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白濮民族迁入船棺葬俗 兴盛巴蜀500年

2017-7-10 10:23| 发布者: 谦谦| 查看: 1100| 评论: 2|来自: 华西都市报

摘要:   载魂之舟源起   兴起   船棺葬是春秋战国至西汉早期流行在巴蜀大地上的一种葬俗。开明率领部落进入蜀国腹地,白濮民族的新式船葬习俗逐渐兴起。   盛行   船棺墓葬在战国时期多次演变,达到顶峰。早期呈“ ...
  载魂之舟源起
  兴起
  船棺葬是春秋战国至西汉早期流行在巴蜀大地上的一种葬俗。开明率领部落进入蜀国腹地,白濮民族的新式船葬习俗逐渐兴起。
  盛行
  船棺墓葬在战国时期多次演变,达到顶峰。早期呈“独木舟”式样,没有盖子;到晚期已发展到一头平齐一头上翘,船棺内置小棺。
  消失
  战国晚期秦并巴蜀,巴蜀地区墓葬形制发生较大变化,船棺葬逐渐衰落西汉时期,巴蜀地区的主流墓葬形制已经变为土坑木椁墓。
  古人眼中,深埋地下的黄泉,滋润着生命。又唤起一种别样的暧昧,承载着生者的诸多想象。春秋战国,成都平原迎来第一次“移民潮”。开明氏率领习水的白濮民族,进入蜀地。面对江河溪流密布,他们刳木凿出只只独木舟,与潺潺流水相博,构筑起长长的交通线。一辈子泛舟水上,他们渴望将赖以生存的一叶扁舟带入泥土,抵达远方。于是,巴蜀大地上流行起一种新式葬具——船形棺木。
  到秦汉,蜀地渐染秦风,逐步汉化,巴蜀文化逐渐转型,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亚文化。随着蜀人的风俗与时俱变,载魂的船形棺木,在悠悠岁月中逐渐消失。
  逝者归舟,入泥深处。上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四川发现了这种奇特的葬俗,将其命名为船棺葬。随后,四川多地发现船棺葬,数量多、分布广,令人惊叹。
  初见船棺
  广元宝轮9座墓葬惊现“独木舟”
  古人眼中,对待死后要像对待生前一样。《礼记》里写道:“国子高曰: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是故,衣足以饰身,棺周于衣,椁周于棺,土周于椁。”
  很长一段时间,古人都依照《礼记》里的记述,将穿着衣服的逝者放进棺里,再把棺放进椁,随后埋入土坑,还要在上面种树以示后来葱郁。放眼历史长河,棺椁演变出多种形式,在四川,曾流行一种奇特的葬俗,刳木为舟,形成棺木。
  这样的葬俗,最早发现于广元市昭化县宝轮院,那是一处山川形胜之地,面对清江,背靠高山,河谷开阔,地势平坦。
  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研究员段渝回忆,1954年6月,四川省第一条出省铁路——宝成铁路修筑工程队在施工时,发现一处墓葬群,随即报告给文物保护委员会。考古专家赶赴现场,花了一个月时间,清理了15座墓葬。其中4座木棺墓与往日所见墓葬相似,但另外9座墓的墓葬却非常奇特——它们取自桢楠木,木头两端由底部向上斜削,翘起,如舟船两头;底部经削平后,类似船底,墓葬上面,还盖有一棺盖。见状,有考古学家惊异道,“这是什么葬具呀?它真像是一只独木舟!”
