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李文跃:百年瓷画的历史变革与发展

四川文化网 2022-3-6 15:55 969人围观 四川艺术

本文《百年瓷画的历史变革与发展》,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文跃大师2022年2月28日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沙龙上的发言稿。

       【编者按】本文《百年瓷画的历史变革与发展》,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文跃大师2022年2月28日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沙龙上的发言稿。


李文跃:百年瓷画的历史变革与发展


       “瓷画”与“陶瓷彩绘”的概念

  “瓷画”的概念:主要指由陶瓷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陶瓷颜料在陶瓷上绘画制作,题款、烧制等工艺程序而完成的艺术作品,它的诞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陶瓷彩绘”的概念:专指以绘画工具使用陶瓷材料在陶瓷上的彩绘表现,该概念隶属于“陶瓷装饰”之类,其概念包含颜色釉,雕塑(捏塑)、彩绘装饰三大内容。

  晚清嘉庆朝以后,伴随着清王朝内忧外患,历史大势日薄西山,景德镇瓷业发展由于封建社会日益衰弱,经济萧条。如嘉庆四年御窑厂制瓷经费从乾隆年银10000万两减为5000两,道光朝又降为2000两。嘉庆朝廷其时不再派专职官员来景德镇御窑厂督陶,仅由九江关监督“遥领”。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咸丰五年,太平天国军起义,攻陷了景德镇,将御窑厂烧毁。时至同治年间,中国陶瓷业日渐式微之际,一些有思想的瓷绘艺人尝试寻求变革,充分发挥绘画者个性,摆脱按“宫中发样”进行御瓷制作的藩篱、用陶瓷绘画材料,在陶瓷上绘画与中国画表现形式趋向一致的浅绛彩瓷画悄然兴起。


  一、异军突起的浅绛彩“瓷画”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借其武力打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上半个多世纪,陶瓷民营作坊业主疲于生计,主要生产城乡平民日常生活用瓷,其时,由于清代晚期御窑厂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和强大的凝聚力,景德镇官窑原本配合默契,合作协调,精工细作,装饰严谨的陶瓷制作模式松散开来。其时清代御窑厂彩绘艺人摆脱了封建权威与御窑垄断控制和羁绊,开始确立个人艺术风格与发展的方向.

  清末同治至光绪年间(1862--1908),一批皖南籍“新安画派”画师供职于景德镇御窑厂,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画师为陶瓷瓷画的领军人物,他们精通书画,所作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在清代御窑厂为职业画师为皇家制瓷之余,致力于传统陶瓷装饰的绘画性变革与创新。这些及其被影响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家开始了近百年的创新努力,陶瓷绘画经历了百年来重大的艺术转型期。他们打破清规戒律,冲破朝廷官窑造型与绘画装饰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束缚,改变历代御用官窑瓷均由朝廷内府设计图案纹饰交皇家御窑厂制作完成的模式化制度。

  其时御窑厂瓷绘艺人们只能重工艺按图制作、按样生产,不惜工本、完成宫廷下达的旨意。不能讲究绘画者思想与个性分风格,不能讲究御窑厂画师绘画的笔墨意韵。这些御窑厂画师打破原来的保守,敢于大胆革新锐意求变,积极适应新时代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将同为国粹的中国书画和陶瓷瓷绘工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陶瓷彩绘向个性化瓷画艺术创作方向发展的历史变革。

  他们采用传统彩瓷工艺加以创新变化,将元代江南大画家黄公望以赭色为主调淡彩山水画技艺移植在瓷器上彩绘,“以瓷代纸,以画入瓷”在瓷上创作出浅绛彩瓷画。运用陶瓷绘画颜料借鉴吸收中国画之法,表现出中国画艺术思想性、笔墨性、诗、书、画、印密切结合特点。形成了浅绛彩瓷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出清新典雅又颇具文化内涵的浅绛彩瓷画新画种,以浅绛彩之法在瓷上绘画首开文人瓷画绘画之先河。


  1.浅绛彩瓷画的工艺特征

  浅绛彩是以黑料在白瓷胎釉上作画并敷上浅淡的赭、蓝、紫等色料,经低温烤烧而成。其艺术风格与中国画浅绛山水相近,故名“浅绛彩”。浅绛彩中的画料为“粉料”,是在粉彩画料(生料)中加入含铅质的“雪白”料配制而成,省略了在粉彩生料上罩雪白料的复杂填色工序。

