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云轩读《论语》第六读 公冶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5 16: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本篇很多孔子对于弟子的评价。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做人的一些方略和原则。公冶长是孔子学生、女婿,也是鲁国人,也有说是齐国人的。公冶长有做官的才却没有做。本章的意思是孔子评论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他啊,虽然在监狱里面但是不是他的罪啊”,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缧绁是捆绑犯人的绳子,这里做牢狱的代称。为什么公冶长会有这样的牢狱之灾。还有一个传说,当然仅仅是传说。据说公冶长通晓飞禽的言语,有一天鸱鸟飞来对公冶长说,“公冶长,前有死獐,你吃肉,我吃肠。”公冶长去看了,果然有死獐子,但是却没有给鸱鸟。过几天鸱鸟有飞来给公冶长如是说,结果公冶长跑去的时候发现是死人。于是公冶长作为嫌疑犯被抓了起来。这个传说的可信度值得怀疑。但是起码告诉我们公冶长是因为人命管事入狱的。孔子对公冶长应该是了解的。知道公冶长是被冤枉的,于是就把女儿嫁了他。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南容,这个人是谁?有两种说法朱熹和刘宝楠都认为是南宫适。有的书又把南容和南宫适作为两个人。这些都不可以考证的。存疑吧。孔子评论南容,“国家有道的时候,这个人的有发展,国家无道的时候又不会遭受刑戮。”于是就把哥哥孟皮的女儿嫁给了南容。为什么孔子可以把哥哥的女儿嫁人,这个时候应该是孟皮去世了。在综合考虑的情况下,于是把侄女嫁给南容。诗经大雅蒸民说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我想孔子看重南容就是这个吧。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子贱:姓宓名不齐,是孔子一个非常小的学生,但是孔子也是非常喜欢的。本章孔子评论子贱。“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啊,若鲁国没有君子,他是哪里学到的啊。”看来言下之意,孔子是在暗暗的说自己了。也是多次对子贱满意啊。与此有意思在韩诗外传里面,子贱治理单父也有一段话答孔子。“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有二人,所师者一人。”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孔子说君子不器。这里把自己喜欢的子贡比成器皿是不是说子贡不是君子呢?可以肯定不是这个意思。孔子这里的语言环境必然有些随意,属于议论时间。孔子大概和子贡玩笑。子贡问孔子,“我怎么样?”孔子说“你好像一个器皿。”子贡又问“什么器皿?”孔子回答道“瑚琏啊”这里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瑚琏,瑚琏是古代宗庙的一种非常贵重的礼器。是用于君王祭祀先祖的。只有形制众说纷纭。但是重要性是必然的。孔子把子贡比成瑚琏就是在强调子贡有侍奉君王,和通鬼神的大才。也就是说有治理国家的才干呢。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佞是擅于辩。孟子说吾岂好辩。好辨就是佞啊。本章就是孔子批佞的话。在孔子的时代甚至孔子后的战国诸家不少都是靠口才吃饭,甚至是逻辑推理,强词夺理,这些方面最有名的是名家和纵横家了。口舌之快,孔子是不以为然的。所以孔子听到有人评论,“冉雍仁但是不擅于辩”。孔子说:“怎么会要用辩,若口舌去给人争论,常常招致他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是不是仁,但是我何必用到辩呢”在我们的时候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口才非常好的人,这样的人往往很有迷惑性,甚至有煽动性。所以我们对于这些人要警惕啊。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对于孔子说我还没有做官的把握呢。孔子听到这里很高兴。为什么可以由孔子去让漆雕开去做官,可能孔子当时正在做大官的原因吧。而漆雕开说自己没有把握,也是自己内心的真实语言,同时也想跟着孔子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孔子很高兴。