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名城古韵:中国古镇李庄的前世今生

四川文化网 2014-10-31 21:07 1587人围观 四川文旅

 ★前世:长江边上的千年古镇。“十六字电文”和“一张平静的课桌”成就李庄抗战文化中心之名。   ★今生:魅力彰显的“万里长江第一镇”。九处国家、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诠释江滨古镇厚重之美。   ★未来 ...
 


    ★前世:长江边上的千年古镇。“十六字电文”和“一张平静的课桌”成就李庄抗战文化中心之名。 

  ★今生:魅力彰显的“万里长江第一镇”。九处国家、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诠释江滨古镇厚重之美。 

  ★未来:打造集中国建筑文化、抗战文化、宫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古镇。

  追寻 前世

  月亮田,一个充满浪漫诗情的小地名。8月22日,记者从这里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步行不久,便来到一处具有典型川南民居风格的院落,青瓦白墙的民居在竹林掩映下显得分外静谧。门前,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牌,彰显出这座民居的特殊身份。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门上悬挂着一方黄色木牌,刻着我国已故文物专家、梁思成“关门弟子”罗哲文的亲笔题词。院门前,一副写着“国难不废研究 六载清苦成巨制,室陋也蕴才情百年佳话系大师。”的对联颇有气势。70多年前,我国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曾在此居住了6年。

  午后,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断线的雨滴顺着梁林旧居前的芭蕉叶滑落。旧居前的芭蕉树是根据罗哲文老先生回忆,按照当时院落的布局种上的,庭院内,小屋、桌椅、卧室家具摆放一切如故,每一扇窗棂都在诉说着一段故事。

  抗战期间,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等一批学校和学术机构为避日军轰炸,遍寻校址无着。正在焦虑和失望的时候,李庄的乡绅闻讯,即发了一纸电文: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这一纸电文,让当时的学界名流感受到了李庄小镇的博大胸怀,让这个江边小镇与文化结缘。

  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等十多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辗转迁驻李庄,前后迁入总人数达1.1万之众,全国 知识名流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童第周等云集李庄。学者专家在李庄的活动促进了李庄文化水准提高,使其成为抗战后方中国四大文 化中心之一。

  李庄不仅是一个有故事的小镇,诉说抗战风云的名镇,还是一个能折射中国文化、积淀着历史遗迹的千年古镇。

  李庄,春秋战国即为古僰人聚居地。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置六同郡起,已有1460年历史。又于隋、唐、宋代中作过州、县治400 余年。明、清两代是长江沿岸重要水陆码头,湖广移民集中之地,联系南六县的物资集散中心,社会经济与文化较繁荣,留下了许多重要文化遗迹。

  镇内体现明清建筑特点的庙宇、殿堂、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古作坊、古井等文物古迹随处可见;慧光寺、玉佛寺、东岳庙、南华宫等代表“九宫十 八庙”的古建筑群有很高文化艺术观赏价值;有被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称为“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的旋螺殿,与奎星阁、百鹤窗、九龙碑等并称古 镇“四绝”。

  作为历史文化名镇,李庄至今完整保存着18条明清古街巷。现仍保存明、清古镇的格局和风貌,石板街道,两旁多为清代建筑,风火山墙高耸,雕花门 窗,古色古香。临江码头,有石板阶梯层层叠叠而上,通往大街,具有浓厚的川南地方民族特色。古建筑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细,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 值。古镇里有体现明清建筑特点的庙宇、殿堂、楼台、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这些文物遗迹与李庄的抗战文化,赋予了李庄这座千年古镇别样的内涵。

  有人这样评价李庄:它可以让有爱国情怀的人欣赏抗战文化,可以让喜欢品味建筑风格的人欣赏古建筑文化,可以让寻根问祖的人欣赏客家文化,可以让虔诚的人领略宗教文化,可以让贪杯好吃的人品味饮食文化。

  探访 今生 

  初秋的李庄,宁静而清爽,没有闹市的喧嚣。

  席子巷是古镇上保存最为完整又最具代表性的清代老街,历史上这里曾是加工、出售草席的地方,席子巷由此得名。 

  凹凸不平的青石板、斑驳的墙面、伸出房檐的木椽……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就这样走过深巷,石板街道的每一处凹凸和残损都定然记录了无数的故事……整条街全是一楼一底木建筑,保留了当年的风貌,这里的居民大多利用楼下铺面做着小生意,不紧不慢地过着悠闲的日子。 