  由于浅绛彩料改变了部分粉彩彩料的性能,省略了粉彩彩绘工艺技法的要求,作画填色工艺趋向简便。因此晚清一批具有文化素养的画师便在瓷上作画题诗,寻觅一种逸情雅趣。这样,浅绛彩几乎成为瓷上的中国写意画。


李文跃:百年瓷画的历史变革与发展


  2.浅绛彩瓷画名家

  清末同治年间浅绛彩瓷画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杰出代表,他们以中国画浅绛山水之法运用陶瓷颜料在瓷上作画,强调作者的艺术精神与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特色。

  程门,(1833—1908),安徽黟县五都段田村人。工书善画,擅山水,长期供职于景德镇御窑厂。其作品深得“新安画派”神韵,构图疏朗,用笔劲秀,点染云山,自然天成。作品放弃了传统彩绘的工艺性表现,有很强的“文人画”书卷气。在浅绛彩领域里,其创作时间之长,艺术成就之高,名噪清末民国初年,堪称首屈一指。

  金品卿(活跃于1862—1908年),安徽黟县人,长期供职于景德镇御窑厂,擅长浅绛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山水多仿南宋名家及明人沈石田,花鸟师华严一派。作品设色清丽秀雅,笔势潇洒。他工行草书法,有董其昌书法遗风,人称“御窑一枝笔”,曾供职于景德镇御窑厂。

  王少维,(1817-约1887年),安徽泾县人,活跃于同治、光绪之际,长期供职于景德镇御窑厂。擅长画浅浅绛人物、走兽,尤以画猴著称。他在瓷上作画,不拘泥于器型特征,用国画之笔意,落落大方,显示出深厚的功力,笔力雄健,人物、动物形神兼备。王少维瓷画上题款的不多,多数只有一两枚印款。刘新园的《景德镇现代陶人录》载:“品卿、少维为御厂两枝笔”,“品卿为巨笔”。民国前期,浅绛彩瓷画艺术家中还有任焕章、汪蕃、汪章、程言、罗旸谷、李蕴辉、以及周友松等人,他们的瓷画作品对浅绛彩瓷稍后的新粉彩瓷画艺术表现产生了重大影响。


  3.浅绛彩瓷画艺术风格

  (1)以中国画艺术形式在瓷上绘画。自晚清同治“浅绛彩”瓷面世,瓷画名师艺人亦开始在瓷画上题写作画人人名和堂款诗句并钤留印章,以全新的瓷上中国画艺术形式在瓷上绘画,给景德镇瓷绘艺术带来一股新风,开创了全新的瓷画艺术天地。伴随着浅绛彩瓷绘的迅速发展,来自江西周边安徽黟县为主的潘匋宇、张筱耕、汪晓棠、汪友棠、王琦、王大凡、汪野亭、徐仲南等一大批画师先后又来到景德镇,形成各地绘画名师来景德镇绘瓷作画的宏大声势和盛景。徐锦范、陈兵著《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记载:其时浅绛彩瓷画师达550多人之众,其声势可想而知。由此构成了深具地域性特征规模宏大,形成了在中国近代陶瓷史上影响深远的“珠山画派”的瓷画艺术流派。

  (2)集中国瓷、画、诗、书、印之大成于一体。浅绛彩瓷画与传统官窑彩瓷相比较,画作豪放,笔墨意韵丰富,个性特色鲜明,同时还结合画题内容在适当位置题写相应诗句,有五言、七言诗。诗文后题写绘画的时间、地点与绘画者姓名。绘画时间多以天干地支表示,达至中国瓷、画、诗、书、印、之天成集传统题材雅致风范,文人气质于一体的艺术效果。

  (3)从传统工艺装饰形态向纯绘画形态发展。浅绛彩瓷画从传统陶瓷工艺装饰性形态,向近代纯绘画性形态的发展,以中国画的技巧方法,用陶瓷材质、材料在陶瓷上绘画,它的崛起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兆示着传统陶瓷装饰形式的转变与近代绘画性瓷绘艺术表现的开始,官窑彩瓷装饰由于官窑体制的瓦解而衰退。


李文跃:百年瓷画的历史变革与发展


  二、文人画风格的民国“新粉彩瓷画”


