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控引天地,五色成文 | 《成都传》读后

四川文化网 2022-12-26 08:43 5503人围观 文学作品

  “给一个城市写传是很难的”,成都籍的历史学家王笛喟叹道。  为一座古老的大城作传,那将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工程。而散文家蒋蓝却将这事做成了。王笛评价说《成都传》“几乎就是成都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其 ...


  “给一个城市写传是很难的”,成都籍的历史学家王笛喟叹道。
  为一座古老的大城作传,那将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工程。而散文家蒋蓝却将这事做成了。王笛评价说《成都传》“几乎就是成都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其实更为复合的评价是《成都传》为一部诗性散文的城市通史、一部“名物写作”的城市传记、一部新文科型的城市书写。
  一部诗性散文的城市通史
  《成都传》共六编组成:
  第一编 古蜀鸿蒙记
  第二编 秦汉名都记
  第三编 唐宋繁华记
  第四编 元明清风貌记
  第五编 中国第四城记
  第六编 成都风物记



  此六编的跨度,分别从远古的蜀山氏、至上古、中古、近古,再到近代、现代抗战时期的成都“七二七”大轰炸。可谓是成都历史文化的上下五千年。
  然而,散文家与历史学家对于城市史的书写毕竟是不同的。关于此点王笛评价道:“《成都传》书写得生动活泼,政治一笔带过,对人物、史迹、风物却尽情地描述”。
  诗性为散文一大特质。在《成都传·苍茫蜀山以及蜀山氏》中,蒋蓝的抒情与叙述是圆融的诗性:
  山巅总是首先触摸到黎明。但山坳却是黑夜的收纳箱,它总是比天光更早地打开了盖子。那的确是一幅可以供我们想象的图景:在古蜀的肥沃旷野上,老虎用蔷薇花想象食物。犀牛用弯角度量着抵达水草肥美的泽国与天堂的距离。白鹭的双翅打开蜀王的领地……古蜀人面对无边的漫流,想象着水泽里的大海,所托举起来的风暴、雷电与爱情。
  “诗性”是一种精神,是看作为解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重要依据,并把美学视为人的哲学的归宿和目的,成为一种泛美学化的哲学。蒋蓝如是说。他还认为:“诗性”作为一种精神,它出乎原初、直面现实、崇尚自由。诗性精神的体现,是从消解宏大叙事开始,到再现诗歌场景,落点在张扬自由精神。大量的跨学科阅读,长期田野考察与千万字量级的写作练习,让蒋蓝的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超乎寻常。
  在《成都传》里如此圆融的诗性,蕴籍着散文家蒋蓝的关于城市的非虚构美学,其特质是将“城市作为生命体”来书写的,可视为“万物有灵”神话文学思维的承继。这一书写的方式,便是不断地将城市的历史-时间转换为城市的地理-空间,在城市特定的时空坐标中,还原出曾经发生演绎的零零事件,复活出曾经行走与居住于其间的种种人物,并在事件的演变与人物的活动之上,抒写出以过去凸显现实,以现实凹印未来的“诗意城市”斑斓史志。对此四川梁昭教授评价《成都传》:“城市在生命的中途,把自己的过去召唤至了未来。”
  一部名物写作的城市书写
  蒋蓝曾说《成都传》上下两册,浩浩汤汤百万文字,是自己最耗心血之作,此言不虚。
  实际上,在开写《成都传》之前,蒋蓝已经出版了“天府广记三部曲——《成都笔记》《蜀地笔记》《锦官城笔记》”,完成相关《成都传》的文化历史知识贮备。而回顾更远的写作生涯,蒋蓝还曾出版了《踪迹史》《豹典》等多部作品。将自己从蜀中一域诗人蒋蓝涅槃为中国散文家蒋蓝,并经过长期的写作实践与写作理论探索,创造一种当今中国散文的新文体“名物写作”。
  《成都传·望帝春心托杜鹃·蜀地第一神鸟:杜鹃》一节中,从宋代《太平广记》转引《酉阳杂记》钩沉出杜鹃一名叫谢豹,又以元代《琅嬛记》引《成都旧事》一则笔记加以印证“故名‘子规’为‘谢豹’”。由此叙述望帝归隐西山,鳖灵执掌权力,所谓望帝“禅让”的真相:杜宇因为鳖灵威逼而被迫逃亡,想要复位而不能成功,这才化身为哀怨的杜鹃鸟。在中国训诂学声训上,“杜”与“瞿”相通,《说文解字》释为“瞿,鹰隼之视也”。并辅以成都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大量青铜鸟为考古证据,杜宇族以鸟为图腾崇拜;多重证据了《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移治郫邑,或治瞿上”。