  就在同年,距离重庆60公里的一个墓葬群也“遥相呼应”。原西南博物院(现重庆市博物馆)在民间收购古旧铜器时,偶然发现一些具有巴蜀特色的兵器,顺藤摸瓜,在巴县冬笋坝找到了兵器出土点。随后,考古学家三次发掘清理墓葬,整理出81座墓葬,其中21座与宝轮院出土的奇特葬具极为相似。
  仔细观察,考古人员发现,葬具一般用长5米多、直径1米多的桢楠木刳成,船棺体形硕大,犹如一只独木舟,只是多了一个盖子。一种未曾知晓的葬式被发现,考古专家将葬具称为“船棺”,并命名这种墓葬方式为“船棺葬”。
  考古专家发现,墓葬的土坑大都狭窄、垂直,葬具两头分别有一个大孔。据此,考古专家推想,当时的人们先挖好土坑,再用粗绳穿过两孔,把葬具吊放入墓坑。
  巴蜀个性
  敬重泥土显示独特的风俗面貌
  段渝说,船棺葬首次发现之际,正赶上学术界开展巴蜀文化大讨论,“巴蜀文化”命题正式提出。
  彼时,船棺葬在四川被发现,引起学术界重视。学者们意识到,船棺葬这种葬俗在全国其他地区还没有发现,是古代四川特有葬俗。这不仅可能论证古代巴蜀地区存在独特的地域文化,而且通过分析这种葬俗,还能加深对巴蜀文化的认识和研究。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四川迎来考古黄金时期,广汉三星堆、成都十二桥、成都平原早期城址群等遗址的发现,震动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巴蜀文化是一支不同于中原文明的古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又一发源地。
  就在这期间,四川陆续发现多个船棺葬遗址:四川新都战国木椁遗址、四川蒲江县战国土坑墓遗址、什邡城区西南部战国秦汉墓地遗址……船棺葬的数量之多,分布星罗棋布,令人惊叹和深思,它们成为巴蜀文化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
  虽然船棺葬并非巴蜀地区的专属,但异于福建一带悬于峭壁的葬式,巴蜀人着眼于大地,将一叶扁舟深埋泥土,显示出独特的风俗面貌。成都考古所刘雨茂认为,悬于峭壁是有向上仰望之意,而葬入土地,颇有对泥土的敬重之意。
  部落迁徙
  濮风习习新式船葬习俗逐渐兴起
  考古人员总结发现,船棺葬是春秋战国至西汉早期流行在巴蜀大地上的一种葬俗。春秋之前,巴蜀地区盛行土坑墓,西汉及以后几乎都是土葬、土坑墓。为何在这期间,船棺葬突然出现?
  古人观念中,事死如事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雨茂认为,船棺葬折射出先民习水的风俗。巴蜀船棺葬,无疑是巴蜀先民受到本民族“送魂”观念支配下的产物。人们生前善于用舟,死后以船安葬乃顺理成章之事。
  在我国文献记载的古史传说中,就有关于巴蜀先民傍水而居,擅长舟楫的记载。据《史记·武帝本纪》、《华阳国志》及《十三州志》记载:蜀人祖先乃轩辕黄帝之后,由西北南下定居于岷江和雅砻江流域,后又进入地势低洼、沼泽密布的成都平原。蜀人若不长于舟楫,要沿水路迁移或开发成都平原都是极为困难的事。
  段渝认为,蜀地本没有船棺葬的风俗,这是白濮民族大批迁入的结果。据记载,蜀地早期的三代蜀王都是氐羌族的一支,长期在高山峡谷生存。考古发现,蜀地的早期墓葬,全部是竖穴土坑墓,后来,川西流行起石棺葬,但从没出现过船棺葬。
  到了春秋时代,居住在夜郎国一带的开明部落逐渐兴盛,他们是白濮民族中的一支,依山傍水,沿河生存。待中原内外各族落开始大迁徙时,开明率领部落进入蜀国腹地,想要做出一番成绩。
  习水的白濮民族与土著蜀族杂居,生息繁衍,相互融合,蜀族的濮人之风逐渐浓化。于是,在巴蜀大地上,由白濮民族的新式船葬习俗逐渐兴起。
  楠木为料
  船棺渐变两端平齐转向两端上翘
  成都考古所江章华、张擎曾经根据巴蜀墓葬特点,分为成都平原、川西南地区、川东地区三大区域。研究船棺墓葬时,他们发现,在三个区域都有船棺发现,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蒲江、荥经、川东北地区和现今的重庆市。