  (1)现代“新粉彩瓷画”的兴起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此后的38年,社会动荡,国家危亡,百业衰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景德镇的制瓷业也遭受严重破坏,但是,陶瓷业的技艺人员仍在发挥自己的智能,延续瓷都千年窑火的燃烧。一批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瓷画艺术家,继续弘扬革故鼎新的时代精神,吸收借鉴浅绛彩瓷诗、书、画、印的文人画形式,在传统粉彩与浅绛彩的基础上,改良变化浅绛彩瓷画色域单调且易脱落等缺陷,努力将传统绘画的技艺加以创新发展,创造了色域丰富,又独具特色的新粉彩瓷画艺术风尚,并使其日益成熟,时尚风行。此时,涌现出一批出类拔萃的瓷画艺术家,如潘匋宇、汪晓棠、张晓耕、周小松、许尚礼等人。他们“以瓷当纸,以画入瓷”,将宋、元以来的工笔画或兼工带写的中国画韵致与粉彩瓷的工艺特色和谐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具有写意风骨,雅俗共赏的文人画风尚的新粉彩。开创了现代粉彩瓷的新格调。时称其为“新粉彩”瓷画。


  (2)民国初“新粉彩瓷画”名家及艺术特征

  “新粉彩瓷画”,早期以潘匋宇、汪晓棠名家作品为代表。他们以陶瓷美术职业瓷绘教师与瓷画家的双重身份,敢于冲破前人传统思想的束缚,敢于总结与改良浅绛彩瓷色彩浅淡易脱落等工艺缺陷,而提倡重画理与技巧功底和文化素养,掌握传统粉彩工艺技术并加以改良,亲力亲为,用新粉彩之法在瓷上作中国画,他们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并培养了一大批“珠山画派”画家,其绘画水平与影响堪称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潘匋宇(约1887-1926年),江西波阳人。1912年任江西省立甲种工业窑业学校美术教师,教学之余,潘匋宇常在假日到景德镇画瓷,他擅长粉彩,人物、山水、花鸟。瓷画作品均重神似,所作粉彩从不刻意求工。如他的粉彩瓷板画《斗蟋蟀》,虽构图简约,画面疏朗,但人物神态颇具韵味。他的作品常附有题诗、署作者名,印章与款识等,其与纸上水墨画较之无别。稍后“珠山八友”中的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都是他的学生,均出于他的门下。潘匋宇逝世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年龄虽然不到40岁,但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影响却很大。

  汪晓棠(1885-1924年),江西婺源人。清代光绪、宣统年间来景德镇绘瓷。由于他有很高的绘画造型能力,又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修养,掌握粉彩工艺以后,所绘瓷画出手不凡。他擅长工笔人物,尤善绘仕女。其笔下仕女形象姿态轻盈秀美,衣褶如行云流水,设色精细淡雅,风格比较传统。他的作品对民国初期大量烧制的陈设艺术瓷发展影响很大。汪晓棠病逝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当时年仅39岁,其作品流传极少。

  20世纪初期的瓷画家中,以潘匋宇、汪晓棠为代表,其具有开门始祖的地位和影响力。在他们的创新开拓下,景德镇新粉彩瓷画,承继着浅绛彩文人瓷画的风格和笔墨技巧经改良而生,开启了新一代“新粉彩”瓷画艺术表现形式之新风。


李文跃:百年瓷画的历史变革与发展


  (3)崛起以“珠山八友”瓷画名家为代表的新团体

  1928年,由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程意亭、何许人、毕伯涛、刘雨岑等人,自发组织成立“月圆会”的社团后来又陆续加入了徐仲南、田鹤仙等人,时称“珠山八友”。他们相约每逢月圆十五日,雅集珠山,以画会友,以会聚友,切磋画艺。王大凡在他的作品《珠山八友雅聚图》上题诗:


  道艺相交信有因

  珠山结社志图新

  翎毛山水梅兼竹

  花卉鱼虫兽与人

  画法惟宗南北派

  作风更进东西隣

  聊将此幅留鸿爪

  自述吾侪自写真(1944年猴年)


  其作表现了其结社求变新的宗旨,他们品瓷论画,研习瓷艺,在浅绛彩文人瓷画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粉彩彩绘技法演绎出新的新粉彩文人瓷画,将景德镇瓷画艺术推向了又一个新的高潮。除此之外,当时还有不少瓷绘名家,如粉彩山水画家汪大仓,张志汤,花鸟画家徐天梅,陆云山,青花名家王步等在瓷画艺术创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4) “珠山八友瓷画”艺术特点

