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走进中学里的博物馆―记郫都区岷阳汉陶艺术博物馆

谦谦 2017-4-29 18:56 1309人围观 文化资讯

 撷英资讯丨走进中学里的博物馆   ——记郫都区‘’岷阳汉陶艺术博物馆‘’(筹)   4月28日,郫县民俗博物馆馆长吴国先邀请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氏陶艺继承人张吉忠先生,省水产学院教授资深鉴赏收藏家李云 ...
       4月28日,郫县民俗博物馆馆长吴国先邀请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氏陶艺继承人张吉忠先生,省水产学院教授资深鉴赏收藏家李云教授,雅安茶人民间草根乡土作家杨秀康先生一行来到郫都区岷阳实验外国语学校观摩筹建中的“岷阳汉陶艺术博物馆”。

  馆址由该校原书吧场地改建而成。占地约400平方米。场馆场地划分为三个单元区间。第一单元为前言部分,占地约50平方米。包括博物馆大门,建馆目的介绍,汉砖墙等。第二单元为汉陶精品展示区,占地约300平方米。包括车马出行区,汉画像砖区、劳作生活区、人物区、乐舞百戏区等6个部分。第三单元为学生体验区,占地约50平方米。体验区主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学生体验互动。如陶艺制作,汉画像砖拓片制作以及书法绘画和文物鉴赏。整个博物馆融入传统的汉代元素装饰风格,古雅幽致,大气庄严,意像封建时代大汉盛世之美!还可以在触摸显示屏上可以三维动画模拟演示,增加展览的趣味性,实效性。

  两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辉煌时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期。由于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形成了大汉时代厚葬之风的风俗习惯,产生大量生产烧制出了丰富多彩的汉代陶质动物俑、人物俑和墓室用建筑砖瓦等艺术陶器。尤其以巴蜀地区东汉至蜀汉时期的四川陶制艺术,代表着巴蜀地方特色文化的地域特色。这些陶俑生活气息浓郁,姿态活泼生动,造型夸张浑厚。四川作为古蜀文化的发源地,山川灵秀,良田沃土,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足。古蜀文化的积淀,汉文化的滋养沁润,让两汉时代四川陶艺发展光芒四射。题材从日月星辰到鬼神灵异,衣食住行,耕桑织铸,舞乐百戏,驰逸田渔,兵戈军旅,仙界神话,各个方面,广泛揭示了汉代社会型态的方方面面。其中各类人物俑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刻划,个性鲜活,农夫俑的幸福微笑,说书俑的喜剧夸张,蜀女子的妩媚娇柔,西王母的慈软大度……动物们憨态可掬,无处不彰显那个时代的天人合一的道哲学思想。他们跨越时空的距离,从天上宫阙到地下人间,从历史空间到现实生活,举凡世俗的一切,都通过汉代的能工巧匠之手,或模制,或手捏,还原汉代四川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将古人的生活痕迹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根植于这片沃土的郫都区岷阳实验外国语学校,致力于挖掘汉代文化遗存,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创新,开放,智慧,勤奋”的郫都区城市精神。进一步丰富“书香郫都”的实质内涵,为郫都区创新办学理念,开辟艺术教育第二课堂,做出了大胆的开创性办学思维,为郫都区文化历史艺术培养新文化人和新艺术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也在全国创新型办学,博物馆建进初中学校做出了开创先河的先例!由学校研究决定,拟筹建"岷阳汉陶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主要由该校文治军老师为主和少量社会人士捐赠。藏品已达600多件套。主要以陶俑和精美画像砖为主。博物馆正式建成后,将采取整合周边博物馆资源,在学校轮动举行展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辅助教育作用。成为学生们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做到让教师的科研课题走进博物馆,让学生课堂走进博物馆、让学生作业走进博物馆。让学生们充分享受全新教学过程的乐趣,也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据了解,"岷阳汉陶艺术博物馆"的出现,将填补成都市中小学专业性博物馆建设的空白。也将会成为郫都区教育事业的科研教学基地和一块文化品牌。
  希望"岷阳汉陶艺术博物馆"早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助力"双创高地","书香郫都"文化自信建设,丰富学生们课外的文化生活,激发广大师生心怀故土,热爱艺术,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对家乡认同感必将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成为郫都区和该校陪养艺术家和文化人的摇篮!

  新闻链接:
  巴蜀撷英书画院(简称巴蜀撷英社,英文BASHU ELITE ART ACADEMY OF CHINA英文缩写BEAAC)同兴路广告旗下专业艺术机构,意在打造最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基地。撷英,乃博采众家之长,汲取精华之意。巴蜀撷英社的艺术家,是巴蜀大地的艺术精英。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笔耕多年,在各个领域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汇聚巴蜀撷英社后,艺术思想上的交汇、流派的融合、观念的碰撞,会带来艺术形式、创作风格等方面的进一步提升,从而形成巴蜀撷英社独特的艺术流派。
  撷英:xiéyīng吸取精华
  来自成语:掇菁撷华[duōjīng xiéhuá]出自清·黄宗羲《明文案序上》:“《文选》主于修辞,一知半解文章家有偏霸也;《文粹》掇菁撷华,迹选之鼓吹;《文鉴》主于政事,意不在文。”
原作者: 路孟娟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