儒家有学而优则仕的出路,但漆雕开认为自己没有达到优呢。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孔子周游列国以后,看见没有国家用自己,所以有些灰心。于是开玩笑起来说到“我的主张没有人用啊,我还是坐着筏子飘到海外去吧,到那个时候就只有子路跟着我了。”为何孔子会要浮海啊?是不是有目的地啊,应该是有的,这个地方就是朝鲜。在当时朝鲜还在箕子的后人管理下,据说还有箕子时代的遗风。当然孔子这个话还是气话,他并没有真的去。子路听到孔子的言语,以为孔子最喜欢的就是自己,于是有些得意的样子。于是孔子就说:“由啊,你的勇超过了我。但是其他就没有什么可以取的才能了。”前面的这个解释是我们最熟悉的解释了。但是还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集解引用郑玄的意思,认为材就是桴的原料。按照第一种的意思就有意思了。就是孔子说:“由啊,你的勇敢超越了我,但是我没有做筏子的材料,怎么带你远去呢。”这个解释很风趣吧。还有一种是朱熹的说法。认为材是裁,是揣度的意思啊。按照第二种的意思也很有意思。就是孔子说:“由啊,你的勇敢超过了我,但是我的意思你怎么就不好好想一下呢?”后面的两种解释明显比作为才字解释更好一些。我个人更喜欢解释为材料,显得夫子更风趣。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关于仁人,孟武伯问了孔子三人,三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分别是子路,冉求,公西华。孔子的回答就是不知其仁。可以见孔子对于仁的标准是很高的了。同时孔子又说出了三人的长处。我们要注意这些闪亮点。子路可以在千乘之国治其兵赋。冉求可以做邑宰或者大夫的家宰。公西华可以做掌管迎来送往的外交官。三个人我们再汇总一下其实就是国家必须的三种人才。军事内政外交。孟武伯是当政者,在鲁国是有很大的权利的人,孔子这里避开仁而专门说弟子的特长,很有可能是为弟子找工作啊。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这里的与是许的意思,就是赞许赞同的意思。《皇疏》书解释成和这个是不对的。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颜回。这个是没有疑问的。孔子问子贡,并不是孔子不知道答案。就孔子想知道子贡的看法。子贡是孔子弟子中很会说话的,同样也很得到孔子喜欢。所以孔子在问谁优越的时候。子贡表现的非常谦虚。说道:“我哪里敢和回相比啊,颜渊知道一就可以思考出很多来,我呢就只推想出点点来。”孔子听到这些非常高兴:“是不如啊,我同意你的说法,你是不如颜回啊。”这里关于一十二三个数词还有一种深的意思在里面。也就是论语集解的说法了。古代一是数的开始,十是数的终。圣人的道是从一而始,至十而终,所以是一以贯之。子贡说颜回是有始有终,这个就是圣人学问的全体呢。而二是一的一倍,仅仅是一的进展离十全十美的道圣道还是很远的。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本章的歧义在昼字,这个字很多书作为画寝。因为这两个字在繁体的时候字形很相似的。连梁武帝在注解论语的时候也著名胡卦反,也就是画字。宋朝周密《齐东野语》里面也说自己看见过隋朝侯白注本的论语注明了的是画字。而且集解引用杨雄甘泉赋也说明是暗用画寝。昼寝的说法大家都很明白。也就是白天睡觉。我想白天睡觉为什么会招致孔子的责骂,为什么还骂的这样的厉害呢。这样昼寝也就说不过去了。按照画寝的说法呢。画寝,就是装饰寝室,在孔子的时代富贵的人就会这样干的。今天不是也是这样吗?宰予呢,也不能免俗。也是爱慕虚荣。所以孔子非常生气,这个和后面雕木粉墙就很好联系了。按照画寝的意思解释下来这个章节的意思就是,宰我把自己的寝室装修的很漂亮。孔子认为这个是爱慕虚荣的行为,很不高兴。于是说:“那房子的烂木头不需要雕刻,那房子的烂泥墙不值得粉刷,宰予啊,你却这样做了啊。我对于你不知道怎么样责备你好了。”孔子接着又说的话没有什么歧义的地方。大家都很熟悉的。意思是我以前对人,听他说什么就相信他做什么,而今天听他说什么还要看他做的怎么样。我要改变我以前的观点啊。很有意思在《孔子家语》里面说宰予听到孔子这样说后居然跑了,不敢再做孔子的学生了,当然家语是伪书,水分很大的。关于宰予跑的说法权且作为传说吧。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申枨,也叫申周,是孔子的学生。出现次数很少。枨,音诚。我们常常说无欲则刚。这个章节就是无欲则刚的出处。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的人。”