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网—四川文化艺术门户网站

标题: 斫竹编青篮:四川大学生走进道明竹编非遗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稳心    时间: 2020-8-13 16:55
标题: 斫竹编青篮:四川大学生走进道明竹编非遗文化
本帖最后由 稳心 于 2020-8-13 17:01 编辑

四川文化网讯(通讯员 罗健文)为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号召,宣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8月6日四川农业大学的“斫竹”团队走入四川省崇州市丁知村,开展了为期七天的竹编调研,竹编技术学习的实践活动。
团队成员走入丁知村,进到当地的居民小院当中,与正在照看竹工艺品的农户进行交流,了解当地居民的竹编文化传统,了解相关的竹编技艺窍门。并向当地的竹编非遗文化传承人丁春梅馆长请教学习相关的竹编技法,制作自己的竹编小工艺品。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让团队成员们在社会实践中切身的去体验竹编文化的魅力,动手去做,将所学的竹编技法付诸实践,从而宣传发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的文化魅力。

(, 下载次数: 227)

图为团队成员出发前准备的各类药品,同时团队成员当中配备了一名红十字会急救员,能够确保团队遇到任何突发情况都能妥善解决。通讯员 罗健文 摄

(, 下载次数: 233)

图为团队代表成员抵达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手艺人居住地——崇州道明丁知村门前的合影。通讯员 罗健文 摄

(, 下载次数: 224)
图为团队成员实地探访当地利用竹的特性,将竹与传统青砖,黛瓦相结合建成的典型建筑的资料记录。通讯员 罗健文 摄
(, 下载次数: 231)


图为当地丁知竹居民们隐藏在竹林内的民居。他们与竹林相伴而栖,竹意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符号。通讯员 罗健文 摄

(, 下载次数: 228)

图为团队成员走入村道,准备拜访当地的竹编居民,向他们了解如今的生活状况,从而更好的完成调研活动。通讯员 罗健文 摄

(, 下载次数: 228)
图为当地竹编博物馆中展览的出土竹编文物,在文物的背后诉说着它们悠长的历史,让人不由得发出敬佩之感。通讯员 罗健文 摄

(, 下载次数: 224)

图为当地最为出名的几件竹编工艺产品,造型各异,轻巧优美,引人遐想。通讯员 罗健文 摄

(, 下载次数: 235)

图为名为“竹塔”的竹编作品,从正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手工艺人的工人匠心,这也是竹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有的竹韵魅力。通讯员 罗健文 摄

(, 下载次数: 233)

图为中央美院和清华美院与当地非遗传承人丁春梅女士合作制作的竹类家具作品,让当地的传统技艺与现代文化思想交汇碰撞,为当地增添一份特有的现代艺术气息。通讯员 罗健文 摄

(, 下载次数: 218)

图为道明竹里的内景。茶与竹,情与意,都是竹编馆带给成员们的第一印象。通讯员 何雨欣 摄

(, 下载次数: 230)

图为道明丁知竹竹编馆馆长,道明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春梅女士手把手指导团队成员运用竹编技艺手法编制竹编手工艺品。通讯员 何雨欣 摄

(, 下载次数: 223)

图为团队成员认真制作自己的手工艺作品的情景。通讯员 何雨欣 摄

(, 下载次数: 214)

图为丁春梅女士与团队成员进行访谈交流,她向团队成员们表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当中的困难性与断层的问题,也表达了她对于未来发展的殷殷期许。通讯员 罗健文 摄

(, 下载次数: 225)

图为馆长正在制作的将要作为友好合作的交流礼物——丁知竹当地的特有建筑“∞”型建筑的小型模型。通讯员 何雨欣 摄

(, 下载次数: 218)

图为团队队长组织的线上成员分享,分享内容有:代表团队前往丁知竹的成员实地调研分享,丁知村实地拍摄视频分享,竹编技法分享,手工艺作品分享等。通讯员 张雪莹 摄


作者: 杨琴    时间: 2020-8-15 20:19
【编辑回复】审核通过。
作者: 稳心    时间: 2020-8-19 13:33
杨琴 发表于 2020-8-15 20:19
【编辑回复】审核通过。

非常感谢




欢迎光临 四川文化网—四川文化艺术门户网站 (http://www.scgoo.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