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投身时代大潮 创造文艺精品

四川文化网 2015-4-1 21:46 562人围观 文化资讯

    文/阿来  (著名作家)  坐在桌前整理在人民大会堂听取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记录稿,看着自己潦草的文字,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旁征博引、举重若轻的风姿又在眼前,那些对文艺现状洞若观火的细察,对文 ...
  
  文/阿来
  (著名作家)
  坐在桌前整理在人民大会堂听取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记录稿,看着自己潦草的文字,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旁征博引、举重若轻的风姿又在眼前,那些对文艺现状洞若观火的细察,对文艺功能的深刻论证,依然音犹在耳。我似乎又处于当时那温馨热烈的气氛中了,深感振奋的同时,反求诸己,深感自己在从事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在许多方面都需要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工作者应当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他特别着重指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反观当下的文艺生产现状,当我们创作生产出一部成功或几近成功的作品,不是静下心来从艺术的角度总结得失,促使自己在思想上,情感上作更深厚的储备,以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是怀着以此兑现各种现实利益的浮躁心态,投入到与艺术创作无关的活动中,去炒作,去钻营,与真正的艺术风范与艺术精神渐行渐远。这种不正常的、也不符合艺术生产规律的现状,不论对从事创作的艺术家个体,还是从事艺术生产机构来说,对于他们持续性的高质量的生产创作能力的形成,都构成了严重的伤害。这种情形严重影响到艺术创作的水平与质量,使得追求审美品格、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这些文艺创作活动中的题中应有之义,都被逐渐放弃,而使文艺创作日渐沦陷并沉迷于逐利的狂欢。
  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范的先行者、先觉者、先倡者。”这是对文学艺术家所负责任的郑重提醒,也是对一个文学艺术工作者所应追求的思想与艺术高度的明确要求。对照这样的标准与要求来看,因为我们对于市场经济最肤浅的理解,常常因各种功利的考量而忘记文艺家起码的责任;也因为我们对于市场经济的庸俗的理解,而时常在要不要坚持文艺作品的较高的审美标准与道德标准,要不要坚持文艺作品对于受众的精神引领作用这样起码的问题上陷于迷茫。
  就我自身而言,今后一定要克服浮躁心态,校正艺术坐标,最大限度地接近人民,深入生活,精益求精,以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作品。总书记在批评当下的文化乱象时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出现。我不敢期待自己的作品成为亮闪闪的金币,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之成为一枚保质足量的银币,使其不因成色不足、掺杂使假而成为劣币被无情淘汰。
  在这次座谈会上,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总书记那些即兴的演说。
  记得座谈会刚开始不久,他就引用《论语》当中的话,“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并以此引申开去,深入浅出地阐述文化的感召力。他着重指出,在不同文化人群与不同国家的交往中,文化凭借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渗透力与影响力,有着不可轻视的重要作用。总书记着重指出,相对于经济的政治的甚至军事的影响力,文化的影响与感召更广泛更持久。因为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间,文艺作品所产生的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同的影响,无疑更加深入人心,因而也更加持久更加深远。
  这让我想起最近参加斯里兰卡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时的一些经历。
  在本次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举行期间,正逢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斯国。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四处都可以看见飘扬的五星红旗。那些日子里,斯国人看见我们这些中国人,都显得特别热情而友好。距我们所住酒店不远,一个由中国公司入股并承建的巨大的港口项目正在展开。在此情此景中,人们又看到有那么多装帧精美、内容丰富的中文图书出现在斯国最大的书展上,使他们在感受到中国经济的政治的巨大力量的同时,又感受到中国文化魅力的熏陶。面对此情此景,当地华人华侨更是特别扬眉吐气。书展期间,不止一个华人华侨对我表示,过去,当地人都只能看到中国人在商业上成功的一面,这一次,随着总书记到访,有这么多中文图书展示,还有中国作家来到这个国家宣扬中国文化,使得斯里兰卡人民充分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发展,物质上强大的同时,也感受到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生气勃勃的当代文化。这种全方位的中国形象的展示,使得斯里兰卡人民更加钦佩与向往中国,使许多海外游子对祖国更加热爱,对祖国文化倍感自豪。
  所有这一切,让我本人受到很深的启发。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文化的传统由多民族共同构建。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列举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时,就提到了藏民族的伟大史诗《格萨尔》,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他还背诵了描绘古代游牧民族生活的《敕勒歌》。
  “和而不同”,向来是中国人关于不同文化的族群和谐共处的一个美好理想。费孝通先生对这个理想有过一个现代表达,叫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各美其美,也就是文化多样性的保持与表达。在不同的族群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一个国度呈现出文化多样性的丰富美感时,如何“美美与共”,即如何在一个更深广的国家共识下合力维护国家统一,共同致力于一个强盛国家的建设,在当今世界范围的宗教极端主义泛滥、狭隘民族主义思潮扩散的新形势下,正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
  我个人在近30年的创作历程中,始终关注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构建与日益走向强盛中的种种现实,特别是不同文化融汇——冲突——再融汇——再冲突的种种历史与现实的表现,并一以贯之地将我体察得来的结果,在作品中加以充分的表达。我始终相信,冲突也是导致融汇的一种特别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最终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文化,是互相竞争的文化体在更长的时间段中比拼感召力的大小。这种文化感召力不止是在国与国的交流过程中发生作用。这种文化感召力,在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中,对于国家共识的形成与强化,对于凝聚人心,团结最大多数的各族人民,也同样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以历史的,也就是更长的时间尺度看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不论一时间不同族群的冲突有多么剧烈,但历史的主流始终是融汇而不是疏离,是统一而不是分裂。
  基于这样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坚持把自己的作品看成是不同文化、不同族群间相互沟通与交流的载体。我相信,这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建构的一个部分,虽然它很可能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部分,但看到自己的心血能渗入到一个庞大的文化有机体中,并在其中运行,那是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荣幸。
  我将这样的工作视为我与这个伟大时代的真切的连接,我将这样的工作视为对养育了我生命与智慧的土地与人民的报答!
  今天,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的伟大复兴,不止是物质的繁荣与强大,这个复兴更是文化自信心的重振,是要向世界传达越来越响亮的富于感召力的中国声音。今天的中国,是一部正在向世界展开的宏伟的多声部合唱,我希望在某一个声部中,也依稀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来自: 四川文艺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