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画说”山水画写生——我的艺术观,2016谢华文教授对景创作作品选

谦谦 2017-6-25 09:45 2910人围观 艺术名家

  “画说”山水画写生——我的艺术观   文/谢华文   一、从中国画的发展看写生   中国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儒、道、释思想的重大影响,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艺术思想和艺术体系。在这期间,文人士 ...

  “画说”山水画写生——我的艺术观

  文/谢华文

  一、从中国画的发展看写生

  中国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儒、道、释思想的重大影响,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艺术思想和艺术体系。在这期间,文人士大夫们的艺术思想和美学观主宰了中国绘画的发展方向。经过历代艺术家的代代传承和探索创新,逐渐地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特色,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

  山水画在唐以后取代了人物画的地位,并逐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水墨山水也逐渐的取代了“李家父子”为宗师的大青绿山水,那种常见的“海外仙山”、“空中楼阁”的山水构图也被自然山水所取代。

  从根源上来看,这正是中国画的艺术思想和艺术体系在逐渐地形成和走向成熟,在这一重大的转折过程中,文人画家的参与和著书立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中国画的发展看主要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继承传统,师承前辈大师们的笔墨技法和艺术表现语言。其二是“外师造化”,以自然为师。这一艺术思想奠定了中国画能够不断发展的理论基础。

  中国画的发展从来都深受文人们的艺术思想的影响,六朝时期顾恺之的“传神论”、宗炳的《画山水序》、谢赫的“六法论”,五代山水画大家荆浩的《笔法记》,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集》、苏轼的“萧散简远”、“”米芾的“平淡天真”……,到明代董其昌《文人画》与《南北宗论》,清代石涛的“我自用我法”、“搜尽奇峰打草稿”,近代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国画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脉络。

  从中国画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历程来看:唐代张燥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思想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他实质上提出了如何继承和发展创新的问题,说明了中国画要从“师法造化”到以艺术家自己的思想进行创作的过程。这一理论成为了中国画发展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乃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中国画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外师造化”,也可以说是今人所理解的写生吧。不过古人的写生自有其方法,这种方法与西方绘画的写生思想有很多不同之处。两者在时空观念、艺术思想等等方面自成体系,因此,中国画和西画的写生特色和艺术追求区别较大。

  中国传统的写生方法大概分为‘游历’、’直接写生’两种方式,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古人通过游历来了解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四季不同景色的特点和变化,然后通过记忆去进行创作,即是‘眼观心记’之法。

  “直接写生”之法就是“对景写生之法”,古人也早已用此法。“元四家”黄公望说他常常坐于山间危岩之上,行走于松涛乱石之间,见怪树、奇山,取素签随手记之。他最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就是他“师造化”后的杰作。王蒙常年隐居于黄鹤山中,眼观手追,他的代表作品《青卞隐居图》等作品都不是闭门造车可以达到的。从对这些作品的分析研究能够看出大师的写生痕迹,读懂“师造化”的奥妙所在,可以说黄公望、王蒙等等大师就是元代山水画家中写生的高手。他们通过写生丰富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符号,使得中国文人水墨山水画的表现形式更加成熟,成为中国山水画的第二座高峰。应该说元代山水画的历史地位,以及“元四家”的艺术成就是与写生,“师造化”密不可分的。写生这种方式推动了元代山水画的极大发展。

  明清两代的很多大家也都是“师法造化”的高手,梅清、石涛等人莫不如此,只是每一位大家都有自己的写生方式和作力之重点。石涛、石溪、梅清等人画黄山的很多作品直接写生的痕迹非常的重,行家们一看便知。