有个人就答孔子说:“你的学生申枨,我觉得就刚。”孔子说“申枨也是有私欲多的人,怎么说他刚呢?”根据孟子的意思认为,刚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而有了私欲心就会被物所牵系。也就是小人怀土怀惠。一被牵系了,自然做事情也就有了私心了。有了私心就偏离公道,所以做不到刚啊。要刚必须抛弃私欲啊。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我们知道这个是忠恕之道。还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话。这里的差别就在勿和无。勿与无有差别吗。有的勿是时刻提醒自己,是内心的禁止不去做。而无是自然流露,自然而然的不去那样做。也就是孔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看来自然而然的规规矩矩孔子也是在七十以后才达到的。这个的确是比较高的境界了。所以在子贡说:“不喜欢别人施加我的,我也想自然不加他人了。”孔子很清楚子贡,于是说:“赐啊,这个是你办不到的啊”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这里的分歧就是在于性与天道是什么。一些书 认为性与天道就是孔子谈论哲学中抽象的问题。还有的书认为就是易经和春秋。首先我们想要弄清楚子贡问题要知道文章什么?文章是孔子教的诗书礼乐,这些基本上都是可以听课后就可以学到的。而性与天道仅仅靠听课是不一定学到的。这里的性与天道的问题马一浮先生也说的清楚明白。清朝经学家宋翔凤也说的清楚,易明天道以通人事,故本隐以之显;春秋纪人事以达天道,故推见至隐。周易和春秋不用心去体会,怎么会去理解呢。微言大义两个书其实就写关于人性和天道的问题。也是儒家道体所在呢。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这里记录的是子路的事情。闻是获得学到一个新的道理。有其实是又的假借。子路每学到一个新的道理,但是自己还没有亲自去做到,于是自己就担心起来了,怕自己又获得新的道理。这样日积月累的,学的再多。而自己没有去做。这个不是和没有学到是一样的吗?我们学习要把学和习做好,不仅仅是要学,还要习这样才是圣道推行的大要呢。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个是我们初中课文出现了的。我们也是很熟悉的了。子贡问孔子:“卫国大夫孔圉,为什么他的谥号叫文呢?,是不是有什么含义啊”孔子回答道:“他不仅仅聪明而且好学,而且不怕人笑话常常下问,所以叫文呢。”争议在下问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认为是向身份不如自己的人询问。清代经学家俞樾说:“凡能问与不能,多问与寡皆是。”也就是一种谦虚的问,这个就是下问啊。我们在读论语的时候是不是很熟悉,孔子也是这样做的啊。也是不耻下问的人呢。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子产是郑国的贤相。有很多治理郑国的故事。不过在孟子中也有批评子产的事情,以后在孟子的篇章里面会给大家分析的。孔子评论子产子产有四种君子的道德。自己做事情显得恭谦,显得和平和。可以说是彬彬有礼啊。对于侍奉君主就很恭敬。而对待老百姓就尽量给与恩惠,义也就是宜,在使用老百姓的时候也很适宜。子产的自己恭谦是修身,事上是尽礼,孔子还说过事君尽礼。养民之会是仁,是不与民争利,是惠及百姓。义就是老百姓应该做的,比如按农时耕作,服徭役,学习之类。事实也证明战火纷飞的春秋,因为有子产出色的表现,才让缝隙中的郑国生存了下来。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这个是孔子评论晏婴了,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晏子,身材矮小的那位。孔子评论晏婴擅于和人打交道,日子久了对人还是彬彬有礼。看似简单其实很难的,相敬如宾的典故我们知道,做朋友其实也是一样的。君子交往日子虽然久了,但是礼和诚是不变的。而有的人与人交往,开始还是彬彬有礼日子一久,就逐渐的轻佻怠慢,以为很熟,礼和诚就不重要了。那么只是做的是熟人,而不是朋友。做朋友正是要像孔子说的久而敬之呢。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蔡是大乌龟,因为其地出产国君用来占卜的大乌龟,所有这个地方就叫蔡了。很多书上说这个蔡字读赘。臧文仲这个人在家里偷偷地养了国君用来祭祀的乌龟,在房节上雕刻了山,在房的短柱子上画了水藻样式的花纹。在放节上刻山,在短柱子上画水藻花纹,这个是天子才享有的。在西周这些都是要严格遵循。