  记者注意到,小巷的住户只要有人在家,都是大门敞开,有好奇的游客在门前驻足或好奇地打探,他们也都回以善意的微笑……淳朴的民风和古镇人开放的胸襟由此可见一斑。  

  巷口的一家奇石店里,陈列着大大小小的各种长江奇石,有的被打磨成各式各样的装饰品,甚是精美。店主名叫韦光辉,今年52岁的他自祖辈一代就生 活在李庄,眼前的青瓦、青石板、木板门,常常勾起老韦儿时的记忆。“房子冬暖夏凉,生活得惬意舒适,拿套楼房给我换,我都不干!”老韦乐呵呵地说,他一家 人生活在这里,奇石店有稳定的收入,闲适而安逸。 

  奇石店隔壁是一家小酒坊,年轻的老板娘张小容在店门口摆上了酒壶和酒杯,供游人免费品尝“李庄三白”之一的李庄白酒。

  一阵欢快的笑声打破了小巷的宁静,来自深圳福田区的小游客刘茗昊和妈妈正在巷内拍照留念。刘妈妈说,她带儿子去过很多景区旅游,其中也包括丽江 古城、束河古城,他们觉得李庄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历史文化,淡化商业气息,能让游客真正地放松心情。刘茗昊告诉记者:“我好想在这里住一晚!” 

  穿出席子巷来到慧光寺。慧光寺原名禹王宫,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是李庄最大的清代建筑。寺内的戏台,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 一,台基上有单钩栏古代戏剧故事浮雕。1942年5月国立同济大学35周年校庆就在这里召开,同济大学和江安国立剧专在这里联合上演曹禺的名作《雷雨》和 《日出》。

  小雨纷飞,慧光寺里香烛不断。存放于此的九龙石碑,是一代建筑宗师梁思成先生所称“李庄四绝”之一,梁曾评价说,如果把北京故宫的九龙石称为古 代石雕艺术王冠的话,那么,李庄禹王宫九龙碑则是王冠上的明珠。寺庙月台下的九龙石碑镶裱在特制玻璃中,以防止被雨水侵蚀,或被风化。

  屹立在李庄镇南2.5公里石牛山上的旋螺殿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旋螺殿又名文昌宫,为明代所建,因形如旋螺而得名。上世纪40年代,当着名古 建筑学家梁思成看到它时,称赞该建筑为“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与奎星阁、百鹤窗、九龙碑等并称古镇“四绝”。走进旋螺殿,仰视藻井,其旋螺 状的设计一览无余,其结构是最引人注目的,也有说旋螺殿亦因藻井状如旋螺而命名的。其结构可从殿内向顶部仰视。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馆长雷宇向记者介绍,旋 螺殿设计巧妙,上、中、下三层檐下均有斗拱,分别承受屋面重量。更为独特的是,整个旋螺殿建筑没有用上一根铁钉。

  关于梁思成和林徽因故居的保护工作,雷宇向记者介绍,此故居2006年5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本系民房,一直有居民居住。为加强 保护,于2005年迁出住户,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按四十年代的布局,本着修旧如故的原则进行修缮,并一直保存完好至今。2008年梁思成之女梁再冰及家人故 地重游,对地方政府的悉心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传承 保护

  历史给李庄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与此同时,修缮和保护的责任,也压在了这一代人的肩上。

  今年4月28日,市委书记杨冬生专程来到翠屏区李庄镇旋螺殿、永胜村栗峰山庄,考察文物古迹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工作。杨冬生强调,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挖掘文物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实文物基础工作,把古镇旅游做大做强。

  事实上,宜宾对古镇李庄一直有着特殊的偏爱。2006年旅发会时,就有7000万左右资金用于李庄古镇景区建设和文物保护。旅发会后至今,又累 计投入2400万左右用于古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文物保护,平均每年400余万元。目前,李庄有旋螺殿和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两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 护单位有东岳庙、禹王宫、张家祠、栗峰山庄等,再加上市、区两级的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李庄不断推动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级别的提升,并着力挖掘文化内涵。

  上世纪90年代起,宜宾先后邀请省内外旅游、文化、建筑专家和同济、清华大学建筑专家对李庄的旅游、古建筑、古镇保护进行规划和研讨,先后编制 了《李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05年版)、《李庄旅游发展规划》等。目前,2011年版本的《李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已于去年10月经省上组 织专家进行了评审通过,正在按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为保护古建筑,从1994年起,李庄镇将原先占用了东岳庙、张家祠、祖师殿、慧光寺、玉佛寺等古建筑的学校和粮站等单位先后迁出,进行修缮和保护,期间疏散、安置的居民近1000人,学生4000余人。目前。正分步启动各文物点的维修方案。

