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06
一、服务背景 石灵社区位于成都市东郊,是十陵街道主城区所在地,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辖区共有常驻人口三万八千多人,其中,客家人群占据了半数以上,成为社区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新一代的年轻人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渐淡忘了石灵社区内深厚的客家民间文化和习俗。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文化瑰宝,本是社区精神的重要支撑,却面临着被遗忘的风险。 文化,作为一种深邃而持久的力量,它的先导性和战略性对社区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够为社区提供精神激励,为居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提供源泉,更为社区的道德建设提供坚实的滋养。因此,如何让客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石灵社区文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为了推动客家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石灵社区急需寻找有效的途径来丰富社区文化的内涵,为其增添更加鲜活的“血肉”,打造专属石灵社区的文化品牌,将客家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社区建设相结合,让文化成为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需求分析 (一)代际传承断裂:随着时光流转,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客家文化的兴趣与认知日渐稀薄,导致文化传承链条出现显著断层。众多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客家习俗、民间艺术等面临失传之危,令人扼腕。 (二)现代化进程的冲击:社区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使得一些传统的客家建筑、生活方式等遭受现代文明的洗礼,逐渐丧失原有特色和韵味,宛如一颗颗明珠蒙尘。 (三)保护与发展机制的缺失:当前,客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尚缺乏一套完善的机制和政策支持。专业保护和传承人才的匮乏,以及相关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得客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举步维艰。 三、介入路径 激活:多元主体参与,乡情共促文化传承 为守护和传承石灵社区的客家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工通过走访调研,与石灵社区确定了以石灵客家文化广场作为促进社区居民参与的文化阵地,以“客家文化”为导向,通过“多元活动”促进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以邻里乡情为情感联结,逐步打造出独具石灵特色的文创名片—“拾零·时光印记”。 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社会归属感、认同感,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客家文化传承中来,社工以成都大运会召开为契机,挖掘居民骨干及社区特色文化发起“乐享大运·快乐石灵”主题活动,发动辖区舞蹈、合唱、太极等为主的文娱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活动策划构思。 同时链接高校、媒体等社会资源加强客家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为社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融合:多元文化交流,友情共筑文明新篇 在项目前期,社工通过广泛动员,有效挖掘和整合社区资源,对服务对象以及需求层次进行分类,确定了以“文化传承为本”的服务模式,通过以客家文化中的“美食”、“文化”、“习俗”等为载体设计每月固定日活动+每周主题小活动,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更在无形中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童”趣无限活动、SH推理——社区解密寻宝活动、神秘的东方医术—中医科普、客家文化知多少—古法造纸等活动通过引导社区居民和儿童主动发掘社区过往时光印记,参与客家非遗文化交流互鉴活动,充分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家长们也在这个过程中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探索文化的奥秘,极大的调动了居民参与文化传承的热诚。 每一次的文化交流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每一次的文化融合都是一次文明的升华,通过“睦邻友好·玩转石灵”系列服务,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发展产生碰撞,社区居民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文化共性和差异都逐步了解,学会了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不同的文化。 守护:多元活动传承,邻里共守文化根脉 在公共文化活动有序参与和交流互动的持续进行下,社工通过持续创新活动模式,以历史文化底蕴的传承与保育为目标,发起“理想拾光·烟火石灵”倡导,以非遗传承为中心,开展“石灵时光”农耕用具展、“人间烟火气 非遗进社区”等多元化主题活动,“寓教于乐”,让社区青少年孩子们更直观的了解传统文化,促进非遗文化在邻里之间的传承和守护。 “润美于心”—亲子美育课堂,让家长和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手绘的快乐,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悦邻里·最烟火”——美食分享,让大家品尝到了美味佳肴的同时也在烹饪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与成长;巧手捏面人,指尖传非遗活动,让居民们亲身体验了非遗文化的魅力;绘戏曲脸谱,传国粹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戏曲这一国粹文化,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杯清茶•话市井烟火”,社区的文化底蕴在居民言谈间,在邻里互动中实现保护、传承和升华。 四、服务成效 (一)在居民个人层面: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客家文化,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承活动,以文化骨干带动社区其他居民家庭参与,提升社区居民美生活的能力,通过共同探索社区文化历史,共同推广社区文化活动,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让他们在参与中收获成长与快乐。 (二)在自组织队伍层面:积极推动自组织骨干的成长与发展,为他们提供培训、指导和资源链接等支持。通过参与活动策划、组织和实施,让自组织骨干在实践中提升治理能力和领导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鼓励自组织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社区治理的思路和方法,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三)在社区文化层面:充分利用客家文化微广场这一阵地,开展多元化的文化主题活动,以文化人,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激发社区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五、经验与启示 (一)人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元素,必须坚定不移地植根人民、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提升他们的参与能力,不断增进居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才能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在社区社会治理的实践中,我们应当积极引领社会组织与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服务、挖掘社区骨干、打造社区文化品牌。通过文化活动有效地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进一步推动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在不同的地区,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各有侧重,但共同的目标是将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深入调研,梳理社区需求清单,发挥社会工作者专业技能,开展赋权增能的社区发动工作。这样才能够共同推动社区文化品牌的建设,为社区治理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社区社会工作的核心在于人的发动,而人的发动则离不开文化的引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对社会工作的需求也将日益旺盛。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挖掘社区独特的文化底蕴,凸显乡愁乡情,以此推进社区工作的发展。通过文化引领,我们能够更好地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共同打造一个和谐、温馨、充满活力的美好家园。 |
2024-10-06
2024-10-03
2024-10-01
2024-09-29
2024-08-21
2024-08-12
2024-08-07
202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