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如何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2022-8-4 17:12| 发布者: 开颜| 查看: 6236| 评论: 0

摘要: 既然是“魔咒”,那就注定是自然规律,人为力量很难改变。据说,全球富豪榜上,四分之一的富豪财富来源为继承,财富普遍继承到第二代为止,继承超过三代的仅有22位;在我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24年,不到30%的 ...

既然是“魔咒”,那就注定是自然规律,人为力量很难改变。

据说,全球富豪榜上,四分之一的富豪财富来源为继承,财富普遍继承到第二代为止,继承超过三代的仅有22位;在我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24年,不到30%的家族企业能进入第二代,不到10%能进入第三代,而进入第四代约4%。

中国历史上,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描述过一些大富豪的奢靡生活,家资丰饶,富埒王侯,陶朱、白圭、乌氏倮等等,但“富不过三代”,代际传承得不到解决。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他总结,君子的德性和涵养只能保持几代人,先辈积累的家业经几代人折腾,终会败光。此理论后来引申为:“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左传》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上等之事为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很久以后也不会废弃,这就叫不朽。

既然道德传承可以超过十代人,精神之力最为恒久,为何不转换思维,将“续富”变为“续德”?将“德行”作为“财富”去传承?或者“投机取巧”地说,以“续德”为“保命”之加持,去支撑财富之寿数?

古今中外,“富不过三代”成为魔咒,可是,绵延不绝的文化世族、教育之家、行医世家、匠人家族却很多,他们不是“富裕”之家,不以财富安身立命,却绵延流长,生生不息,子孙后代将祖辈的精神、技能、手艺传承了下来,也将一代又一代的基因、血脉、文脉保护了下来。

《周易》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在中华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无须赘言。一代又一代孔门后学,不断以自身的智慧与胸怀,延续着孔子精神的生命力。同时,孔氏后代也延续着家族的荣光。历史变换,刀光剑影,历朝历代,曲阜孔氏均被上至帝王下至平民所礼遇,可谓名副其实的“素王”之家。

宋朝名相范仲淹,后人兴盛八百年不衰,为什么?传记中说他终其一生节俭度日,却养活三百多家。当了宰相后,用俸禄购置义田,送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他的四个儿子聪颖非凡德才兼备,分别官至宰相、公卿、侍郎,后代贤能显贵,兰桂腾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积德行善”,成为范家的家训。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门之家风源于曾祖父苏杲、祖父苏序的“扶危济困”、“诗书传家”、“志存高远”。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始终不渝展现着读书正业、孝慈仁爱、为政以德之风。无论身居何处,其舍身为国、亲民爱民之心从未改变。千余年来,苏东坡后人散居九州大地,开枝散叶,家业昌隆,人才辈出,从未没落。

为何“富不过三代”?当一个家庭、家族,仅仅只拥有金钱的时候,肯定是撑不了三代。

在近代西方社会,有极个别财富大家族强劲地规避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五代之后依然稳健,成为实打实的“老钱”贵族。他们除了仰仗完备科学的法律、财务控制体系管理家族的财富和发展之外,最核心处,在于家族实现了“共同价值观的精神传承”——节俭、勤奋、自强、仁慈、正直,实现着“富而有道”之践行,这一点与中国历史上的“不朽”家族同理。

综上,打破“富不过三代”确实很难,但依然可以“技巧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延续家业之生命。

将“立德”作为家庭之根基。

将“续德”作为续业之法宝。

将“弘德”作为子孙之命脉。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对于父母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为子孙后代积累多少财富,让他们锦衣玉食生活无忧,而应该是父母言传身教、知行合一,引领子女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可以其力,世间变幻莫测,唯有人品可立一生。”

如此,家业方可久矣!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