  “珠山八友瓷画”,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的瓷画艺术作品有思想,有创新意识,作品创作力图在继承传统粉彩、浅绛彩瓷的工艺基础上,瓷艺与画艺破格创新与弘扬发展。虽然他们对传统绘画的表现方向各有选择,但其艺术风格迥异,特色鲜明。如王琦画人物,田鹤仙画梅,邓碧珊画鱼,何许人更是凭借其独特的墨彩雪景瓷画技法书写了当代瓷画的传奇。他们的画作从作品的内容、形式、意境表现与工艺方法上,不断创新,追求不同风格,展现鲜明个性与品学修养、艺术追求,满足多元化的新兴市民阶层、文人雅士雅俗共赏的文化需求,富有时代气息。


李文跃:百年瓷画的历史变革与发展


  (5)“珠山八友”的人物瓷画

  王琦:擅长人物画。他瓷上粉彩人物画,出神入化,作品将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与西洋画技法相融合,中西合璧,独创新路,采用“粉彩西法技巧画人物”开创瓷画新气象。

  王大凡:尤以精画人物而著称。他的瓷画作品继承传统,接受时代、求新求变的审美需求,立志革新。在技法上探索变化,首创“落地粉彩”新工艺。即直接用粉彩色料填绘在画面之上,不用传统“玻璃白”打底之法。简化了工艺,瓷画的意韵更丰富。


  (6)“珠山八友”的山水瓷画

  汪野亭:擅长花鸟与山水瓷画装饰,尤以山水为特色。他坚守传统着意图新,力改浅绛彩山水为新粉彩山水,即先用珠明料作画,再以水质粉彩颜料罩色、填色,使瓷上粉彩画怡情动人。需特别指出的是他独创的粉彩墨色山水画,即用珠明料绘画,再覆盖“雪白”,画面淡雅、纯净、亮丽,简化了工艺又别有韵趣。

  何许人:擅长山水瓷画,尤以粉彩冰雪山水绘画享誉海内外。他敢于打破传统粉彩青绿瓷画山水笔墨、画风,力图改良创新工艺与绘画艺术形式,巧妙运用极具创意的“粉彩填色工艺”,首创“冰雪山水”瓷画,使画面明暗空间层次变化丰富,表现出大自然银装素裹、晶莹剔透、冰天雪地的自然生机与变化。


  (7)“珠山八友”的花鸟瓷画

  程意亭:以花鸟画闻名,尤擅花鸟瓷画装饰。他坚守传统,承习名家潘匋宇与张晓耕,接受其时雅俗共赏的审美需求,在工艺技法上探索,求变求新,运用中国画渲染、罩色、染色之笔韵至瓷画花朵与鸟的立体面绘画微妙变化之中,因而画面显得工整细腻、色泽鲜活、艺术性很强,作品颇合其时民众的文化需求。

  邓碧珊:以瓷上画水藻游鱼、瓷画肖像为特色。作品借鉴西洋画之法,打破传统笔墨画风,用极具创意的笔法与工艺,首创瓷上肖像画法与瓷上风景画。所画之鱼,碧水清澄,悠然自在,生气十足,惟妙惟肖,为人称颂。

  刘雨岑:以擅长花鸟瓷画创作而声名远扬。他打破粉彩勾线、打底、洗染之传统表现,独创“水点桃花”画法。即用玻璃白画花之形,再以含色料之笔依次在玻璃白上绘画花这明暗转侧之变化,由此既有粉彩填色之粉润柔和之美,又具画意灵动多变之韵致。

  徐仲南:善作花鸟山水与人物花鸟,尤以松、竹为特色。他画风全面,以文采墨韵融入瓷画创作表现之中,画面设色淡雅,颇有书卷气息,作品继承传统,颇为文人雅士与民众所欢迎。

  田鹤仙:擅长、花鸟、山水瓷画创作,尤以画梅为人称道。他的作品继承中国传统并与西洋美术相融相合,采用虚实结合、相映相衬、相映生辉之法,冲破传统、自闯新路。他的画作注重梅花树干的布局与设色处理变化,画面中主树干色泽凝重,妙自天然。另虚出一枝,颜色浅淡,略见树影,创立“梅花弄影”之法,虚实相生,具有实虚相映的瓷画艺术风采,在瓷画界影响甚广,为人敬仰。