  为了加强对古镇的保护和对文化的挖掘,当地政府与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博物院合作,特别是加强了与抗战文化人及其关心李庄保护和发展的相关 人士的联系,抢救性挖掘了珍贵历史文物。抗战文化人粱思成、林徽因的子女、罗哲文、吴孟超、李光谟,同济大学书记周家伦,万钢、裴钢两任校长,台湾史语所 所长王泛森等人先后造访李庄,为李庄古镇的保护和建设建言献策、摇旗呐喊,成为李庄古镇保护的坚强力量。

  “关于古镇的修缮保护,宜宾各方都在努力。”宜宾市博物院副书记蔡永旭介绍说。市发改委、文化、住建等三家联合,两次为李庄申请历史文化名城保 护资金,先后得到1600多万。为了挖掘文物内涵,省文物局去年还同意成立翠屏区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蔡永旭说,目前,李庄镇自己有博物馆,可用于经常办 展览。重要文物级别不断提升,宜宾各部门加大精力,投入资金,采取进一步的举措对古镇和文物进行保护。

  在李庄,席子巷、天上宫、禹王宫、国立同济大学旧址、中央营造学社旧址等古建筑和历史遗址都集中在古镇的中心区域,这些地方还居住着一部分居 民,古建筑群并没有完全和古镇的居民区分开。既要保护好古建筑,又不能影响到居民正常的生活,这成为李庄文物保护工作的一大难题。

  中国有名的古镇无外乎丽江、周庄、乌镇、凤凰城等,对于“东周西李”(东有周庄,西有李庄)一说,市博物院副书记蔡永旭坦言,从整体风貌来讲, 李庄和周庄、乌镇相比还有差距。“我们的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也正在思考,如何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古镇文物保护,并多次邀请在古镇名城保护方面,有成功经 验、有实力的公司来考察。”周庄等古镇的开发利用较大,商业氛围浓厚,李庄古镇则是保护力度更大,但原真性较强。

  展望 前景

  2011年10月25日,《李庄古镇保护规划》经四川省住建厅会同有关专家评审原则通过,并从2012年初开始实施。这意味着,李庄镇内的古城 像云南丽江一样,划为了“古镇保护区”进行独立包装和打造。“古镇保护区”面积约0.428平方公里,政府将对划入保护区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保 护文物,以及部分外围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进行人文历史方面的发掘和打造。同时,根据规划,“古镇保护区”外围将建设一个缓冲区,配套建设商务中心、住宿酒 店、餐饮娱乐购物一条街等旅游设施,来弥补李庄现有旅游要素的不足。

  西部大开发,旅游持续升温和四川省建设旅游大省、文化强省这都为李庄旅游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去年四川省推出十大古镇旅游,李庄古镇名列其中。国内外,省内外旅游发展的趋势必将成为促进李庄旅游发展的强劲动力。

  李庄的文物古迹、古镇风貌、非物质的民俗活动、特色美食等要素十分齐全而有品位。可以开发出较高品位的、多样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和休闲度假旅游产 品。移民文化、抗战文化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旅游产品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不可复制的文化优势将成为李庄手里的一 张张王牌。

  在李庄景区管理局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四川李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文本》。按照规划,李庄要保持李庄古镇现存的历史风貌, 保护古镇所留存的历史信息,保持传统的街巷网络与风貌特征。将保护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与城镇有序更新、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机结合。发挥古镇优势, 发掘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特色,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人文资源,发展城市文化,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推动李庄镇的经济发展。

  李庄景区管理局副局长杨从华向记者透露,历史文化名镇既不是固守历史尘封不变,也不是一味地翻修。李庄要遵循的是“整体性、协调性、持续性”三 个原则。整体性原则是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重点保护古镇的整体空间环境和风貌特色。包括建筑群落、城镇景观、街巷网络、历史遗迹以及人文环境和自然 环境。协调性原则是对建筑、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应包括它们的环境和相关要素,在建筑尺度、组合关系、色彩、形式等方面予以协调。可持续性原则是处理好保 护与更新之间的关系。小规模循序渐进,并积极鼓励居民自发性的保护活动,在整体保护的同时重点保护、恢复和整治主要的特色街区,完善城镇的生活服务设施, 充实旅游服务设施,促进城镇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持续发展。

  按照规划的思路,未来李庄将向着打造集建筑文化、抗战文化、宫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古镇的方向发展。期待的,何只是宜宾。(记者 蓝荣杰 胡洁 郭晓娟)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