但是在孔子时代礼乐制度以及逐渐被不遵守的了,臧文仲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正是越礼的表现。在孔子看来一个越礼的人根本谈不到智的、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子张举例了楚国的子文和陈文子两个人来询问孔子,两个人是不是具有仁?孔子都回答了未知。说明孔子对于仁的标准是很高的。楚国的子文几次做了楚国的相,但是都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又被罢免,也没有不高兴的样子。在被罢免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政事告诉新来的相,这个怎么样呢?孔子的回答仅仅是忠,也就是尽忠职守。而陈文子,在崔杼弑杀齐庄公的时候,他抛弃了自己四十匹马,而离开了齐国。到了其他国家发现统治者和崔杼差不多,于是又离开了,这样换了几次。这样的怎么样啊。孔子的评论是清高啊。一个是忠于职守一个是清高,两者看来都不是孔子所说的人仁。这里注意的是十乘,有的书解释是有十甸的封地。因为按照周礼每个甸会出一个驷马兵车。也就是一乘。一个甸是什么概念。按照孟子中记载的,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井就是九百亩。有按照礼记十六井为丘,四丘六十四井曰甸。就是五万七千六百亩,十乘就是五十多万的地,相当于一个很小的县了。也就是说偌大的家业。而按照大学中说的蓄马乘,是初开始做大夫的。也就是做大夫就要养马来给自己代步。这个是地位的意思了。总的来说就是陈文子抛弃了自己的地位和财富,想要找一个自己觉得好的地方。这个和隐士类似呢。所以孔子说这个是清。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思可矣。”季文子,是三桓之一,是鲁国的正卿,可以说地位显赫,而季文字做事情怎么样了呢。常常是遇到事情要想很多次,反反复复的想。孔子知道后怎么样评论呢。孔子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看来遇到事情想太多也是孔子不认可的。比如看见人落水了,若去想水多深,水温怎么样等等。等想好落水的人都不在了。看见落水的人的时候,你只要想一下自己会不会游泳就可以。自己会可以去救,自己不会最好在旁边不碍事,努力呼救,为救援创造条件。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子对于宁俞怎么样评价呢:“宁武子在国家有道的时候, 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积极辅佐君王建设好国家。而在国家无道的时候,就装傻充愣。他的聪明还是可以学的,但是他的装傻充愣就是他人学不到的。”有句话说,聪明难,糊涂更难,由聪明转入糊涂难上加难。宁武子不就这样的人吗?明哲保身,看来孔子是赞许这样的行为的。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孔夫子在陈蔡是吃饭都成问题的。在这个地方是受难了。先说一下古代五百家为一党。根据史料记载孔子说这个话的时候就季康子执政的时候,当时季康子想用冉求。孔子也想回去。于是就说:“回去吧,回去吧。我老家的学生们志向都远大而粗疏,虽然很有文彩,但是却没有办法去裁正他们呢。”孔子的言下之意就是说自己正是那裁正他们的人。说好裁正又有些不好理解。其实就好比有好的布匹,更要好的裁缝。学生好像就是布匹,孔子自己就好像裁缝一样。还有一种说法是张栻的《论语解》里面的看法,就是说孔子在离开鲁国的时候把诗书礼乐的文字,交付给了弟子做了一些整理编纂。而孔子这个时候想回去于是就说:“回去吧回去吧,我老家的学生志向远大但是阅历少了,那些诗书礼乐的文字也该整理成章了,但是还不知道最后的编制啊。”按照这个说法学生弟子对诗书礼乐的文字做出了编辑,而孔子是总编辑。这个意思也是说的通的。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伯夷叔齐是古代孤竹国的贤人。饿死在首阳山的故事,广为大家熟知。旧恶就是以前的的怨恨。伯夷叔齐不把以前的怨恨放在心上,所以别人对二人的怨恨也自然少了。这个其实是互为因果的,你对别人好,别人也许就对你好。伯夷叔齐自己不会把旧恨放在心上,那么别人也少有计较了。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现在有的人借钱请客。孔子时代有一个微生高,他也是类似这样的人。孔子评价道:“谁说微生高直率呢,有人来讨要写醋,他自己没有就到邻居那里要了再给人。”在孔子看来这个是不直的表现。什么是直呢?孔子说:“子为父隐,父为子隐这个才是真正的直。”这个直好理解了把就是内心的真实。