  毕伯涛:瓷画画鸟题材非常广泛,尤其擅画翎毛、花卉等。他的作品多以新罗山人笔法将传统中国花鸟画的笔墨韵趣与雅俗共赏艳丽的西洋红点睛之色相结合,冲破了文人画津津乐道的清丽淡雅,将文人画的雅趣与其时民众审美需求相融合,使其作品生机无限。

  以王琦为代表的“珠山八友”,他们以精湛的技艺,敬业的精神,不懈的追求为后人留下了一批精美雅致的新粉彩文人瓷画佳作,他们以其在陶瓷传统与创新之间所做出的成功突破,把瓷艺与画艺演绎到一个极高境界,对民国时期乃至现代瓷画艺术及全国各大产瓷区艺术陶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中国陶瓷绘画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后人对这一时期的陶瓷艺术作品及其自成风格的艺术家团体,亦称为“珠山画派”。


李文跃:百年瓷画的历史变革与发展


  三、当代瓷画的新风貌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景德镇十大瓷厂相继成立,瓷画艺人他们走出红店作坊,为时代而作,瓷画艺人们以瓷代纸,以瓷画写心声,创作了一大批主题鲜明,工艺创意具有时代感的瓷画作品。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其时社会无论是从经济体制还是人们的精神面貌都出现了巨大变化。建国初期瓷画艺术、也出现了巨大变革,王步、施于人、张志汤、王锡良、张松茂、李峻、戴荣华、张志安、赵惠民、余文襄等瓷画名家,他们秉承传统,师造化深入现实生活,融古汇今,以饱满的艺术创造精神与极高的政治热情投入其瓷画艺术创作中,创作了一批又一批,主题鲜明,寓意深刻的瓷画精品力作,瓷画作品出现了新的转机和活力。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瓷画艺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如擅画青花瓷画的王步,早年瓷画艺术作品以工整细腻为主,中期以兼工带写为特色。进入20世纪五十年代,他晚期的创作,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技法上,亦有突破性的变化与革新。将中国文人绘画写意山水墨画之法与传统青花分水技法相结合,创造了不同于传统青花“双勾”分水的分水写意法。瓷画人物、花鸟、瓜果、鱼虫作品,显得笔墨简朴雄浑、色调高雅、风格鲜活。创造了彩瓷绘画自明、清发展以来前所未有的青花瓷画绘画新风貌,为陶瓷青花瓷画发展,开拓了新的表现领域。

  粉彩瓷画亦呈现盎然生机。这一时期粉彩花鸟题材瓷画家改变了过去那种多抒发闲情逸致,重谐音采头的绘画局面。如汪以俊创作的粉彩《六鹤同春》瓷板画,虽画仙鹤牡丹,却表现出一股生计盎然、的清新风貌。这一时期瓷画家在新时代的感召下深入现实生活,所作作品不仅呈现了传统工艺与个人特色,也将当时社会显示生活,反映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状态生动地表现在瓷画之中。瓷画一改过去那种以仙道神佛、富贵吉祥题材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局面。如王锡良的《人民公社好》、赵惠民的《愉快星期天》如余文襄的《雪兆丰年》,曹达柏、雷罗汉的《喜丰收》,徐焕文的《圭峰奇秀》。邹国均、李镇生、汪昆荣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瓶等作品,都颇具生活气息与时代感。此间的瓷画艺术在瓷艺与画艺的双重发展中,既注重艺术形式的新颖化,又注重工艺的多元和时代精神展示,它不仅是传统陶瓷文化的发展和延续,同时也是传统陶瓷艺术汇入中国绘画主流的先锋。

  中国画名家瓷画艺术创作。与此同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不少著名画家也来到景德镇从事瓷画艺术创作。他们是朱屺瞻、林风眠、唐云、梅健鹰、祝大年等人。这些画家的瓷画作品“以瓷为纸,以画入瓷”亦为瓷上中国画。中国画画家的融入对于景德镇珠山画派的瓷画艺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李文跃:百年瓷画的历史变革与发展


