至今。如果说两宋时期的那一批“士人”确立了一种精神指向的话,那么元代的文人士大夫则从天地之间的雄放疏旷,走向艺术的纯粹,真正用心在关照时代,用心在关照自我的精神企及。因此,元代的士人画从赵孟頫、王蒙、倪瓒这一代人开始才真正触及到生命的觉醒,他们的画作一改宋人向外求的天地之美,进而走向向内求的哲学之思,这一伟大的转型,为中国传统士人画确立了基本的范式,而且影响深远。龙喜仁说:“中国艺术总是和哲学宗教联系在一起,没有哲学的了解根本无法了解中国艺术。中国艺术尤其是文人画反映的是一种价值的东西,而不是形式。”阅读梁清兆先生的中国画,我需要重新提起宋元两季中国画的基本调性,这是因为我在梁先生的画作中读到了中国文人的“士气”,读到了中国文人的“淡泊”,也读到了中国文人的“雅正”,而先生画作中的笔墨神韵则源自于他对中国文化的哲学思考。




       对中国画的解读在当代常常忽略了“格调”二字,也常常沉浸在笔墨技法而不可自拔,殊不知中国画是在形式之外追求意境的表达,而“意境”的表达却是“格调”的核心。明代汪珂玉说:“得形体不如的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梁清兆先生的山水画最能看出的便是先生笔墨韵味背后的“气象”,从整体而言,梁先生中国画的气象是从宋元走来,他的画作中既有元人倪瓒的影子,又有自我鲜明的特性,那就是传续千年的中国文人的书卷气。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书卷气,他的画作常常给人以静怡,给人以心胸豁达之感,诚因如此梁先生画作的格调是高雅的,决然不同于沉迷于功名的那种,他是在为心而画。


       艺术之难,尤在气象,但凡以气象格调而称著的艺术家,其必定注重对自我学识的修持,只有在学识修持当中,才能通达古今,融通万象,才能笔墨神韵,不着一尘。梁清兆先生的山水画作给人以内心的沉静,以及来自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享受,这种沉静之中充满传统之美的雅正之气,正是他长达数十年的修养所为。梁先生半生官宦,不忘赤子之心,著书立说,裨益来者,此番心境则源于他内心深处的责任与担当,离休之后,浸润与中国文化而淡泊其中,这是对心中的文化情怀的一种延续。书画艺术从某种意义而言是梁先生对中国文化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基于人格修养的读书与坦荡胸襟的处事,二者兼及在艺术创作中,则彰显了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哲学思考。


       大道无形,从容淡定,雅气和晖,清而正之,这是梁清兆先生书画作品给人的审美逸趣。读梁先生的画作,山非山水非水,俨然一副“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无我之境。虽然有时候在他的画作中,依然能够看到宋元士人的影子,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旷古的萧瑟淡泊之感,但这正是先生画作的“正气”所在。前辈学人何惠鉴先生在论述元代文人时提出了“书斋山水”的概念,以诠释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度——“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后来,这一概念被言指具有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的知识分子,以书画诉我心,以山水寄我情的淡泊之境。在我看来,梁先生的画作全然是延续了“书斋山水”的精神格调。


       首先,梁先生的画作由内而外的散发着中国文人特有的书卷气。先生淡泊明志以德养心,无论是山水亦或是村舍,构图之中给人以旷远的视野,又有天地浑然一体,独我为渺然的气象。梁先生的画作中,常有青山怀抱村郭的田园气息,彰显着对自然之境的向往之情,体现着自我回归的心态。然而心中的自然之境又岂是现实所能及?先生笔下的青山层叠,古松怀抱,绿水常清的田园乃是心中的一片静怡之地。作为读书人的梁先生深悟中国哲学的天人之道,人只有放达于心中的山水,寄情于古往今来的圣贤哲思之中,才会慢慢地走向内心的那一片宁静,走向书画作品所向往的“天人之境”。



       其次,清兆先生画作的笔墨精神则直指安顿人心。无论从意境的表达,还是从设色的安排,先生皆以“静怡”为美,一笔一划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经营位置独具匠心,让人真切的感受到梁先生简单的形式背后,藏着含玩生命的优游不迫的情怀、独标真性的沉着痛快的精神旨趣。人心浮躁世事如流,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安顿内心是何等急迫?梁先生的山水画中不带有一丝市井味,不落半点世俗的尘埃,他为心而画,因此努力地营造属于自我生命体验之后的宇宙空间,他的山水画作是“境界之山水”而非具体之山水,而这样的精神调性完全是基于内心对真我的表达。“真”是中国画的灵魂,这个真字,不是具象的真,而是性情的真。我且认为梁清兆先生对艺术创作的“真我”表达,正是对中国文化做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笔墨情怀。因为,中国画说到底是对永恒的“道”的追求,而“道”具有着极度的抽象性,真是通往道的唯一路径,惟真是怀,惟真是我,这是先生山水画作的当代启示。



       “中正”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底色,失去“中正”的文化或者艺术作品,如同失去了灵魂而无从谈起。拥有“中正之气”的文化,首先必须保持对传统的敬畏,保持对传统的有效继承,保持文化人的那份干净之心。阅读梁清兆先生的中国画,那种根植于传统的守正之气,让人敬畏、敬佩。



       回望二十世纪中国画的百年发展历程,整个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呈现出冲突、融合、折中的发展历程,在“西学东进”的浪潮下,中国绘画经受的考验无比艰巨,诚然这其中我们的先贤做过一些尝试和思考,但结果却不令人满意,“笔墨当随时代”的论调再次受到怀疑。于是,我们在审视的过程中,发现中国画的根基依然在传统中,中国画的灵魂依然在笔墨之外的“大象无形”中求得精神上的高度融合。阅读梁先生的中国画,他对传统的守望之情,以及在传统的精神世界中寻求安身立命之处,着实让人感慨不已,常常听人说中国画的精神指向而终不知所谓何?但是梁先生用自己的笔墨神韵切实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作中国画、写中国古诗、写中国字,决然不能丧失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




       首先,先生的中国画的韵味不是来源于“五四”之后的中国画的改良,而是直接上承宋元的文人气度,他的画作中充满着谦和儒雅的君子之气,充满着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充满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更充满着对生命渺然于苍茫之中的人生思考。


       其次,先生的中国画笔墨之间所体现的那种“清气”,正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完美的显现。人间自有清气,读书人只有怀此清气,方不失正,方能在笔墨之中留的天地之间的一片疏旷之境。我读清兆先生的中国画,那种舒朗之气,那种淡雅之情,那种基于文化修养的谦和中正时刻熏陶涤荡于人心。


       时代如汤汤洪流,涤荡着世事人心的浮躁与不安,惟有亘古不变的书卷气,以及与此息息相关的中国士人气,能与天地常在。梁清兆先生的中国画在传统笔墨中获得了生命的大自由,在充盈其中的山水毓秀之气中回归心灵的本真,这是先生最为难能可贵的中国精神。旷远苍苍天气清,“旷远”是先生画作的淡泊之心,“苍苍”则是画作中天人合一的真境所在,而集旷远与苍苍于一者,则是源于梁先生深邃的学养积淀而就的“清气”,我读先生画作独一“清”字,最能安顿人心,他的画作之“清”,断然与世之浊浊而割裂;先生画作之“清”,亦为当代读书人安身立命之处,这是梁清兆先生中国画的哲学旨趣所在。


※※※※※

原作者: 梁清兆 来自: 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