  近代中国画家有大成就的几位更是从写生中来,都是写生高手,黄宾虹、张大千、李可染、傅抱石、陆严少等等都是“师古人”、“师造化”最后“师心”,终成一代大师。

  这几位中国近代的山水画大师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从“师古人”到“师造化”,黄山、泰山、华山、雁荡山、峨眉山、青城山……,他们的作品从不闭门造车,其创新历程都是经历了以造化为师的修炼过程。黄宾虹的青城山变法,李可染、傅抱石、陆严少的蜀山游历写生,画风大变,并逐渐的自成面貌。

  一千多年来的中国画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传承史,这不仅仅是笔墨技法方面的传承,艺术思想的传承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写生,这种以“造化”为师的方法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了,早就是中国画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现在的很多画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没有真正明白写生之法,令人遗憾!不要以为写生是西方绘画的专利。其实,中国画理论中早已有之,古人也很早就在这样做。

  黄、张、李、傅、陆等大家以后,因为受到各种思想的困扰,以及某些人偏激僵化的艺术观念的影响,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方法没有能够在传统的基础上得以更好的探索与发展。

  2017年5月19日草稿

 

  二、从“搜尽奇峰打草稿”谈写生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传统在元、明、清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清代虽然在“四王”的影响之下摹古之风盛行,然而,石涛、石溪、梅青等一批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很好的继承了宋元以来“师造化”的传统,并把这一传统发扬光大,进一步拓展了写生的方法和意义。

  石涛是清代最有创新精神的大家之一,更是善于写生的高手。他提出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思想对后来的山水画家影响很大,可以说至今不衰。

  当下,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石涛的这一艺术言论呢?

  我们不能把石涛的言论简单的理解为收集素材、资料,然后回到画室进行山水画创作的概念,如果这样去认识石涛的艺术思想,可以说就是太片面了,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精神实质。

  当代的很多画家和理论家片面的理解了石涛的艺术思想和写生方法,山水画家们常常带着一个速写本,或是背着一个小画板,胸前再挂上一个相机,不远千里到名山大川去搜集创作素材,有的画家画几笔还算完整的水墨写生就不错了。

  石涛的这句名言其实来源于唐代张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思想,石涛仅仅是将前人的言论换了一种说法而已,其艺术精神完全是一致的,同样是说中国画的创作要师造化,并且通过艺术家的思想来提炼、取舍,创作出高于自然的作品的艺术观念。

  今天以石涛的这一艺术言论来谈论写生的问题,因为,当代的很多画家都把石涛的这一言论当成了中国山水画写生唯一的方法和理论支撑。

  其实,这是对中国山水画写生精神的狭义理解,这严重的阻碍了中国画写生方式和写生观念的发展与变化。

  可以这么说:“中国山水画一千多年以来的写生观念和方法,发展到元代已经成熟,明清时期有所发展,近现代黄宾虹、张大千、李可染等大家也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了山水写生的传统观念和方法”。特别是李可染先生的写生观念和方法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直接对景写生创作出来的,这些作品已经不是很多画家所理解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一类的写生了,而是直接将写生与创作结合起来的创作方法。其实,这种写生创作的方法在石涛、梅清等大师的写生中已经进行了实践,他们直接师法黄山的很多作品,其实就是对景创作。

  一些理论家和画家都认为对景写生创作开始于可染先生,我以为这种对景写生创作之法至少始于石涛、梅清等人,甚至有可能初始于元四家。只是李可染先生等大家将这种直接对景写生作之法进一步完善,从而创作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山水画作品。

  这一时期出现了黄、张、李、傅、陆等山水画大师,中国山水画在这一历史时期也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繁荣的时代。从根本上来说,这些大家无一不是山水画的写生高手,他们写生创作的方法又各有其侧重点,而自成风格。

  七、八十年代后,写生这一优良传统,不但没有能够在李可染等大师的影响下继续发展变化,反而走向保守和衰败。回看历史深感遗憾!

  当下,山水画写生更是简单概念化,对于“搜尽奇峰打草稿”一类艺术思想的片面理解,也严重的阻碍了中国画写生体系的发展,理论研究也仅仅上浮在表面上。很多艺术理论家不懂得历史上画家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山水画应该如何去“师法造化”,更不懂笔墨之法。请问这样的理论家、批评家如何能够正确的引导中国绘画的健康发展?