自己没有醋,你就是说自己没有就好了啊,然后给这个人说到其他人家要就是了啊。为什么要代人去要呢。这个代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没有必要,那微生高就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既然做好事有了目的性。这个好事情自然也就不存了啊。所以现在我们也要注意微生高这样的人啊。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左丘明是鲁国出名的人,据说作过鲁国的太史。还是《左传》作者。足恭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过于恭敬,还有一种是用足做出恭敬的样子。在《礼记表记》里面有孔子这样的话:“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看来足色口三方面是常常一起出现的。在《尔雅释训》中有口柔面柔体柔。可以多买足恭是身体上做出恭敬的样子,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有言语讨好人,用面部语言讨好人,有形体语言讨好人,左丘明认为这样的人可耻,孔子也认为可耻。隐藏怨恨不满做出友好样子的人左丘明不喜欢觉得可耻,孔子也觉得是这样。两种人都是虚伪的。一种时尚低三下四的讨好人,一种是隐藏不满来交往人。这样的人是不是很熟悉呢,现实的生活中是不是有这样的人啊?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常常和弟子们谈论志愿,这个章节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问道:“何不各自谈一下自己的志向。”本章轻裘的轻字很多版本没有轻字,也就是车马轻裘。而在断句上也不一样。第一种断在共,第二种断在敝之。两个断句的就带来不一样的效果,第一种的意思是把好的车马裘服拿来给自己朋友用,就是朋友弄坏了,自己也觉得不可惜。第二种的意思是把好的车马和裘服与朋友共用,用坏了也不觉得可惜。而子路的性格应该是一个没有保留的人,所以第一种解释更适合子路的。我也采用了一种解释的断句了。颜回呢他怎么说:“不愿意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张自己的功劳。”看来颜回是非常懂事的,其实是想问孔子的志。但是很有意思,颜回没有问,还是子路去问了。而孔子的回答是:“让老者得到安顿,让朋友得到信任,让年轻人都得到关爱。”老年人是需要赡养的,朋友间是需要互信的,年轻人是需要关爱的。人各得其所,自然社会也就会安定了。礼乐也就可以复兴了啊。礼乐的复兴正是孔子的志啊。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儒家存在一种反思,也就是曾子说的三省吾身。也就是大学说的所谓诚其者无自欺骗也。这样的人很难找到。就连孔子也说:“罢了啊,我还没有看见过能主动发现自己错误,而且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呢。”发现问题是第一步,这个很多人都会。但是有几个人可以从自己的过失错误中,吸取教训,内心责备自己,从而改掉自己的错误呢。很多人往往采取的是对自己的过失进行掩饰。纵观历史,很多事情都是采用掩饰的方法让人改变观点或者进行欺骗。这样对于这些人来说怎么会有进步呢。正确反思,主动承认,这个才是君子应该做的,但是这样对一般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我们在平常往往是观察甚至关注他人的过失,为什么不会自己反省自己呢。只有反省自己才会做到《大学》中的日日新啊。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这个话是的中心在好学,对于好学孔子从来没有不承认,而且多次提到自己好学。孔子认为好学一弥补先天的不足。而且更强调后天的学习,我们想一下大学里面也关于学的话。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孔子自己觉得自己是学而知之的人。所以孔子在这里说到:“一个有十户人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和我一样忠信的人,但是却不如我的好学吧。”荀子也是强调学的效果,所以写了劝学篇。礼记中也有学记。可见儒家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了。至于儒家的学习内容,以后在读论语的过程中会涉及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