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街区微更新,为社区生活重建情感连接

四川文化网 2023-9-6 23:09 1750人围观 四川艺术

随着城镇化的建设,我国城市发展已从“增量扩张为主”进入“存量更新为主”的时代,这使得建筑师和设计师也置身于城市更新的浪潮中。本期我们精选了4个街区微更新的案例,设计师不仅结合了历史文化、艺术美学和创新 ...
       随着城镇化的建设,我国城市发展已从“增量扩张为主”进入“存量更新为主”的时代,这使得建筑师和设计师也置身于城市更新的浪潮中。本期我们精选了4个街区微更新的案例,设计师不仅结合了历史文化、艺术美学和创新体验,还将弹性设计以及人性化设计融入了旧街巷,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羁绊,重新激活了公共社区空间。

01

展现北角地文魅力,营造社区归属感

项目:小街坊

公司:一持工作室

合作艺术家:REhyphenation

荣誉:理念类-建筑+城市转型,2022 A+Awards入围奖;理念类-建筑+社区,2022 A+Awards特别提名奖

© Kelvin Mak

香港艺术中心 (HKAC) 在2021年年初, 在市区更新基金的支持下,为“路过北角”项目主办了创意社区空间提案征集。由一持工作室 O&O STUDIO联合艺术家REHyphenation创作的“小街坊”成为六名受委托的获奖作品之一,在香港北角公众码头由8月30日到10月31日展出了两个月的时间。“小街坊”是对北角的一个缩影 , 不仅仅反映了街坊日常使用公共空间的特性,同时通过重新升级从北角不同层面的家庭、店铺和机构收集回来的家具,供各市民体验及使用,把北角历史街区从过去到今天作一个叙述。


© Kelvin Mak

经过多轮的采访和对北角历史的研究,一持工作室及REhyphenation发现北角公众码头是在北角少有的公共空间。在一天里的每个小时,都经常有当区居民甚至于其他市民“光顾”,开展不同的活动,比如钓鱼、 锻炼、约会等,对老年人更加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一片休闲地。由于后者这个关键的原因,码头吸引了不同的街坊带来自家的椅子进行分享共用。相比现有的固定式长凳,自带的椅子能随着个人的喜好来移动和摆放,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性,这也启发了设计团队创造“小街坊”作为竞赛的提案方案。

© Kelvin Mak

团队向北角居民募捐二手家具,然后重新设计及改造,同时保留家具本身的记忆及故事。设计团队最终通过捐赠获得了47把椅子和三张桌子,改造后在这些家具上嵌入二维码,通过扫码就可以让街坊能收听到家具背后有趣的故事。


募捐到的二手家具 © Eric Chan


家居改造示意图 © O&O STUDIO, REhyphenation

收到的椅子及桌子都来自北角不同的家庭、餐厅、商店、学校、机构等。当中一把椅子来自殖民时期,陪伴了一个小女孩的成长。有两把椅子起源于春秧街市场的商店,也有老奶奶很喜欢的摇摇椅。一把绿色的小胶合板椅子来自妇女福利会(东区)托儿所。另一把椅子之前用在现已不复存在的渣华道政府学校,被隔壁街市档口东主收起,陪伴他小女儿一起成长。因为收集回来的椅子有不同款式,对此设计团队也按实际情况来定制升级改造的设计方案。

© Eric Chan


© Eric Chan, Kelvin Mak

最终的设计成果是一个类似城市客厅的社区空间。地面辅以彩绘地面图形,明亮的地板让人想起唐楼的彩色传统瓷砖和图案,改造家具加入了透明有机玻璃元素,保留并凸显了原有家具的色彩和历史痕迹。部分学校座椅改造为摇摇椅,组合一起成为摇椅共享基地。此外还有老式麻将桌,设计将其与现有长凳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可以让街坊们休闲聊天的空间。


© Eric Chan


© Kelvin Mak

长于北角,用于北角。小街坊不是一个仅仅用眼睛和手机来欣赏打卡的艺术装置,更广大的意义在于真正连接社区及满足居民对公共空间的诉求。展览完毕后,所有椅子会继续通过拍卖,教育活动等等,继续为香港社区和公共空间作出贡献。

