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四川高校学子进凉山:探索彝族银饰乡村振兴新模式

云台 2022-7-4 13:57 7071人围观 四川文旅

四川文化网成都7月4日电(通讯员 伍欣 李磊)近日,为多方位、深层次地了解和调研凉山彝族银饰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同时为后续助力彝银非遗文化传承打下坚实基础。记者了解到,四川大学“彝风银响”团队一行来到了位于 ...

四川文化网成都74(通讯员 伍欣 李磊)近日,为多方位、深层次地了解和调研凉山彝族银饰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同时为后续助力彝银非遗文化传承打下坚实基础。记者了解到,四川大学“彝风银响”团队一行来到了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通过学习调研、深入访谈等方式先后重点走访了西昌市乡村振兴局、布拖县文化广播电视与旅游局、布拖县银饰一条街等地。

图为“彝风银响”团队在布拖县调研。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刘懿乐 摄

布拖县在大小凉山彝族地区享有“银饰之乡”的美称,当团队走近该地著名的银器一条街,锤子击打铜錾子发出的清脆敲击声随处可闻,街道上手工打造彝银的店铺随处可间。国家级传承人勒古沙日的侄子勒古则子的店铺也位于其中,他告诉记者:“我们家族的银饰制作技艺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15代了,我目前从事银饰制作已经有20年了,我们这边银饰制作手艺是不会传给外人。”正如勒古则子所说,彝银传承以家族传承为主,这为彝银文化的长久发展和传承带来了严重阻碍。

图为“彝风银响”团队成员采访勒古则子。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刘懿乐 摄

彝族的银饰制作历史悠久,银器以构思巧妙奇异、造型传神美观、线条精美细腻而著称,彝银制作技艺复杂、工序繁多。布拖县的手工艺人都是从小跟随父辈学习彝银饰品的制作并慢慢摸索自己独特的风格。彝银省级传承人勒古伍拉说到:“我设计的饰品主要是围绕着自然、劳动和生活三个方面,比如我设计了一套银扣,是以我们彝族山村里春天含苞待放的花为灵感。”并且他还讲道:“现在年轻人的审美变化较大,传统彝族银饰已难以满足现代人对美的定义和追求。所以,我们手工艺人也在时刻探索不一样的花纹样式,进行一些创新。”但是,像勒古伍拉一样不断改进彝银制作工艺,追求创新打造出符合年轻人需求的手工饰品的手艺人寥寥无几。此外,随着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学习彝银制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后继乏人。

图为勒古伍拉正向“彝风银响”团队成员介绍彝银饰品。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刘懿乐 摄

勒古则子道出了目前彝银发展和传承的难点,这与“彝风银响”团队实地调研的发现相符,彝族银饰受制于家族传承的固有理念,缺乏对银饰品牌的深度认知;并且由于当地手工艺人的年龄以40-50岁为主,因此制作的饰品样式大都比较传统、保守,缺乏新意,与现代化元素结合较少。团队认识这一点后,只有在原有彝银样式的基础上加入流行、时尚等元素,与手工艺人合作设计出符合大众需求的新式银饰制品,才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

图为“彝风银响”团队成员设计的索玛花开饰品图。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刘懿乐 摄

2018年7月,布拖县入选了全国首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名单,当地政府也支持设立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并希望通过培训帮助贫困人口学习掌握这些传统工艺和技能。经过本次调研,“彝风银响”团队将以创新、传承彝族银饰为切入点,推动彝族银饰由“家庭手工坊”的家族传承向社会传承过渡,努力让小银饰走出大凉山,让小小银饰撬动凉山经济发展,并为彝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原作者: 伍欣 李磊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