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李桅:文宗自古传西蜀

四川文化网 2018-1-25 13:35 5923人围观 学术评论

  我工作的单位的前边就是天府广场,广场上有12根文化柱,其中一根柱子上刻有“文宗在蜀”四个字。广场西去五公里,是著名的浣花溪。因为杜老夫子的缘故,现在成都市已将是地建成一座开放式的诗歌文化公园。公园中 ...

  我工作的单位的前边就是天府广场,广场上有12根文化柱,其中一根柱子上刻有“文宗在蜀”四个字。广场西去五公里,是著名的浣花溪。因为杜老夫子的缘故,现在成都市已将是地建成一座开放式的诗歌文化公园。公园中立有许多与蜀文化有关的诗碑。其中一块碑刻有郭老《题成都川剧学校》七律一首:“渝舞巴讴素擅场,锦江春色与天长;文宗自古传西蜀,诗圣至今剩草堂;高屋建瓴天下望,名山有主城中光;百花竞秀推陈出,我却西归问海棠”。据说元代诗人张翥谒文昌阁后曾叹道:“天地有大文,吾蜀擅宗匠”。由是,我们知道,历朝历代,天下文宗皆出自我西蜀。
  从汉代的司马相如、王褒、扬雄到唐代的陈子昂、李白,从后蜀的花间词到宋代的苏东坡,数子皆为天下文宗。元、明、清时,西蜀受战乱颇深,影响到文化不是很昌明。但是,明代西蜀仍然出了个杨升庵,清代有李调元、张问陶等,近现代又有郭沫若、巴金等,蔚为天下文宗。
  西蜀文脉可谓兴矣。何以会如此?分析其中原因,盖有七个方面。
  一、古蜀文明
  笔者再略考中华文明之根在西蜀,文曰:地皇女娲补天漏雅州,黄帝元妃嫘祖生盐亭,东方白帝少昊降江边,嫘祖次子昌意封若水,尚古大帝颛顼居严道,夏祖禹王治水出北羌。可见西蜀文明源自中原,中原文明根在西蜀。
  古蜀文明,自传说云,立国者为蚕丛氏,后经柏灌氏、鱼凫氏,再经望、丛二帝,蜀国终盛。以前古蜀文明皆若太白公所言,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但是自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成都金沙遗址等发掘后,古蜀文明的存在与发展程度已不容人疑。
  古蜀文明的源远流长,古蜀文明的独特性,自然影响到西蜀的后人,特别是文人。西蜀文人自然会对古蜀精彩夺目、光耀中原的悠久文明引以自豪的。若太白公所叹,其对于蚕丛及鱼凫的开国虽存疑问,但何尝不是一种自豪呢?
  西蜀文人对先人的这种自豪感,流于其文,文风自然豪迈,文气自然高古,于其时自然让其时人皆望其背。若扬子曰,“蜀都之地,古曰梁州;禹治其江,渟皋弥望,郁乎青葱,沃壄千里”。于是乎,时之天下文宗归于扬子焉。
  二、文翁化蜀
  史载,公元前316年,秦惠王以司马错“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并入秦后,成为秦、汉统一天下的后方基地,粮草兵员均由蜀地供给,造成了蜀地的贫瘠,也造成了蜀地文化的落后。
  至汉景帝时,舒国人文翁为蜀郡守,看到蜀地文化落后,才开始在蜀都筑石室,兴教育,培养人才。于是蜀学兴盛,与齐鲁齐名。以至于班固在《汉书》中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汉代之所以能够涌现出司马相如、王褒、扬雄等大文学家,与文翁化蜀有很大关系。王安石就曾说,“文翁出治蜀,蜀士始文章;司马唱成都,嗣音得王扬”。郭老在“蜀道奇”一诗中也说,“文翁治蜀文教敷,爰产扬雄与相如;诗人从此蜀中多,唐有李白宋有苏”。
  文翁筑石室兴学,不只影响于汉代,而且影响至后来的历朝历代。后来四川史上出现的文学大家莫不得益于此。
  文翁化蜀还影响至现在。现在的成都石室中学,就是成都有名的中学中的“四七九”中的“四中”。前些天曾去天府四中参观,校中有文翁雕像,上镌有季羡林一语:“古今一校,扬辉千秋”。像后有石碑,上镌李一氓将军词曰:“锦江春色来天地,石室文风烁古今”。有此校在,文翁之化不灭,天下文宗当辈出矣。
  三、西蜀风物
  西蜀形胜,四方皆山,中央盆地,巴山蜀水奇伟瑰丽,地灵自然生人杰,人杰自然出奇迹。胜景与奇迹,风物自然可歌可泣。人杰歌泣胜景与奇迹等风物,天下文宗自然归焉。
  若扬子《蜀都赋》、子昂《白帝城怀古》、太白公《蜀道难》、坡翁《入峡》、升庵《宿金沙江》、郭老《蜀道奇》等,皆歌蜀中胜景者。若长卿《喻巴蜀檄》、《难巴蜀父老》等,或可为晓喻巴蜀奇迹者。
  王褒曾撰《僮约》,其文虽平,然其中提及“脍鱼炮鳖,烹茶尽具”、“牵犬贩鹅,武阳买茶”等。这确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关于茶的记载。由这一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蜀地是全世界最早种茶与饮茶的地方。
  川茶奇矣。子渊饮此奇异风物,其文不奇,怪矣。子渊撰此奇文怪约,天下文人不宗之,鲜矣。难怪后人说,“杨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据说坡翁煮茶须用杨子江心水,而僮子偷懒用江边水替代之而为坡翁品出。看来,文宗就是文宗啊,不服不行。
  四、四川人杰敢于为天下先
  俗话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未治蜀先治”。可以说,四川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决定了中国的历史走向,而且往往在紧要关头起到了统一中国、重生中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四川的这种重要地位和作用必然影响到一个一个的四川人,特别是影响到四川人中的杰出人物。
  我们知道,早在商末周武王伐纣时,在牧野之战中,蜀国就作为方国参加周武王的伐纣联盟,为宗周代商起做了贡献。前面我们已提到,秦灭蜀后,蜀郡为秦汉统一天下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每逢战乱,四川都成了中原王朝安邦定国的基地。就是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战等,四川的重要作用也是有目共睹、有据可查、有史可考的。
  四川的这种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是四川人杰的那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所致。四川人杰的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历代文宗出在四川的基础。若陈子昂,一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似乎一下子就扭转了唐初承续的齐梁以来浮艳的诗风,影响及于“四杰”,亦及于太白,亦及于天下诗人。
  据说,伯玉老家的射洪沱牌酒厂投资拍出了大型電视连续剧《大唐文宗》,笔者以为这或许是对陈子最好的纪念和肯定了。

