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黄建文:仁寿叶家祠

2017-12-25 16:00| 发布者: 四川文化网| 查看: 1690| 评论: 0|原作者: 黄建文|来自: 四川文化网

摘要: 在仁寿县北斗镇洞湾村境内,顺一条弯而徒的水泥路到达立民山上,叶家祠就座落在立民山上。立民山过去叫狮子山,自叶家建祠后改名立民山,有安身立民之意。立民山上土地总面积有20余亩,四面悬崖陡壁,极难登攀,只有 ...

仁寿县北斗镇洞湾村境内,顺一条弯而徒的水泥路到达立民山上,叶家祠就座落在立民山上。立民山过去叫狮子山,自叶家建祠后改名立民山,有安身立民之意。立民山上土地总面积有20余亩,四面悬崖陡壁,极难登攀,只有祠堂的前后山门可上。

叶家祠立山据险,石堡围山。分前山门和后山门,顺水泥路而上是后山门,后山门外右侧有一个石堡(这是叶家祠防卫功能的第一道防线),记得小时候上去玩,还看见石堡外壁有弹痕。进了后山门后,入眼的是一个能摆几十座宴席的水泥面坝子,也作停车场用。挨近坝子的是两个上下蓄水池,这两个池子是由修建叶家祠取石后形成的。前山门现在有近6米高的牌楼石坊,进了前山门左侧则是文武庙,顺近100级的石梯而上,就是叶家祠堂的大门。祠堂的主建筑一一石堡围屋,建立在前后山门之间山的顶部,坐南朝北,占地1029.44平方米,附属建筑300平方米。

祠堂系庭院式复合型建筑群落,共两进,是字形布局,分正厅(正厅地面是一块连山整石)、中厅、下厅,两边厢房连通,采用穿逗式、抬梁式房架,镂雕木饰,木石结构,小青瓦屋面,独立式呈字型封火墙,工艺精湛妙绝。

祠堂正殿内现存28通碑刻,从依稀可辨的碑文中,可大致了解到叶家祠的前世。相传元未明初,在湖广填四川的大迁徙中,来自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李子坝中板桥的移民叶应龙、叶应虎、叶应祥三兄弟,来此占地落籍,生根发芽。叶氏兄弟的后人经过千年的风雨打拼,慢慢壮大,成为北斗镇一带第一望族。到了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由叶子果、叶子上两兄弟倡议并监督修建了现在的叶家祠,当时就地取材,用石500立方,后来又经历了数次修缮。

新中国成立后,叶家祠做了几十年的学校,2007年清明节,叶氏族人又恢复中断了几十年的清明会,开席100余桌,并筹资数万元对祠堂进行了简单维修。同年,叶家祠被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 ,有关方面正积极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立民山上自古就没有农户,祠堂地处山巅,石筑墙体与陡峭岩壁浑然一体,登山而望,环顾四周一一九曲南溪河、连村进户的乡村小路、两座石埻天桥、郁郁葱葱的丘陵田野、错落有致的民居新房,构成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据秋石先生考察说,从建筑学上讲,叶家祠全石无浆砌筑的建筑方式,堪称四川近代建筑史上的巅峰之作。在整个川中丘陵地区是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所谓全石无浆砌筑,就是建筑主体全部用条石砌筑而成,不见一块砖石,而且砌筑过程中,不用任何灰浆粘缝,全部是干缝砌筑。

祠堂围屋的正立面外墙上部开有数个窗洞,那是叶家祠最后一道防线的射击瞭望孔。因为南溪河通沱江,连长江,河运繁荣的同时,这一带匪患也相应较重。叶家祠除了传统的祠堂功能外,还有抵御匪患、庇护族人的防御功能。正山门拱形门上的上方也有一个大大的窗洞,供守门人住宿,窗口既是采光通风口,又是瞭望口。石壁上还有一排小孔,是做过阁楼的抬楼梁的穿孔,同时抬楼梁也对山门起支撑保护作用。

可惜了叶家祠上面那些附属建筑,在文革期被砸毁:过去,上面有4棵桂花树,每年到了8月份,其香飘几里远,从北斗镇回来,一进狮湾就能闻其香,真有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的意境;那座灯杆石,有20余米高,当时人工无法毁坏,还是用炸药炸毁的;还有大门梁房顶上雕塑的二龙抢宝和大门口外的一对石狮,也遭厄运;前后山门都有石砌屋,山周围全部砌有石垛子,石垛子每间隔约20米远有洞口,用于瞭望和射击;在松树林坝鹰嘴石还有碉堡。过去如此设计,就是为了保家卫祠。

叶家祠还有许多相关传说故事和景点:鹰嘴石,虎石蹬,仙人床,寿星嘴,响坛子,佛耳岩,野猫洞,神猫石,高屋基,九龙寺。写到此处,禁不住吟诗一首:

一湾溪水枕山村

两岸竹林迎寨门

九节龙摆精神抖

叶家祠堂立

风过绿野成新景

雨打山门忆旧痕

两池蛙鸣听传说

月明祠静远俗尘

2017.5.26


鸡蛋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