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陪伴(长篇报告文学) | 第一章 变革 | 第一节 劳教废止 | 逸西

逸西诗人 2017-6-22 10:24 1112人围观 文学作品

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曾经历过法律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国也不例外。
○一部灵与肉对话的白皮书
○一部心与魔决战的血泪史


点击新窗口打开


○逸 西


    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曾经历过法律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国也不例外。

    追溯中国劳教制度产生的历史,时光应倒流回1955年。

    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针对当时的国情,党中央发出《关于彻底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指示》,明确指出对于“不够判刑而政治上又不适宜继续留用,放到社会上又会增加失业”的“反革命分子”“坏分子”,采取与劳动改造不同的处理方式。

    那么,中国的劳教制度又是如何建立的呢?

    195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其中这样写到:“劳动教养,是对于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措施,也是对他们安置就业的一种办法。” 

    同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批准了一个《补充规定》,对劳动教养作出了一些细化规定。由此,中央正式确立了劳动教养制度。

    1979年,规定劳动教养对象进一步明确,即“收容大中城市需要劳动教养的人”。

    1982年,国务院颁布《劳动教养试行办法》,适用对象也进行了相应扩大。

    1986年,又明确增加了三种可以适用劳教的情况:卖淫、嫖娼以及介绍、容留卖淫、嫖娼的人;赌博以及为赌博提供条件的人;制作、复制、出售、出租以及传播淫书、淫画、淫秽录像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的人。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明确规定,“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予以强制戒除,进行治疗、教育。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实行劳教,并在劳教中强制戒除”。

    2002年,公安部下发《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其中,把劳动教养界定成为一种强制教育的行政措施。

    “劳动教养”,对许多人来说,仅仅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它剥夺某人的自由,却又不是坐牢;它宣布某人行为不端,却也没有说此人犯了罪。那么,国家为什么又要对劳教制度进行改革废止呢?

    主要因为在长期运用和实践中,劳教制度问题凸显,很难做到程序正义。

    比如刑事诉讼是由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监狱)几大系统分工执行并互相制约,被告人的权益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可是,在劳动教养中,这些互相制约的程序都不存在了。它的整个程序是在同一个封闭的行政(公安)体系内运行。

    更为明显的是,在劳动教养中,指控者和裁决者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即公安一家说了算,被指控者却不能聘请律师为自己辩护。更糟糕的是,指控和裁决的过程甚至可以不开庭进行,即不给被指控者辩护的机会,完全由裁决者书面审查即可决定。

    问题出来了,总得想办法解决。

    2011年,兰州、南京、济南、郑州被列为违法行为教育矫治试点地区。

    2013年1月7日,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宣布,积极推进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在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将停止使用劳教制度,并要求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前,严格控制使用劳教手段,对缠访、闹访等3类对象,不采取劳教措施。同时,他还指出,将全面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废除劳教制度改革,将成为当年政法工作的重点。

    同年11月中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同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作出废止劳教制度的决定,并于28日公布之日起施行。

    根据决定,劳教制度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教决定有效;劳教制度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教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

    从此,中国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劳动教养制度被正式宣布废止。举国上下,一片欢呼。捆绑中国人长达几十年的劳教枷锁,终于打开了!

    此举昭示着中国的司法公正与司法文明又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每一位中国公民的权利与尊严,都将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日子,法律的阳光照亮了每一个角落、照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窝。

    这一天,阳光灿烂。

    悬挂在成都市金牛区蜀通街90号大楼的“四川省劳动教养管理局”的牌子,很快被“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取而代之,“劳教”退出历史舞台。

    前四川省劳动教养管理局局长林蒙昌走出办公室,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如释重负。他现在的身份,是四川省戒毒管理局的局长。

    这标志着他和他的同事们,今后的工作都将与戒毒人员打交道,如何帮助和陪伴他们戒除毒瘾,远离毒品,早日康复,回归社会,成了他们的头等大事。

    急促的脚步声,响彻楼道。林蒙昌频频点头,微笑着与迎面赶来上班的同事打着招呼。(未完待续。文中劳教、戒毒人员及亲属和朋友均为化名)


作者简介

    逸西(原名刘逸西),著名作家、诗人、资深媒体人。

    著有诗集《放逐》《梦雪》《民主的细节》《我们的记忆》《疼痛在心》(中国首部反腐诗集)及长篇报告文学《剑门关下铁人情》《民主的碎片》《陪伴》等多部。获四川“五个一工程”奖。

    曾在广西、广州、四川和中央媒体《民主与法制》等做过记者、编辑。从事新闻工作至今20多年来,在国内外采写若干有强烈反响的新闻。

原作者: 逸西 来自: 法治四川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