  五、祖国后方容纳天下英杰
  西蜀,因为“蜀道难”,四方之山成为了一道天然屏障。所以,西蜀就成了祖国的大后方。历史上,每当乱时,外省的人就都往四川跑。唐时有玄宗、僖宗幸蜀,其实都是被叛军撵到四川来的。就是当年的慈禧,已逃到了陕西,若是北京再不平,估计也会再逃到四川来的。
  全国都往四川逃难,有一个好处,就是天下英杰皆入蜀也。于是,“天下诗人皆入蜀”也。这些入蜀的英杰,于蜀中文化,于蜀中人民的影响,自然是自然的事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了一些重要的蜀中文化人,使他们成了天下文宗。这里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杜老夫子入蜀。
  应该说,杜老夫子入蜀,在蜀中呆的日子是他一生中,特别在他的诗歌生涯中,是一段最重要的时期。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四川特别是成都成就了杜甫。我们知道,杜老夫子与太白公是并称为唐诗的“双子座”的。两位诗坛泰斗初逢便一见如故,特别是杜子对太白公几乎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赞誉太白公是“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后来因为安史之乱,太白公流浪四方,杜老夫子却飘荡到了太白公的老家。或是一种命运安排的缘分。虽然他们没有再见面,但杜老夫子却无时不刻地思念太白公。若《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不见》等等,不一而足。特别是《梦李白》中,杜老夫子担心太白公“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竟然成谶。呜呼!左绵芙蓉溪畔有李杜祠,今人可凭吊之。大家还可顺便到绵州南湖边看看宋代文宗欧阳修出生的地方,现有六一亭为鉴。
  六、僻远西川似为中华缩影
  西川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奇丽的自然风光,天南地北汇集的人群,使四川既有其特色的一面,同时又有其似为中华缩影的一面。直言之,四川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微缩的中国。
  四川地大物博,在重庆划出去之前,四川的面积占全国的面积的十七分之一强,人口将近十分之一。56个民族四川都有,而且四川有着中国第二大藏区,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地。本来蜀国就是一个融合了羌、巴、氐等民族而建立起来的国家。自从秦灭蜀后,中原民族始迁蜀。后来历次战乱,内迁的外省人就更多。特别是著名的“湖广填四川”,更是让天下人几乎皆入蜀。
  据说现在在四川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几乎都绝种了,现在的四川人都是“外来户”。或许正是这种由“外来户”组成的四川,才成就了四川,才成就了“和谐包容”的四川、成都的精神。在成都的外省人多有这样的感觉:成都人不排外。当然还是有“敲棒棒”(讹诈)的。
  蜀地是中国传统宗教道教的发源地。因为距离藏地和南亚近,除了汉传佛教在蜀地兴盛外,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也于蜀地有着深厚的传统。太白公号称“诗仙”,正是他老人家在骨子里有着四川仙道文化的基因所致。
  据说苏子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大概就是因为苏子兼收儒释道等各种文化的精髓,加上四川独特的人文地理背景,使他不但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成了四川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成了天下文宗。
  七、蜀都休闲生活
  好像有句老话,叫做“少不入川、老不离蜀”。还有句话,叫“四川人呆在蜀中则为虫,若出川则为龙”。这些话,不论褒贬,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四川特别是成都的生活很安逸,很休闲。
  另外,还有一句俗话,叫“穷不习武,富不教书”。从反面来理解,大概是富了当习武,穷时当教书。虽然史迁曾言,“《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但是,据说有个青年问周树人先生如何作文时,先生就曾说过“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因此,苦咏之类,虽杜老夫子亦不为也。据说当年杜老夫子在浣花溪旁也是生活得很安逸的呢。
  都说盛世当修典,大概也是说物质生活富足了,才有可能有精神文化的繁荣。四川自从冰公父子修建了都江堰后,就水旱由人,丰衣足食,生活安逸。尤其成都更是成了中国休闲文化的代表,成了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史上的成都也曾是“扬一益二”的呢。
  生活闲适了,蜀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自然也就丰富了。五代时,西蜀不但书画家辈出,还出现了著名的花间词派。花间词人虽多唱“花间”之物,让后世文人多诟病之。但是,花间词毕竟是从唐诗到宋词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期。可以肯定地说,没有花间词,就没有宋词。而且,正是蜀人苏东坡,真正开启了宋词豪放一派。
  “文宗自古傳西蜀”,既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原因,也有自然地理人性的原因。现在,四川当代文学在四川历代“文宗”传统的滋养下,已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期待有一天,天下文宗再归西蜀。莫言已获诺奖了,四川天下“文宗”再出当不远矣。
  希望念兹在兹。
原作者: 李桅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