  为了进一步明证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杜鹃隐喻,又以古希腊神话宙斯化身杜鹃骗婚赫拉为借喻,表明杜鹃为爱欲使者。为了说明杜鹃具有复杂鸟性,还引用了亚里士多德《动物志》关于杜鹃的寄巢习性的描述,并在以英国病理学家伦琴在1787年发表的《关于杜鹃的报告》为旁证后,引出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名作《致杜鹃》表明的喜爱;最后又转回中国唐代诗人杜甫诗《杜鹃》。如此的文本呈现,而蒐集古今中外爱恨情仇的明喻暗喻借喻隐喻以此激发读者的经验、联想、体悟、完成各自心中的杜鹃形象的建构或解构。如此的“名物写作”效果,抵达到了普通历史写作对于历史事件读解无法抵达的境界,而彰显出文学直抵人性人心的锋锐。
  “名物写作”降解宏大叙事,沉浸于历史洪流底层之中,察视历史的肌理,细闻历史的跫音,深嗅历史的气息,触摸历史的质感,感受历史的存在。六识通感,思悟体认,比喻奇妙,叙述踔善,将知识考古,思想随感,田野考察,文史哲并嵌跨学科同铸,而生成一种骎骎乎通过主流介质却为民间表达的独立精神与思想自由的新新文体。
  “名物写作”钩沉故典,碎片拼接,再现现场,于中上承文人笔记风格,于西下继法国年鉴派史学风致。
  “名物写作”,蒋蓝有一个简明释义:即以中国的训诂学为“体”,以西方的博物学为“用”的方式,以一种更高更新更丰富的一种写作理念面对斑谰的世界。当然,“名物写作”实质上恰如历史学家谭继和所评价:“学者型作家蒋蓝躬耕墨畦,综覈文史,勤思于浸远浔佚。”
  一部新文科型的城市书写
  新文科的写作如何转型?!当在中国文科教育正在讨论如何鼎新变革之时,新文科的特性初显轮廓之际。2022年11月22日那个冬夜星空静朗的晚上,蒋蓝在成都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进行一场题为《诗性关照下的名物写作》的讲座,应当说是有特别意义的,此因缘于作为川省最早探索新文科的成都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早在2009年便确立了:“在泛媒体时代以写作为核心竞争力,以网络技术为重要辅助手段,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很强动手能的技术型文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这场讲座上,蒋蓝不仅从理论与实践维度阐明自己的诗性散文美学观;解释了自己的“名物写作”的特质是文献学与博物学相结合,在书写文体是以中国古代笔记为圭臬的。
  《诗性关照下的名物写作》的讲座,标志着蒋蓝以《豹典》为滥觞,到《成都传》出版为标志的西南“名物写作”张帜,且与南方上海的朱大可、北方北京的扬之水形成三足鼎立的中国散文的“名物写作”。在跨学科上,蒋蓝说除文学、史学、哲学之外知识贮备与写作积累外,他自己早年的地质勘探工作的经验与知识,亦让他在写作中受用无穷。跨学科如考古学、民俗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亦让他获益非浅。加之作为记者的蒋蓝,更是与当今学界众多翘楚巨硕,亦友亦师,引为同道,南北共鸣,东西振荡,文学与学术,如切如磋,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一座城市的气质、一座城市的空间及活动于其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是呈现这座城市传的关键所在。“《成都传》着力呈现一座大城首领西南的城市气质与诗性空间结构。而重要历史人物的情感踪迹与物理踪迹两条线路,是《成都传》的复线构成,也成为贯穿《成都传》的两大经纬之线。”此为蒋蓝在自序里开宗明义之言。而正是蒋蓝的海量阅读与海量写作让他能够“控引天地”与“错综古今”而“五色成文”,同时始终保持着一种理性欣赏的审美距离而为成都立传。
  从城市新历史传记写作观察,《成都传》是继《上海传》《南京传》《北京传》等等之后的又一部历史名城传记。在此之外,更多是蒋蓝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散文家,让超越旧文科的新文科特质渐显清晰,对于新文科建立给予出一种具有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社会价值启示:即在文科内部的文史哲融合,在文科外部的跨学科融合。《成都传》便可视为如此两个融合的成功范例,并可成为新文科写作的教学参考文本。
 
 谢天开,成都锦城学院教授,知名书评人。

  书名:《成都传》
  作者:蒋蓝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原作者: 谢天开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