  待续

  2017年5月21日思量于青城山草稿

  三、中国山水画写生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从对中国画一千多年来的传统研究,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画传统写生体系的两大部分,一是笔墨技法体系,二是艺术思想理论体系。这两个部分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并存和发展,构架起了中国画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

  理论思想体系是历代艺术家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艺术家们的经验的总结。例如:“元四家”之一的倪瓒的“逸笔草草,聊写心中逸气”的名言就是他艺术思想的自然流露,正是艺术家对艺术的一种感悟。所以我说:“中国传统的艺术理论思想体系的形成,就是一代代文人艺术家在继承中国传统的艺术思想的同时,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绘画的理论思想体系‘’。传统的理论思想体系形成了中国绘画独特的美学观念,这种理论思想体系和美学观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从中国绘画的发展史来看:理论思想不断发展的时代,其艺术成就相对繁荣,说明艺术家们在传统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探索。反之必然走向衰败。但前提是这些理论不是空洞的论述,而是艺术家们的积极探索和感悟。纵观历史,莫不如此。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体系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笔墨技法、写生方法和写生观念方面。

  总体看:中国山水画传统的写生体系包含了“游历心记”之法到“对景写生”之法,再到“对景写生创作”之法,这三类方法形成了中国山水画完整的写生体系。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历代艺术家们不断探索的艺术精神,以及中国山水画写生体系的发展脉络。

  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山水的滋养,凡是一个时代艺术家们重视师造化,写生观念和方法能超越前辈的时代,其山水画艺术就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反之必然停止和衰败。

  两宋山水重视师法造化,突破了唐代山水的“海外仙山、空中楼阁”式的山水样式。董源、巨然、荆浩、关同、李成、范宽、郭熙等山水画大师从师法造化中自成面貌,他们的山水画作品更接地气,终成一代宗师。“南宋四家”刘、李、马、夏在师法造化中又出新风,形成山水画历史上的两宋高峰。

  元一代文人山水画家大都在仕途上不得志,隐居山野,寄情笔墨。他们在写生观念和方法上又有了发展,对景写生之法更加的成熟。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山石、树木的符号化和表现方法更加的完善,开创出元代山水画新面貌。因而,元代山水和两宋山水形成双峰对峙的局面。

  清一代山水画家石涛、梅清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山水画的写生方法,对景写生创作之法在他们写生黄山等作品中得到发展。因而,他们的作品在清代山水画坛上更具有生命力。

  近现代黄、张、李、傅、陆继承了石涛等人的写生观念和方法,促进了这一时期中国山水画的繁荣发展。值得重点说明的是李可染先生为代表的山水画家们把对景写生之法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更加完整的对景写生创作方法,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代新风。

  待续

  2017年5月29日思量草稿

  四、从中国当下山水画的发展状况谈写生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体系在李可染时代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写生观念和写生方法都超越了前人,对景写生创作之法继石涛等大师之后达到了更加成熟的时期。

  李可染先生等大师之后,中国绘画观念受到了各方思潮的冲击,天下大乱。中国画优秀的发展脉络没有能够得以延续,山水画写生体系的发展由此断代,中国画走向衰败。

  很多有识之士很早就已经认识到了中国画出现了极大的危机,回归传统的呼声和有关中国画方面的争论,在艺界大腕之间展开。借助于西方绘画来改变和发展中国画的路行不通,很多理论家和艺术家不得不转而向思考传统,问道老祖宗。

  当下,中国艺术界好不热闹,国画、油画等画家、大批的艺术爱好者从城市走向田野、山村,师法自然,艺术界好似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然而繁荣的表象后面问题多多,值得有识之士深思。

  当下,全国各地掀起的写生风潮席卷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各种形式的写生团体,写生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各种写生活动、大量的展览,从省内到省外,从国内到国外,大有席卷全世界的势头!

