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朱起明:书法是兴趣也是谋生手段

已有 1569 次阅读2015-7-11 23:58

南方日报    珠海观察报道难返日报见习记者  林群贤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朱起明:书法是兴趣也是谋生手段
初次见面,采访地点是在前山一家茶馆的二楼。在这间100多平方米的宽敞练习室里除了红木桌椅、摆放整齐的毛笔纸张和悬挂在白墙上的数幅书法,别无它物。他身穿简单的休闲短裤和红黑条纹上衣,在淡淡茶烟中聊起了眼中的书法和生活。

他是朱起明,年纪轻轻就是中国书协会员,曾获得一系列全国书法大奖。去年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揭晓,在这个中国书法最高奖项中,朱起明以一幅行草手卷《山谷论书》获得佳作奖。

他在珠海开个人书法展,也开讲座;他崇尚中庸之道,最欣赏颜真卿的字;他说写书法要结合书法内容,比如“抱琴看鹤去”,要写出静穆与潇洒之气……在他的世界里,书法不止是兴趣,也是一种谋生手段,更带给他精神富足。
  
煤油灯下的自我坚持  


从清晨到傍晚在田间劳作了一天,疲惫还未来得及在休息中舒缓,朱起明点起了煤油灯,翻开了从老师那里借来的作品集,执笔练起字来,直到深夜。那是1999年,朱起明17岁。

“煤油灯经常会烧掉头发的。”朱起明轻笑。他的老家在江西赣州的一个偏僻山村,至今仍然没有手机信号,信息闭塞。在学校开设的书法课上,他第一次接触到书法世界,自此着迷。那时候家里没有电,没有好的毛笔,也买不起当时在他看来十分昂贵、价值100多元的作品集。在艰苦的条件下,朱起明始终坚持练字。

“父亲是非常反对的,他说练了也没用,赚不到钱。”有时因为练字忘了时间,父亲嫌他偷懒,硬把他抓到田里干活。朱起明说,父母都是农民出身,不懂书法。即使直到现在,时常有人来家里花钱买字,他们也难以理解,对电视里或报纸上出现儿子的身影也觉得神奇。

“有段时间他们还担心我是搞传销的。”朱起明笑的一脸憨厚。

即使遭到反对,朱起明仍然坚持到底,到后来甚至保持每天八小时的惊人练习量。而在2005年,他做出了一个在旁人眼里看来颇为大胆的举动,辞去稳定的语文教师工作,和别人合伙办了一个工艺美术学校。

“教师职业与自己的志趣不合,这种包分配的工作也没什么意思,当时我就想看看能不能学点东西走自己的路,没想到还真的能靠书法谋生。”朱起明说。

“放弃书法”的念头从未在他脑海中成型,朱起明喜欢这种对书法的偏爱带给他的踏实感,即使赚不到钱,即使生活艰苦。少年时期的他最喜欢看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我记得其中有一句话:只能永远把艰苦的劳作看做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我记得非常清楚”。

中庸之道就是有进有退

刚踏进而立之年的朱起明,脸上早已褪去青涩,艰难的日子也已过去。他说,“我现在得到的一切都是书法给我的,这很幸运。1000个写书法人能走出一个都不容易,而我能靠这个吃饭,一家人都是靠我一支毛笔养活的。”

在他眼里很多人为了搞艺术穷困潦倒,或故作清高,这并不是艺术给人带来的真正意义。“拖家带口就得一切从实际出发”,能在书法的圈子里如鱼得水,能平衡物质层面与精神境界,这才是他所理解的“中庸之道”。

现在他在珠海有车有房,时常有人登门求字,开设的书法班有几百名学员。在采访中,他不加掩饰,颇有几分江湖气。但每天应酬完回到家中他仍然会拿起毛笔,练习到凌晨两三点。在作出量大的时候,他会自觉“烟火气”较重,停下笔来看一会书法理论。

“书法带给我一个更包容的世界。”朱起明说年少的他脾性急躁,曾为小事一怒之下便与好朋友断绝来往。“如果现在,我会觉得别人也有自己的立场,心里知道怎么会事就行了,不需要太过计较。”在书法过程中,朱起明学会了平和。在获得兰亭奖之后,他曾尝试将张旭光的大草嫁接到颜真卿的行草上,结果越写越差,连自己都看不过眼。在花了近一个月精心反思后,他改用怀素小草千字文来嫁接颜真卿的行草,结果获得成功。

“突破不了的时候就要退一步考虑,书法太博大精深了。”朱起明的表情格外认真。

他最欣赏颜真卿的书法,认为其书幅开张、大气,半点不见胭脂气。在他看来,几千年来留下的名家范本各有所长,创新不易,习作才至关重要。就像北宋的大书法家米芾,到了39岁仍在集古字,生前写下的麻纤不下10万。“也就是说我们还得再过10年,还得跟他用一样的工夫,再加上他的天资,我们才有可能创新。创新有度,随便拿个拖把来写字那只是耍杂。”
书法的创新是水到渠成,不刻意,不做作,直到蓄能积累够大之时,自会破门而出。这是朱起明理解的另一种中庸之道。

“这个城市很公平”

朱起明2007年来珠海。在这里,他开始了人生的另一阶段,成了家有了孩子,把父母接过来一起生活。同时,他也开始接触珠海的艺术圈,并凭着技艺崭露头角。

不仅因为这城市的生活节奏较慢,适合研习书法,容易抛开一些浮躁气息。朱起明对珠海的喜欢,是因为“这座城市很公平”。“只要你够水平,你就有表现的机会,不会因为你是外来的而排挤你。”在珠江传媒开个人书法展,在“名家访谈”主讲《墨分五色》,朱起明在这座宁静的滨海城市得到了更好的展示平台,也寻觅到一方更广阔的天地。

在他看来,在一座安逸的城市里,很容易让当代人产生空虚感,如果不为生活发愁,每日便无所事事想着要找点事情消遣。但书法家是这座城市的隐形力量,“空虚”二字从不存在,因为每天他们要不断的制定目标,提出更高要求。“每天都跟打仗一样很紧张。比如,这段时间要突破隶书,我每天起码要精写5遍,工程浩大,但其乐无穷。”

目前在朱起明教授的学员里,年纪最大的有60多岁,年纪最小的也只有几岁。在珠海,学习书法的氛围相当好,弘扬书法的接力棒也接得很稳。“每个年龄段都有人是真心热爱书法的,而且很多天赋都不错。他们跟着我们去冲国展,去参加比赛,一起交流书法,让这个圈子一直保持繁盛。”

即便已被称为“老师”,朱起明对自己的定位依然是个“需要学习的学生”。今年入围国奖的有20多人次,他一人包揽了近半。对于这样的成绩,朱起明有着清醒的认知。

“老一辈的书法家像珠海市书协的杜国志主席他们,对大草的驾驭功夫确实老道,让人非常敬佩。我们的作品能入展或者获奖,那是因为我们这个年龄段处于竞技的状态,还在打拼的阶段,多出点成绩是应该的,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比他们厉害。”

在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朱起明指着地上靠墙随意摆放的一幅字说,“那个是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写的时候感觉很平稳。”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只发过几幅字的照片。他说,很难有满意的,书法真是没完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