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来自苦寒的茉莉

已有 906 次阅读2016-7-8 17:42


        时光飞逝,弹指间我已迈入六旬,回首往事,历历在目。逝去的已不再复返,能沉积下来的只有回忆。但最使我难忘的,还是我习画的历程。每当忆及此,感慨万分。
        孩幼时的我,曾好奇又不解的问父亲,为什么我的名字叫“丽莉”?父亲说:在母亲怀上我时,梦见一盆美丽香溢的茉莉花,故取下这个名不符实的名字,随着岁月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这名字太艳。小姨娘就给我再取了“一朵”这个名字。乍听起来有些好笑,但仔细品味,还怪有趣的。故我用作笔名,后来有人无意间开玩笑的说:将这两个名字合起来不就成了“茉莉一朵洁更芳”吗?但愿借这个吉言。
        在艰难的岁月里,全靠母亲不离不弃,用她那憔悴的身体与教书微薄的工资,加上父亲打点零时工的收入,艰难的支撑着全家数口人的生计。尽管家处逆境,经济拮据,但父母仍然教导我们姐弟要自强不息,努力上进。这些情境,在我幼小的心中已留下永远难忘的印象和无限的感慨。
        为了便于习画,父亲在所居住的十家大院静僻角落,用水泥搭了一张简易的桌子。我外公和父亲经常在这里书写、作画,我就给他们拉纸、磨墨,听他们讲解书法与作画的道理。外公牟天宝是国画家,青城山天师洞大殿左侧的几幅木刻兰草条幅画,便是解放前的作品之一。据《牟氏望族》一书,元朝末期,统兵元帅李黼,为唐朝李世民后裔,因其不满元朝分级统治被害,其子孙为避祸,迁徙他乡,改袭母姓为牟,外公祖上就是入四川的李氏牟姓家族。父亲王骥是书法家。年轻时,为了抗日,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在黄埔军校他的书法就很有名气。成都市昭觉寺大雄宝殿墙上悬挂有“佛法永存”的木匾,便是他的作品之一。我学书画是从用笔作色等基本手法开始,到立意创作。爷爷与父亲的教导,我皆专注聆听,反复琢磨,战酷寒,练三九,勤劳耕作。在潜移默化与浓郁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严峻苦寒的环境中成长,走出我自己的绘画道路。
        我爱工笔画,因为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株有着千年不衰的独特奇葩,它的艺术魅力充分反映和感染了我们民族丰富的生活与精神,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学习的丰富经验。工笔画通过不同的线条、色彩、描绘出不同性格的人物,千姿百态的花草动物,灵秀的山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人性的感悟,这就是我学工笔画的初衷。
        创作,是一种艰辛的劳作,也是我一直执著追求的夙愿。虽然长辈给予了我艺术知识的教育,老天也赋予了我艺术的悟性,这只是一种优势,绘画不仅需要自身丰富的艺术功底和天赋,包括抽象的思维能力与无限的想象力,更需要在长期的艺术生活中勤奋学习和禅悟。在几十年的创作实践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要画出较好的作品,就要做到勤看、勤想、勤画,神到、心到、手到,并要刻苦坚持耕耘不懈,才能创作出较为满意的作品。
        一幅仕女图,我常通过人物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来表达其内心世界。再用发髻、衣衫、服装花色等细节来展示人物的性格。为此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即便半夜突发灵感,也会立即起床,提笔创作起来。花草的艳美青翠,历史人物的性格等,每一幅作品都有着它的故事和我内在外在的精髓,也是我笔下常表达的主题。
        我这一辈子苦多甜少,但每当我看到我获得的金银奖杯、奖牌,翻阅到各种全国大赛奖状及各类组织机构的聘书,以及赞扬的文章时,我总感到无限欣慰和鼓舞,更多的是感激和自勉。每当想到我的作品在台湾,东南亚、欧美等地的艺术机构,著名演员、导演、收藏家、爱好者,以及寺庙等慈善机构收藏时,我总是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感谢各界人士给我的肯定和殊誉,我也将更加不断鞭策自己,不断创新提高。
        回顾走过的历程,荆棘坎坷。人们常说:“梅花香至苦寒来”,而茉莉是开在夏季,但我愿将我的作品比作来自苦寒的一朵茉莉,奉献给广大人民,故出此画集,以作回报。
        画集中多有不足之处,望大家多加指教,万分感谢!

                            王丽莉           
                                                庚寅仲春于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