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网—四川文化艺术门户网站

标题: 体验彝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四川学子探访凉山州 [打印本页]

作者: ppp    时间: 2019-8-17 11:08
标题: 体验彝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四川学子探访凉山州
本帖最后由 ppp 于 2019-8-17 11:10 编辑

四川文化网西昌8月17日电(通讯员 邓鹏志)四川农业大学“彝风新说”社会实践来到凉山彝族州西昌市的奴隶社会博物馆,体验彝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 下载次数: 139)
实践队到达泸山山脚,顺着环山公路穿过密林古刹。登上位于半山腰的博物馆入口处。为更好的展示彝族文化风貌,博物馆已取消门票收费制度,面向广大群众开放。
(, 下载次数: 125)
博物馆以“历史,习俗,文学,天文,祭祀”等多个方面设置了八个陈列“序厅”。步入馆内,以红黄黑三种传统彝族绘画颜色构成的建筑前是“小叶丹”纪念雕塑。小叶丹曾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突出贡献,坚持五年与国民党斗争。1935年与刘伯承彝海结盟至今为佳话传颂。
(, 下载次数: 131)
走进展馆一“序厅”实践队参观了彝语缘起,展示的出土彝文竹简传递了一千多年前彝族同胞的交流形式。展厅中陈列的枪支武器和红军遗物记录了彝族与汉族浴血奋战同仇敌忾的红色岁月,彝族与汉族的交流相处历史源远流长,在建国过程中彝族同胞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下载次数: 121)
顺着环山阶梯向上,展馆二“社会生产力”纺纱机,自制稻谷机,竹制挖掘工具等一系列特制生产工具展现了彝族同胞克服自然恶劣的条件,依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创造幸福生活的优秀品质。
(, 下载次数: 126)
在“文学艺术”展厅,实践同学参观了彝族风俗画,了解到如《飞鸟图》反应了彝族早期彝族人民的思想结晶,具有朴拙有趣的东方特色。让看惯了精雕细琢的现代艺术的同学们耳目一新。绘画记录了彝族对人体医学的研究和对神明的崇拜,展示了中华儿女古老的智慧。而精美的漆画又再次刷新了同学们对彝文化的印象,纷繁复杂的花纹,丰富的表达素材,和极高艺术表现力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在保护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利用近几年的新技术新手段,如展开多样化的新媒体制作宣传,呼吁更多人参观了解这种精美文化结晶。
(, 下载次数: 137)
在“奴隶和劳动群众反抗奴隶制的斗争”展厅,展示了彝族传统的习惯法和极端的审判方式如「」,反应了彝族人民对法制社会的探索,展馆通过一比一的蜡像展示了曾经奴隶制的原貌,奴隶受过的困难,以及反抗奴隶制的艰苦斗争的历史。现在的和谐凉山来之不易,劳动群众抗争的历史反应的了“和全民族一起建设美好法治中国”的必要性及惠民性。
(, 下载次数: 117)
在“风俗习惯”展厅,圆根,荞膜等特色食物吸引了实践队的注意,与此同时精美绝伦的银饰服装在解说员的讲解下熠熠生光。有关彝族婚姻,“背新娘”的习俗令人印象深刻,新娘子必须由男方弟弟或新娘表弟背至男方家体现了彝文化中对女性的尊重,习俗虽然简单直接,但是其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品质是值得被保留和发扬的。
(, 下载次数: 119)
展厅最后一站是多媒体展厅,微缩舞台景观视频,彝族天文资料灯光展示,运用新技术手段对凉山奴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历法,习俗,宗教以及生产生活进行了直观充分展示。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在感叹彝族历史丰富之外,反思了现当代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对这种展览形式的肯定。整个博物馆对与人们了解过去奴隶社会,认识人类发展历程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加强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当今世界唯一反映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对研究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都具有很高的参考和佐证价值,被誉为“专题博物馆的典范”。




欢迎光临 四川文化网—四川文化艺术门户网站 (http://www.scgoo.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