  这些活动或由艺术机构组织,或由不同性质的画院、协会、以及对艺术抱有某种情节的个人、老板等组织。艺术家们在这些活动之中看似风光,其实他们是最可悲的一群人,很多人就是每次活动中的一颗棋子而已。

  在这些写生活动中多者一两百人,少者二三十人,两三个名家挂帅,专业和业余爱好者们组合而成的杂牌军,往往还要扯上一面大旗,浩浩荡荡,前仆后继,进乡村、攻山寨,留下千古美谈!

  今天我谈这些现象是一个全国美术界的问题,而不是个别地区。当然,这些活动对于推动写生,认识艺术的本源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不能完全否定。但是,我们要看到艺术研究的方式方法,而不是表面的繁荣和功利!如若这样下去,写生这一历来都被艺术家们认为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历代中外艺术家都无不敬畏的研究问题,在当下却演变成为一种游戏和娱乐,这和当下流行的广场舞有何分别!

  纵观艺术史,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写生、师法造化都被看成是艺术发展的源泉,历代艺术家们都无不从大自然中去吸取养分来滋养自己的艺术。

  写生本来就是辛苦、寂寞而孤独的的事情,严肃问题,而不是万众参与的群众活动!这样的写生活动完全背离了艺术研究的本质和方法,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举一例来看看,不久以前某某地方艺术圈组织了一个写生活动,一百多个专业画家、业余爱好者组成庞大的写生团队到山里写生。写生团队里不免请了一两个大腕挂帅,其中一大碗又能言谈,宣称自己的写生方法是当今中国最领先的风格,其它画法都不行。一个星期的写生活动结束了,差不多所有的画家的作品就变成好像一个人画的了。请问这样的写生意义何在?

  写生本来就是需要艺术家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问题,艺术家要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觉、艺术感受来创作自己的作品才能有意义、有价值。

  中外艺术家写生、师造化都有共同之处,孤独、寂寞、独立思考,以自己的感受通过笔墨、色彩这种艺术语言和大自然交流,对话。

  黄公望行走乱石之间,独坐危岩之上,石涛、梅清独坐黄山之颠、感悟天地山水的灵气,李可染、傅抱石蜀山游历写生,陆严少历经数月顺江写生,无不饱受艰辛,忍受孤独。他们有时也三五知己一道淡艺、写生,但孤独的生活不会改变。

  待续

  2017年5月30日思量草稿

  五、从‘二次创作’到‘一次创作’的思考

  从一千多年来的中国山水写生体系的发展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山水画写生的特点。既有“眼观心记”之法,还有“对景写生”之法,再有“写生创作”之法。可见,历代大家也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和完善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创作方法,这一点毫无疑问。

  无论以上那一种写生方法,最后都会落到作品上,创作出艺术家自己心中的山水,这就是写生和创作的关系。写生是直接师法造化,以自然为师。艺术家在写生中去形成自己的笔墨和艺术语言,把古人的笔墨变化成自己的东西,历代大家莫不如此!

  “眼观心记”、“对景写生”、“对景写生创作”之法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体系,这几种方法要转变为创作就得进行第二次创作。其实,至少在清代的石涛、梅清等人的作品中已经出现了完整的对景写生创作,这写作品的诞生标志着山水画写生在朝着直接创作的方向发展。

  黄宾虹、李可染、张大千、傅抱石等山水画大师继承了山水画对景写生创作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进一步发展完善。在这一点上,李可染先生贡献最大,其成就来源于此。他们这一代大师已经较好的把对景写生与创作结合起来,这和一般意义上的对景写生法具有观念上和方法上的区别,李可染写生的作品尤其突出。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一千多年以来的中国山水画写生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凡是在这一方面有发展的时代,山水画必将发展和繁荣,反之必将停止和衰败。

