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访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

开颜 2015-3-30 22:37 442人围观 文化资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此,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
  记者:近年来,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仍然不高,请您谈谈《意见》的出台有什么具体背景?对文化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杨志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制度设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创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与方式,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2014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务院就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分别作出了明确部署。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文化部会同中宣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共同研究起草了《意见》,并先后经过了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常务会议第69次会议、中央深改组第七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审议。经修改完善后,于近日正式印发。这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志性重大节点,是我们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在新的形势下,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必然要求,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对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意见》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杨志今:《意见》指出,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为重点,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此,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坚持正确导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落实好推进均衡发展、增强发展动力、加强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记者: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请您谈谈这方面主要有什么内容。
  杨志今: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主要是过程和机会的均等,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为群众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公平均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保障好每一名公民的文化权益,让文化的阳光普照大众。推进均等化工作的重点是补齐短板、兜好底线。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加大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帮扶;二是结合国家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实施精准的文化扶贫,推动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跨越式发展;三是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享有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标准化是实现均等化的有效手段。主要是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围绕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供给能力,制定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明确政府保障底线,做到保障基本,统一规范。各地要根据国家指导标准,制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标准,逐步形成既有基本共性又有特色个性的上下衔接的标准指标体系。标准以县为基本单位推进落实。同时还要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提高具体指标。
  记者: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是《意见》的一大亮点,请您介绍一下文件在这方面都有哪些考虑。
  杨志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缺一不可。政府的作用是保基本、促促公平;市场的作用是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丰富供给,提高效能;社会的作用是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意见》提出,要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要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加强对文化类行业协会、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促进规范有序发展。要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构建参与广泛、内容多样、形式丰富、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
  记者:《意见》对于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有哪些新的要求?
  杨志今: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来了巨大机遇,对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手段,提高文化资源利用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有效覆盖具有重要作用。《意见》提出,要加大文化科技创新力度。深入实施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施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应用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鼓励各地整合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数字文化产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现代文化传播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
  记者: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存在多头管理、资源分散等问题,请问《意见》有什么解决措施?
  杨志今: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立足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际,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制度。2014年3月,国家层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组已经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转。要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为平台,由文化部门牵头,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和资源优势,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和实施等方面加强统筹、整体设计、协调推进。各地要根据实际,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特别是要发挥基层党委政府作用,建立统一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加强各类重大文化项目的统筹实施,探索整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方式和途径,实现共建共享,提升综合效效益。
  记者: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方面,《意见》有哪些新举措?
  杨志今: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意见》对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是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目前已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其次是创新基层公共文化管理机制。发挥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推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式管理,维护群众的文化选择权、参与权和自主权。第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工作机制。健全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重大文化项目工作考核机制,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第三方评价机制。将公共文化机构绩效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收入分配与负责人奖惩的重要依据。
  记者: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必要加大政府财政方面的投入,《意见》在这方面有什么明确的要求?
  杨志今: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财政投入的支持不可或缺。《意见》提出,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出责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切实保障提供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必需的资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体制,加大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用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规模,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着力支持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保障基层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记者:《意见》在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什么要求?
  杨志今:事业发展的成败关键在人才。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公共文化管理者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要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要求,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并根据业务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调整。加强对乡村文化队伍的管理和使用。在现有编制总量内,落实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编制配备不少于1名至2名的要求,规模较大的乡镇适当增加。设立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配置由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稳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培训,建立培训上岗制度,全面提高从业业人员素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
  记者: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于依法治国提出了新要求,请问《意见》对于依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有哪些考虑?
  杨志今: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是宪法的明确要求。《意见》密切呼应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推动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支撑。加强公共文化立法与文化体制改革重大政策的衔接,加快制定地方性公共文化服务法律规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法治化水平。
  记者:《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是《意见》的创新之处,请您介绍一下《标准》的具体情况。
  杨志今:《标准》主要明确了2015年至2020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政府保障范围,具体由“服务项目与内容”和“标准实施”两部分组成。“服务项目与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服务项目、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是《标准》的主体部分。其中的指标和要求,主要是根据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参照我国相关文化规划与行业标准、公民实际文化需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以及各地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的创新经验制定的。
  “标准实施”重点对如何实施提出了要求。一是分级负责。考虑到各地情况差异较大,要求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能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地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和政府财政能力,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实施标准。二是要以县为基本单位推进标准的落实。县级以上各级政府按照标准科学测算所需经费,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保障当地常住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三是中央和省级财政对老少边穷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资金予以补助。同时,对绩效评价结果优良的地区予以奖励。四是建立动态监测评价机制,加强对地方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
  记者:请您谈谈下一步文化部对于贯彻落实《意见》有什么具体举措?
  杨志今:《意见》作为我国公共文化领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将为“十三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的制定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供重要遵循。下一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一是下发通知,推动各地制定配套政策,明确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研究制定地方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建立科学、规范、适用、易行的标准体系。二是紧抓机遇,加快公共文化立法进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尽快出台。三是编制涵盖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未来5年的工作重点,提出若干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要举措,分阶段、按步骤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四是根据《意见》精神,制定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专项规划,结合贫困地区实际策划一批新的文化惠民项目,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五是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等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项改革试点工作,为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提供参考。六是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相融合,认真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发展模式。七是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实现路径。加紧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和指导性目录。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继续广泛深入开展文化志愿活动。八是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加大新闻宣传力度,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