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网—四川文化艺术门户网站

标题: 于祠堂中探寻造园之点滴 [打印本页]

作者: 苏弋    时间: 2019-8-29 19:25
标题: 于祠堂中探寻造园之点滴

四川文化网讯(文 王愿红)7月中旬,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实践团队赴眉山展开图像三苏祠园林造园艺术实践活动,在三苏祠的一花一木、一樘一榭、一池一山中细细品味三苏父子的品德、风格、性情与才华,在无数文人墨客赐予的碑楹匾额中感受三苏父子的无尽才华。作为风景园林人,我们秉承园林人的专业素养,前期查阅相关资料,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了解三苏祠的基本概况,后实地勘察检测,切身体会,在三苏祠中感受三苏父子的文人情怀,感受三苏父子在园中所体现的诗情画意,学习造园者的造园艺术,后期整理资料数据,将所观所感用文字和图像记录了下来,此行收获满满,队员不仅获得了实地考察园林的宝贵经历,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 下载次数: 38)

图为四川农业大学图像三苏祠园林造园艺术团队在三苏祠的合照。

站立于园外,绿树衬托着红墙,树是古树名木,墙是朱红矮墙。从南门入园内,古老的大树银杏映入眼帘,一座建筑从古木间探出头来,庄严而不失亲切。建筑内烟雾缭绕,烟雾间三苏的大雕像引人注目。这组建筑便是三苏祠的前厅和飨殿。
(, 下载次数: 39)
图为红墙内的千年古树黄葛树。
(, 下载次数: 39)
图为三苏祠前厅。

祠堂是庄严的,园林是亲切的,为使这截然不同的两种情感碰撞,造园者在庄严肃穆的主要建筑群组的东西两侧辅之以一两座亭榭,使整个园子有地可歇、可赏、可游,亭榭立于池水之上,朵朵荷花挺于水面,鱼儿在水中嬉戏,画面生动活泼,岂不美哉。
(, 下载次数: 36)
图为东侧水景。
(, 下载次数: 39)
图为西侧框景抱月亭。

苏东坡曾在《于潜僧绿筠轩》中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对竹的喜爱就是如此执着,他们通过画竹、写竹来赞竹,通过植竹、用竹来亲竹。三苏祠便以其"三分水,二分竹"的布局来体现造园者对竹的植入骨髓的热爱。
(, 下载次数: 42)
图为通往绿洲亭的竹径。

园林源于生活,造园者将自己的所爱所想所感都融于园中的一花一木、一堂一榭、一池一山中,也融在园中一堆一叠、一曲一折、一藏一露中,三苏祠作为名人纪念性园林,其纪念意义毋庸置疑,作为园林,其造园艺术也不可忽视。作为风景园林人,赏园、造园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此番三苏祠之行,定不负此行!













欢迎光临 四川文化网—四川文化艺术门户网站 (http://www.scgoo.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