  2)20世纪七十年代的瓷画艺术

  这个时期瓷画艺术创作强调陶瓷艺术创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的方向,反对脱离政治、脱离生活实际,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个人名利思想,达到“兴无灭资”的目的。在陶瓷艺术的创作领域中,通过陶瓷艺术反映“文化大革命”,反映“文化大革命”中群众所创造的奇迹。此时陶瓷艺术创作亦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的镜子。在这一特定的时期里,景德镇瓷画家根据客观形式的时代需要,创作出一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瓷绘作品,“文革瓷”的时代特征较为明显。从装饰题材上看,有反映社会主义祖国建设欣欣向荣的作品。如邹国均的山水瓷板画《深谷新村》、邓必浩的《古镇新貌》有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秀美的瓷板画,如《革命摇篮井岗山》、《东方日出》、余文襄《赏雪图》瓶、李镇生的《春夏秋冬》瓶;有反映各族人民庆丰收的《百花齐放》、《丰收时刻》、《春风细雨育新苗》;有表现工农兵人物形象的瓷画,如《观云图》、《渔水情》、《渔岛民兵》、《赤脚医生》;有表现当时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作品,如《送戏下乡》、《宣传队》、《公社小社员》,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等等。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的瓷画艺术

  改革开放后,中国陶瓷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瓷画艺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审美融会民族文化,借鉴西方文化艺术创作观念逐步开放,艺术形式不断加强。瓷画艺术创作也出现了多元化、多格局的繁荣面貌。作品创作题材、工艺技术、工艺材料与艺术表现形式亦更加丰富。此时瓷画艺术创作,出现了一大批潜心艺术瓷创作探索并卓有影响的瓷画艺术家。他们当中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有陶瓷院校教授、还有陶瓷美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等。由于陶瓷艺术家艺术修养、生活经历、文化学养和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瓷绘作品有不同的特色。工艺美术大师、陶瓷院校教授的作品,个人艺术风格突出,表现形式多样。高级工艺美术师思想活跃,创作手法新颖,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形成了这一时期瓷画艺术作品的独有特色。


李文跃:百年瓷画的历史变革与发展


  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艺术陶瓷大师瓷画作品,他们有深厚的瓷画艺术功底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在艺术创作思维上,以恢宏的气度,深入挖掘民族艺术精华,把陶瓷文化和当代审美观念融为一体。他们的瓷画作品表现出新的风貌,从中可以感受到时代艺术的气息。

  当代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有的毕业于艺术院校;有的是以传统、传承方式成长起来的精英;有的在艺术院校任教;有的是著名“珠山八友”与陶瓷美术家的后代,得到过瓷画艺术大师的教诲,现代艺术观念,使他们的瓷绘艺术创作具有创新意识。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 少年时代就跟随叔父——著名陶瓷艺术家“珠山八友”之一的王大凡学画粉彩山水、人物、花鸟画,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在艺术创作上,他既得名师真传,又注重博采众长。代表作有《黄山云海》、《明月松间照》、《蓬莱三岛》、《举案齐眉》等。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 他的作品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风格之长,作品细腻清秀。他师法自然,坚持写生,兴趣广泛,技艺精湛。代表作有《松阴观瀑》、《三顾茅庐》、《春江花月夜》等。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 以其深厚的专业理论修养,广泛吸取民族文化艺术精华,突出再现的现代个性化的审美创造,在把民间青花艺术运用到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代表作《芦雁秋色》青花瓷画,画面构图简约、舒展,作品着意意境的处理,笔墨不多,却显示出无限春意与温馨。

  以瓷绘画为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瓷画名家还有:李峻、戴荣华、王恩怀、张育贤、刘远长、熊钢如、王怀俊、李菊生、余仰贤、何叔水、徐亚凤、黄卖九、李游宇、赖德全、宁勤征、李文跃、饶晓晴、李小聪、陆如、汪桂英、舒惠娟、涂金水、郭爱河、涂序生、王一君、翟惠玲等等。


  四、“学院派”瓷画艺术

       从艺术院校毕业的瓷画艺术家,广泛吸收现代艺术的造型理论,借鉴现代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运用具有现代意识的表现的手法,而形成“学院派”的作品特色。“学院派”瓷画艺术家,有的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有的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有的毕业于景德镇学院或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其中一些人已是著名教授或工艺美术大师。“学院派”瓷画家,注重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注重对陶瓷技艺的继承发展,注重深入生活,并从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用现代意识表现时代审美观念和社会生活,用新手法、新工艺、新材质、新造型,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具有敏锐的开拓意识,敢于打破传统的材料观与表现方式,更注重现代审美意识的表现,瓷画作品其绘画形式与工艺表现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李文跃:百年瓷画的历史变革与发展