  考古专家发现,四川地区船棺多取自楠木,可以分为独木舟式和翘首船式两种。制作独木舟式的船棺,需从中间剖开楠木,将原木砍去部分,使之成为平面,然后凿去部分树心,两端截齐,形成独木舟式样。而翘首式船棺,则是取来大楠木一截,将上面削去小半,再削平底部,两端由底部向上斜着削去,使之上翘,犹如船之两端。
  此外,逝者遗骸和随葬品的放置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混合放置,一般是遗体放中间,遗体的头、脚两头分别摆放随葬品;另一种是在棺内再另置一个木制小棺,以殓尸并放置随葬品,陶器和铜器放在小棺外,整个木棺外观看起来庞大、朴素而又结实,棺内则显得紧凑有序。
  刘雨茂就典型的川西战国船棺墓举例说明了船棺的演变过程。早期的船棺木,葬具制作粗糙,两端平齐,呈“独木舟”式样,没有盖子,随葬品放置较为零乱,甚至有的器物放于棺外。到了中期时,船舱挖得更深了,呈圆弧形舱室,有了船棺盖。在中期偏晚时候,出现了一端平齐,一端略上翘的船棺,随葬陶器有一定规律。直到晚期,船棺形状已发展到一头平齐一头上翘,船棺内置小棺,将船舱分为头、中、脚厢三部分,随葬器物的放置很有规律。
  消失之谜
  久染秦风船棺葬逐渐衰落
  春秋之际,白濮民族将船棺葬俗带入蜀地,但到了西汉晚期,船棺葬突然消失。神秘的船棺葬为后人带来一个谜团。对此,刘雨茂和段渝都认为,船棺葬的消失,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结果。
  战国后期,强大的秦国开始了摧枯拉朽的统一大战,中华民族进入大一统时代。公元前316年,蜀开明王亲率蜀军,讨伐分封至汉中重镇的王弟苴侯,苴侯转向投奔巴国,然而巴国也不能抵挡蜀王的大军。于是,他又求助于秦。这时,秦王正愁找不到借口南下,于是欣然答应。
  当年秋天,秦军从石牛道南下伐蜀。蜀王逃至武阳(今四川彭县北),被秦军追杀,蜀王太子及蜀国太傅、丞相等率残部逃到逢乡,败死。冬十月,秦军扫荡了蜀的反秦势力,一举兼并了蜀国。蜀国至此灭亡。
  巴蜀故地被纳入秦王朝为代表的中华国家的统一疆域之中,巴蜀被秦王朝予以根本改造,巴蜀文化也因为久染秦风,转化为秦文化。秦灭后,汉王朝继续在蜀地强制推行汉化政策。
  经过秦汉两朝对巴蜀的强大影响,最终,巴蜀文化同汉文化化为一统,成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西汉晚期,巴蜀地区已经没有蜀国语言。在这样的背景下,蜀人的风俗也与时俱变,船棺葬,也在川中历史长河中消失。
  考古人员发现,在战国晚期到秦代时,船棺葬已经越来越少见,显示出逐渐凋敝的趋势。战国早期墓葬以船棺葬为主,这是战国时期巴蜀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墓葬形制。战国中期,墓葬虽然仍以船棺为主,但墓葬的形制已经出现多种多样的局面,狭长方形土坑墓和长方形土坑墓开始出现。战国晚期,秦并巴蜀,巴蜀地区墓葬形制发生了较大变化,船棺葬逐渐衰落,随葬品中也开始出现中原文化因素。到了西汉时期,巴蜀地区的主流墓葬形制已经变为土坑木椁墓。西汉中晚期,随葬陶器中,只有个别器物在形制上仍然保留着巴蜀文化的某些特征,其余都是汉式陶器。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引用 谦谦 2017-7-10 13:14
    木船埋葬的传统,西数的中国地区的部落人,靠近四川,2500多年前。栖息在山崖上,放在高的洞穴或埋在泥。* Sybolising从这个世俗社会的仪式,永恒的快乐。*在某些印尼的一部分,还有小木船送葬队伍,和高洞穴埋葬——在21世纪。
  • 引用 谦谦 2017-7-10 13:13
    在古代欧洲,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也有一个传统,让死去的灵魂回到他们永恒的土地,让河流或海洋带他们的灵魂回家。

查看全部评论(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