  李可染先生等大师已经完善了对景写生创作之法,而且还进行了直接对景创作的探索。然而遗憾的是,时代和条件等方面的局限性,他们的作品必须要进行第二次创作,写生到创作的方法没有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今天我们回看历史,就会清晰的看到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的发展脉络,我们应该如何延续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值得有识之士思考。我非大腕、名家,我只是一直在探索研究这些问题,也在艰难的实践中爬行。

  时代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直接对景创作的可能性,也是我所说的山水画的“一次性创作”。当然,我并不否定“二次创作”的传统创作方式,我认为不同的创作方法可以并存而发展。

  有些朋友不解的对我说:“老谢,你是不是想自己闯一条路出来,另辟蹊径”,我说:‘中国山水画一千多年来的发展脉络就是如此,我只是想在前人的基础上往前走走。其实,前辈大师早就给后来者指明了方向,只是不知是太过艰难,还是大家看不见’。

  简单来说:对景创作就是一次性创作,在创作中不是为创作收集素材,也有别于一般的对景写生法。是在感受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吸取天地山水的灵气,用自己的激情和心灵去创作自己的作品,将自然山水变化为艺术家心中的山水,回到工作室只是对作品进行调整完善,不难看出这和一般的写生方法的区别。

  10多年来,我从小幅写生到四尺,再到六尺180、2米多的大幅作品。我坚持这种研究之路就是想告诉大家,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创作体系是可以继续发展的,前辈艺术家还给我们留下了发展的空间,我们还应该不断探索!

  中国山水画不仅仅在画室喝茶、翻资料、慢慢的思考去创作,其实,对景创作更有激情和灵气,更接地气!这种创作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去进一步完善,然而作品的生命力是更为强大的。

  我们现在有了前辈艺术家没有的条件,古人交通不便,道路艰难。李可染先生一代大师条件也不成熟,也只能背一个小画板到山里画画,所以,不得不进行二次创作。

  我们现在的条件不一样了,交通发达,可以直通山里。宽大的越野车、特制的大画板,古人可能羡慕死了。所以我说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创做方法、观念、体系还有发展探索的空间,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永远躺在老祖宗的法子上过日子。

  当然,直接对景创作需要长期的实践,通过多年的对景写生方能进行直接对景创作。对景写生是师造化,在写生中探索自己的笔墨语言。对景创作更多的是“师己心”,用自己的心灵与自然山水对话。

  “笔墨当随时代”,观念当要发展。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创作观念和体系必将发展,我若不先行,必有后来者!这是时代和条件所决定的。

  2017年6月5日思量于绵阳草稿

  2016对景创作作品选:

  《新疆吉木乃石头城》138cmx68cm.2016年

  《烟雨青城》138cmx68cm.2016年

  《游记峨眉镜湖》138cmx68cm.2016年

  《峨眉镜湖之二》138cmx68cm.2016年

  《黄土情》138cmx68cm.2016年

  《蜀山多情》138cmx68cm.2016年

  《柳江游记》138cmx68cm.2016年

  《青色峨眉烟雨中》138cmx68cm.2016年

  《清凉夏日》138cmx68cm.2016年

  《天山游记》138cmx68cm.2016年

  《同乐村中情意浓》138cmx68cm.2016年

  《同乐村中听蝉鸣》138cmx68cm.2016年

  《写意北川同乐村》138cmx68cm.2016年

  《写意喀纳斯》138cmx68cm.2016年

  《写意祁连山》68cmx138cm.2016年

  《写意祁连山》68cmx138cm.2016年

  《写意祁连山》68cmx138cm.2016年

  《写意天山》138cmx68cm.2016年

  《写意天水麦积山》138cmx68cm.2016年

  《写意新疆喀纳斯》138cmx68cm.2016年

  《写意新疆木乃》138cmx68cm.2016年

原作者: 谢华文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