© Kelvin Mak


© Eric Chan

© Kelvin Mak

02

打造住宅体验的商业空间,既尊重社区又保留其商业特质

项目:二条商店垂直改造

公司:衡建筑

© 邱文锏


© 金啸文

丰富路101号是一栋位于南京新街口附近的一个三岔路口建筑,曾作为服装品牌三枪集团的办公建筑,在三枪搬离后二条商店入驻了这里,衡建筑受其委托对老楼做改造更新。101号位于一片80年代的社区中,建筑高度不超过三十米。场地由沿街的一整栋楼和一个院子组成,西南边是朝天宫文保建筑群,为江南地区现存规制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落。101号所处独特的场地文脉,使得设计师类比联想到战后米兰的一些改造实践。




© 金啸文

米兰建筑师Luigi Caccia Dominioni设计的Corso Monoforte 9商住混合体是二条商店改造的业态和设计参考。Corso Monoforte 9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居住”与“商用”属性之间的模糊与多元可能。“住宅体验的商业空间”特质使其颇受家具商、设计师与时尚业主的青睐。二条商店邻接着80年代的住宅社区,过去的所属权变更使其用途和街区角色都有别于邻居,如何将二条商店改造成为既尊重社区又保留商业空间特质是此次设计的核心思考。


© 金啸文

根据Corso Monoforte 9的启发, 设计团队为二条商店设计了一套由阳台与门窗形成的立面语言:将旧租客封闭的阳台恢复为打开状态,还原立面明暗交叠的丰富表情。木制门窗替换掉原有的PVC门窗,使风格更为统一。外立面整体由白色涂料覆盖,保留阳台的矩形装饰,抽象处理使建筑与临近住宅有适度的区隔。在城市尺度上,白色墙体在街道中醒目但不夸张,跟环境融为一体。设计团队希望通过新与旧的对话,重新激发起城市居民对他们生活区域的好奇与兴趣,从视觉和空间体验中获得新的经验。


首层室内图 © 邱文锏


二层室内图 © 邱文锏




四层室内图 © 邱文锏

室内改造中,设计团队主要对隔墙进行了干预。空间中的不同隔墙上通过布置窗洞以引入光线,同时在室内起了框景作用,重构了空间内部墙顶地以及门窗的关系。墙体之间设置了壁龛,成为空间中的视觉焦点。一楼院落一侧的窗扩大成旋转移门,木质窗套作为建筑边界呈现出闭合与开放两种不同的姿态。不同的建筑边界对应着四季的气候状况,室内与室外的关系也在分割和融合间转换。在夏季,庭院成为室内空间的外延,使建筑与底层景观获得良好的连接。



庭院 © 金啸文

在院子的改造上设计结合了业主的三点想法:口袋公园、骑行友好和宠物友好。社区道路一侧的院墙渐次地降低,至主道路一侧院墙最矮,自然形成庭院入口。入口处为街道退让出向内的三角形空间,以相对温和的方式面向城市。院子深处的院墙维持了原有的两米高度并放置了大量的绿植,形成一个有包裹感的口袋公园。三边院墙的不同高度对应着紧邻街道由私密过渡至开放的设计特性。


庭院 © 金啸文

二条商店所处的新街口是南京最活跃的商业街区,设计团队希望借由这个垂直改造的机会,为社区植入一个相对不同的商业生态系统,尽可能满足年轻群体对美好生活体验的需求和期望。借由这样的旧楼改造,为城市更新主题提供不同的解答。

© 金啸文

03

将艺术嵌入社区,发挥空间的公共文化属性

项目:成都岁月艺术馆

公司:DA INTEGRATING LIMITED


© 苏圣亮

成都作为川派艺术的高地,上世纪末,何多苓、周春芽、张晓刚等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在这里崭露头角,玉林路则成为当代艺术家们的聚集之所,先锋的文艺、时尚的生活方式在此处萌芽。岁月艺术馆作为本土文化集群的一部分,新馆选址该片区芳草西街一栋80年代老写字楼,DA INTEGRATING受邀为其打造全新艺术空间,将原展厅1500平米精简至400平米。



© 苏圣亮

建筑立面灵感来自“包裹”艺术家Christo and Jeanne-Claude,旧建筑与纯白敦厚的体块融合,雕刻出岁月的质感。设计尊重周边环境,最大程度上与城市社区融合共生,门洞入口犹如一个框景,时刻记录着成都生活里的烟火气。