  “学院派”的瓷画作品主要有两大类:纯绘画类瓷画艺术表现形式和高温色釉瓷画综合装饰。


  1)纯绘画类瓷画艺术表现形式

  在传统陶瓷工艺瓷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意趣发展起来的瓷上绘画艺术瓷。即以陶瓷媒质为载体,体现陶瓷艺术家的创作主体思想意识和他们的创造性。此类装饰以单一的接近中国画的工艺形式来表现,即在瓷板或陶瓷器物造型上,只此一种绘画装饰,不附有其它图案装饰。有不少有成就的瓷画艺术家,常以此类装饰艺术形式进行创作。这类瓷画艺术品,能突出作者鲜明的艺术风格与个性,体现那种与众不同的创造特征,抒发那“独一无二”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其艺术的文化品位则不言而喻。


  2)高温色釉综合装饰瓷绘画

  巧妙运用高温颜色釉色彩斑斓淋漓、晶莹浑厚、生动自然的肌理变化与瓷上精湛的绘画艺术相结合,通过高温窑变的瑰丽色彩,突出主题绘画装饰,彩上加彩,整体效果别具一格,赏心悦目,耐人寻味。宁钢教授,用紫金釉和黄釉作为高温色釉综合装饰中的主要釉色,斑斓绚丽的色釉质感肌理与惟妙惟肖的瓷画表现,相映成趣,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新世界。从事瓷画艺术的学院派代表人物主要有:施于人、周国祯、秦锡麟、钟莲生、李砚祖、李林洪、李菊生、邱春林、朱乐耕、陈烈汉、郭文连、张学文、程曲流、何炳钦、陆军、杨冰、黄焕义、余勇、张亚林、宁钢、吕金泉、李文跃、邹晓松、曹春生、张景辉、刘升辉、吴天麟、朱辉球、李青、李德真、饶媛媛等。


李文跃:百年瓷画的历史变革与发展


  五、当代瓷画艺术的发展

  当代瓷画艺术是艺术家以融汇中西的审美理念,将传统陶瓷工艺表现与现代绘画性艺术创作相结合,同时不断运用新彩料,新工艺、新技术来展现瓷画作品神奇的魅力,表达了陶瓷文化丰富的内涵与材质美感,创造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的瓷画艺术风格。


  1)工艺与材质的创新突破

  当代瓷画作品通过对工艺材质、装饰题材、艺术表现形式等多方面的开拓创新,突破了传统瓷画艺术作品瓷绘工艺与色域表现的界定,从而树立了全新的工艺、瓷绘、题材等创新理念。通过对瓷画艺术的重新认识,艺术家们充分表达了自己的个性和艺术再造。

  当代瓷画艺术装饰工艺与材质上的创新与突破,是把陶瓷的特性同其他绘画艺术与工艺装饰特点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当代瓷画艺术作品表现技法更加丰富,画面色彩更加亮,对比更加强烈。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的《一对宝贝》粉彩瓶,作品用高温釉里红绘山石,幼童依石而坐,釉下浓艳的釉里红与釉上粉彩技法相互渗用,打破了前代瓷画艺术家粉彩瓷画艺术技法单一的传统格式,高温颜色釉与粉彩瓷画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表现中国文化特有的诗画意境,突破了传统粉彩陶瓷绘画种类材料的界定,丰富了其多彩的装饰艺术语言。又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的《丝路风情》瓷板画,把高温釉彩与粉彩技法相结合,通过高温窑变时产生的色彩肌理效果,在画面上幻化成暮蔼晚霞的氛围,营造出恢宏的气势,将色彩语汇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作品既有传统绘画的神韵,又有现代审美意趣。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的《黄山云海》瓷板画,画面以泼彩之法入画,表现气势宏大、自然天成的黄山胜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震撼感。作品以浓艳的色调进行泼写,充分发挥陶瓷颜料泼彩时自然流动、溢晕变化丰富的特点,隐去了手工绘制的笔痕,显得画面山石纹理自然、云雾氤氲。近景则用精细的线饰,勾勒出岩松、亭楼,并以自有飞翔的鸟群点缀其间,烘托出空间深远的意境。作品构思巧妙,格调高雅,体现了作者师法自然的画外之功。


