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四川农业大学大雅遗音小队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指导老师:刘珏麟 茶送十街,香飘十里 为深入学习了解南路边茶文化,小队前往当地一公司与雅安茶厂进行学习。7.2日,小队成员来到南路边茶公司听取专业人员的介绍,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南路边茶是黑茶的一种,作为一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路边茶有着超高的营养价值。南路边茶可为高原生活的人们补充各类维生素、微量元素,促进摄入体内的肉、奶等食物的分解和消化;有抗高血压、高血脂,清除胆固醇沉积等作用。不仅如此南路边茶还能温胃,解毒,解腻,促进消化和帮助睡眠,对“三高”以及肥胖症患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雅安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主要分为采割、原料茶初制、成品茶加工三大主要部分。随后在雅安茶厂里,我们观察到传统的南路边茶生产方式以及新式的现代化制茶机器,同时还有许多不同种类的茶。 图1-讲解人员向团队成员介绍南路边茶(拍摄者:王思丹) 图2-讲解人员向团队成员介绍南路边茶(拍摄者:陈善友) 东有紫砂,西有黑砂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土壤一方陶。泥生万物,哺育了万千生灵。在四川雅安的荥经县里,有着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砂器制造业。其历史悠久,传承久远。本次社会实践中,大雅遗音小队分别前往“朱氏砂器”与“曾氏砂器”进行调研。其中小队成员对师傅和传承人进行了仔细的座谈。由此我们了解到,荥经砂器属夹砂陶,颜色丰富多样,近现代以黑、灰色最为经典。在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许多传统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荥经黑砂作为非遗项目,最重要的就是传承与保护环节。而曾氏砂器的传承人则注重传承保护,与各个学校及地方机构合作,特建立“黑砂班”,既保证了黑砂的传承,也为社会提供了岗 位。做到了兼顾大家与小家的奉献。 图3-团队成员参观曾氏黑砂(拍摄者:韩波) 图4-团队成员参观馒头窑(拍摄者:刘晓椿) 吆吆吉庆,忆中之味 在雅安,有一家民国时期起便走街串巷贩卖小吃的店家。这便是吆吆吉庆小吃的起源,数十年间,经过三代人的传承,现在的吉庆小吃已经走出雅安,面向全国发展。小队成员前往雅安市吉庆小吃进行采访。采访过程中,传承人告诉我们,现在的吉庆小吃有着自己的加工厂,不断地改进加工产品,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扩大规模持续发展。在疫情时代,各行各业都受到剧烈冲击,吉庆小吃也不例外。此时的吉庆小吃展开“外卖”服务,为身陷囫囵的百姓们送去了温暖的同时送去了安心。疫情期间,吉庆小吃扩大业务范围,稳定民心,为经济复苏做出贡献。此外,吉庆小吃还反馈社会,多次组织社会性公益活动,为困难家庭送去温暖。 图5-团队成员采访吉庆小吃负责人(拍摄者:赵应堃) 图6-团队成员在吉庆小吃实地采访(拍摄者:赵应堃) 五腔共鸣,五行同戏 川剧,始见于清末民初,当时叫川戏,后来统称川剧。在雅安,有一座专门为川剧而开的川剧博物馆。小队成员决定前往此地进行对川剧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川剧的历史、雅安川剧团、脸谱、服饰以及乐器等知识。在各民族文化积极交流的时代,我们要积极倡导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弘扬传统川剧,不仅是对美的艺术追求,也是对文化自信最大的鼓励。 图7-川剧博物馆中部分服饰(拍摄者:陈婧) 图8-川剧博物馆中部分服饰(拍摄者:陈涛) |
2023-06-06
2023-06-04
2023-06-01
2023-06-03
2023-06-01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