© 苏圣亮

冗长的通道化为一场趣味性的“艺术观览之旅”,在动线的规划上,一层作为橱窗艺术展示,二层设置成阶梯式艺术展厅,三层则是装置艺术展厅。“竹节”元素成为主导性的语言贯穿始终,有节奏地分布在通道、灯光等细节中。


© 苏圣亮

设计师探索艺术空间场域的无限可能,展厅部分以穿插、连接的手法构建流线布局,原始柱体消隐在空间中。洞口成为连接环境和自然的媒介,将内部空间无限延伸,四季的光线、飞鸟的鸣叫声在空间中流转。



© 苏圣亮

在处理灯光与长椅、柱体及展品这四者的关系上,设计师经过多次考量和推敲,竖向片光在形态上延续竹节理念,以严谨的间距和比例实现了功能上的平衡和视觉上的艺术美感。


功能性的管线被规划隐藏于天花之上,精心排布的天花轨道与灯片结合,为布展预留了更多可能性,无论是中国传统艺术,抑或当代艺术创作都可在此相得益彰。木色地板打破了艺术馆的高冷印象,白色长椅则为来访者的亲子交流、观赏休憩提供驻留时刻。




© 苏圣亮

馆长办公室延伸为收藏展厅、VIP接待区、茶室等多功能重叠的空间。竹片屏风装置灵感源自中国水彩中漫延与朦胧的创作手法,以隐约含蓄的方式表达内外空间的虚实变化。在绿色玻璃的映照下,流动渐变的光影在空间中弥散开来。




© 苏圣亮

04

为社区创造一个自由与平等的空间

项目:巷子里街区·社区公共空间更新

公司:一介建筑

© ICY@ICYWORKS

巷子里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三巷。玉林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气质——市井气息。玉林的魅力或许就是从它的老旧开始。



成都市玉林街道玉林东路与大多数老城区面临的问题一样,房屋老化、绿化破败、道路狭窄、公共空间缺失,越来越无法满足居民公共生活所需。在这样条件紧张的老旧城区,是否可以有效整理、利用城市规划盲区里的剩余空间,是设计团队面对的第一个议题。作为社区公共空间,如何实现它的开放性和可持续性,是需要面对的第二个议题。


© ICY@ICYWORKS

街区是具有生长性的,面对城市更新议题,通过分期设计投入使用的过程,设计与功能也能和反馈与时间共同生长。作为设计方,设计团队希望持续陪伴街区生长;作为运营方,设计团队希望可以发挥空间的平台性,实践街区内与外、商业性与社会性的联动机制可能性。



© ICY@ICYWORKS

第一期设计通过巷子里残障友好空间,尝试探讨城市剩余空间的利用、社区空间可以呈现怎样的气质,以及与社区构架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共创运营机制。第二期第三期则是与当地共同变化、融合与成长,更多元更多方的共创团队加入后,社区街区作为一个小集群空间它应该如何呈现,以及如何满足有限条件下更多运营主体与使用需求的问题。



因此设计策略分为三点,

1)设置功能核,对空间提供特定功能需求支持;

2)其余空间为不被定义的多功能空间,满足不同尺度、密度、各种行为产生;

3)模糊空间之间、内外之间的边界,通过室内、半室内外灰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调节,形成互相融合使用的弹性空间。


© 一介建筑


© ICY@ICYWORKS

项目第一期通过巷子里残障友好空间的提升,创造了一个自由与平等的空间,呼吁大家更多地走出家门,扩大生活圈;同时也希望成为一个交流与孵化的窗口,吸引更多人发起和参与具有开放性的探索尝试。项目第二期通过社区舞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室内及前平台的改造建设,为居民提供了公共休闲空间。项目第三期中,在均质的柱网关系中设置功能核对空间提供特定功能需求的支持,其余空间为不被定义的多功能空间。北端为社会服务内容,南端为商业内容并与巷子里形成对望围合。两端之间社区影院作为弹性空间,为两头的内容提供延展空间。达到动态调节服务与商业比例的作用。



© ICY@ICYWORKS

设计团队希望通过弹性的设计、弹性的空间布局形成边界模糊的社区场景,无论男女老少各种人群各自能享受到自己所喜爱的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他人所喜爱的生活,共同感受到友好与美好。








© ICY@ICYWORKS
原作者: Architizer Awards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