  2)作品融诗书画印与绘画者个性特色为一体

  当代瓷画作品讲究绘画者的个性特色与风格表现。当代瓷画艺术作品与传统陶瓷彩绘化装饰风格相比,当代画派画家所作作品个性鲜明,作品风格自成一体,不限形式、重修养意境,绘画作品讲究诗、书、画、印,并题写绘画者姓名、绘画时间、地点等等。当代瓷画师一般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善画能书,绘画风格独特瓷画艺术创作从绘画至渲染、填色皆由一人完成。而传统官窑所制陶瓷装饰绘画都是按朝廷意旨发样、御窑厂画师与工匠按其样依葫芦画瓢生产,而且每一过程都有严格的分工。一般绘画者专司绘画,不填色,填颜色者不画瓷器。每一道工序又各专工,甚至就瓷画书款题字亦有专人负责。每一画面制者均以已心度人之画意,按工序进行一条龙的制作。因而所作器物易千篇一律。而当代瓷画家之作,他们在瓷画创作时,根据自我的艺术感受和对自然与生活美的认识进行瓷画创作。


  3)作品富有鲜明时代特征

  当代瓷画作品强调时代精神与思想,注重与时俱进,墨随时代。作品表现新时代发展与社会生活变化,展现瓷画者个人灵性,作品创作表现其艺术追求,满足民众新兴的、多元文化的艺术需求与审美意趣。当代瓷画作品与传统彩瓷装饰相比,画面显得自由豪放,艺术性、时代性、绘画作者个性风格特征强烈。


李文跃:百年瓷画的历史变革与发展


  六、瓷画艺术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陶瓷是中国文化、世界语言,景德镇陶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瓷画艺术则是陶瓷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珍珠”。早在2015年,就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作出重要批示。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殷殷嘱托“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2019年7月,在全国清理试验区的大背景下,景德镇成功获批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文化类“试验区”,景德镇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瓷画艺术发展也获得了大量政策支持。比如,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相继开展了《瓷画人才培养》《瓷画艺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陶瓷古彩与现代陶艺创作人才培养》《湖南釉下五彩瓷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吉州窑陶瓷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墨彩制瓷技艺人才培养》等6个项目,相当于每学期开展一个人才培养项目。教育部大力支持陶瓷文化传承工作,推动陶瓷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我们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也积极参与其中,从瓷画艺术理论研究到相关课程设计,从实践教学到举办瓷画艺术展览,不断拓展陶瓷文化的传播面,提升瓷画艺术的吸引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喜爱陶瓷、善于瓷画、富有创造力的瓷画艺术新生代,为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积蓄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也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一如既往地热爱陶瓷、支持瓷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讲好陶瓷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推动陶瓷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人物链接】——


  李文跃,1959年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擅长粉彩与墨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泰国东方艺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二级教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 陶瓷文化专题》“陶瓷装饰”卷主编,国家精品课程《陶瓷粉彩装饰》主持人,国家艺术基金《墨彩制瓷技艺人才培养》项目主持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粉彩代表性传承人,景德镇市珠山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景德镇市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


李文跃:百年瓷画的历史变革与发展


       李文跃的陶瓷艺术作品功力精深,语汇新颖,真情内蕴,古朴造化,在历史传统和现代艺术的时空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陶瓷语言,他将粉彩瓷的粉润柔和与墨彩瓷的清丽雅致融为一体,创立“粉墨彩瓷”瓷绘艺术。其瓷绘作品《十八罗汉图》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并有《水乡》等作品在国内外艺术大展中多次获奖,《九老观画》《唐人诗意图》《丝绸之路》等陶瓷艺术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馆藏。主持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粉彩制瓷技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项目获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多次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赴法国、突尼斯、摩洛哥、加篷等国家陶瓷艺术讲学与文化交流。撰写出版《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景德镇陶瓷史·现当代卷》、《景德镇粉彩瓷》、《图案与装饰基础》等学术理论专著与教材多部。


李文跃:百年瓷画的历史变革与发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文跃(左一)

为 《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右一)

题词“非遗之美”


原作者: 文化网采编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