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赵国栋 | 王铎行草书法艺术与时代性

四川文化网 2024-8-21 21:30 3561人围观 学术评论

  赵国栋博士简介:河北省昌黎县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现为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西藏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
  赵国栋博士简介:河北省昌黎县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现为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西藏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入选《中国书画报》“中华之星人才库(高级)”。主要研究领域:青藏高原生态与文化、西藏茶文化、草书艺术。

王铎故居一角(摄影:赵国栋)

王铎故居一角(摄影:赵国栋)

王铎故居中的王铎楷书(摄影:赵国栋)

作者在王铎故居考察调研


  王铎(1592—1652年)是明末清初书法家。在书法史上,王铎有着颇高的地位和影响。清人吴湖帆赞王铎为“神笔”,《王铎评传》《王铎书法精选》等书均对王铎给出很高的评价,自然,当今书法界研究王铎、学习王铎也成为一种潮流。虽然目前关于王铎书法已经有很多研成果,但对其行草书法艺术与特定时代,尤其是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还有待深入研究,值得关注。

  一、王铎学书的社会背景

  对王铎来说,晚明以及明清交替之际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问题应该从王铎的角度来看待和回答,因为答案必然是王铎本人对那个时代的真实体验。知道了王铎对那个时代的体验,就会更了解王铎行草书法的艺术特征。

  从已知史料来看,在王铎眼中,晚明是不如意的、堕落的,而明清之际同样如此,社会动荡不安,英雄无报国之门。清初,王铎背负贰臣骂名,在清廷中又郁郁不得志,所以可以认为,那个时代是一个让他悲愤、让他失望、让他处于矛盾和徘徊之中的时代,那个时代也是让王铎在仕途上停止了幻想而专心于他的书画艺术的时代。正如黄一鸣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所说:“时代成就了王铎。当然使他毁灭的,也未尝不是这个时代。”[1]黄一鸣.王铎书法的形式与空间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63.]那么,在王铎学书的那个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社会到底处于何种状态?又为何既成就了王铎,又毁灭了王铎?

  万历二十年(1592年),王铎出生在河南孟津邑双槐里。当时的明朝社会危机四伏,处于复杂的困局之中。黄仁宇在其著名的历史学著作《万历十五年》中通过对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等六个主要人物的解剖,在历史事件中呈现出当时明朝中央集权制度、内阁制、科举制、文官制度等方面的特点,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制度、历史进程相联系,深入剖析了明朝逐步走向衰落的深层原因。

  可以说,王铎生逢乱世,但也正是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为他的书法创新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为新艺术形式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王铎的幼年时代,皇帝怠政昏庸,朝政混乱,官员腐化严重,权势群体肆意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怨声载道,江南民变起义频繁。万历末年,关外建州女真叛乱,明政权衰落加速。许多思想家和知识分子、文人墨客意识到传统儒家伦理纲常无法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对许多人来说,不但生活并不稳定,思想上也处于彷徨、质疑、反思以及探索等复杂状态之中,这也包括当时的王铎。王铎童年时代家境贫困,甚至每日一碗稀粥都无法保证。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王铎读书习字的年龄稍晚,但他进步却很快。据记载,王铎在十三岁时因机缘巧合第一次见到并开始临习书圣王羲之的集字作品《圣教序》。王铎在《拟山园选集》卷三九之题跋二中写道:“《圣教》之断者,余年十五,钻精习之。”[2]刘灿章.好书数行——王铎和他的书法艺术[M].上海:上海书画山版社,2005:120.]表明王铎在十五岁之后已经达到深入研习《圣教序》的程度了。

  二、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对王铎书法艺术的影响

  在明末清初的大背景下,王铎的行草书法取向逐渐定型,我们可以用大量的词汇来形容这种定型,譬如韩玉涛称王铎书法美学为“魔鬼美学”,因为在王铎心中充溢着胆、怒、气、奇等文化力量。所谓的魔鬼美学,实际上就是王铎个人仕途遭遇和个人情感的真实反映,也是他个人才华和艺术追求的体现。也可以说,这种美学的呈现,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社会塑造的结果:即使没有王铎,在那个时期还会出现类似于王铎的人物。

  另外还有一个直接影响王铎行草书审美取向的重要因素,即当时的主要社会文化思潮。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深知百姓疾苦,因此他的治国之策中明显带有一种社会的温度,“重视历史兴亡成败的经验教训,立足于现实实际,致力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倡导儒家务实和理性精神”,弘扬儒家“经世”思想,整顿吏制,惩治腐败,以此引导经济和社会生产取向。[3]赵忠祥,侯波.明代前期理学走向与文化精神的变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至明中叶之后,商业经济元素进一步增加,并对传统自然经济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城镇的扩大和市民群体的增益使人们的日常生活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即使有严密的“风宪之设”,但腐败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甚至日益加重,传统的生活理性在这样的冲击中逐渐式微,明初之时所表现出的理性、务实的理学精神衰退严重。[4]赵忠祥,侯波.明代前期理学走向与文化精神的变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理学逐渐式微,心学相应兴起。王阳明的心学主张“知行合一”,对理学进行了批判和继承,并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哲学范畴统一在“心”的基础之上,突出“注重自我”“个性张扬”的特点。特别是王阳明的学生徐阶打破了朱熹学说在科举中的统治地位,使得“陆王心学”在知识分子中广泛流传开来,受到欢迎。

  整体来看,由明中晚期至清初,政治环境的变迁、思想状态的转变,从“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这些变化相应投射到社会文化范畴的各个领域之中,书法艺术也不例外。阳明心学强调“心即理”,对心性、良知起到了激发和解放的作用,而在书法方面则具体体现在学书取向或审美层次的转变上。[5]朱泳蓉.阳明心学视域下的明末清初书法思潮[D].南京艺术学院,2023.]

  张怀瓘在《六体书论》中写道:“顺其情则业成,违其衷则功弃,岂得成大名者哉!”

  书家个人的“情”与“衷”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至关重要,或者说,那些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书法家们,他们首先是一个有情怀、有所衷的社会人和文化人,其次才会显出他们作为书法家的一面。

  在明代中晚期特定社会和文化氛围中,知识分子们对书法外在形式的关注度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并形成了鲜明的特点,而王铎就是这些人之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说是站在塔尖上的那个人”。

  不过,王铎真的就是这样只局限于书法的外在形式吗?当然不是。理学和心学对王铎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但在他看来,书法的根基并不是随着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潮飘荡的东西。这一点又与当时的另一股思潮暗合,即对儒家经典和古人思想的“复古”。王铎所说的“皆本古人”即表明了他从书法角度对“复古”的一种基本观点。

  在理学与心学交织、争斗过程中,一支“尚奇”的美学取向也相应产生,并对王铎的行草书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6]苏小凤.晚明“尚奇”美学对王铎书风的影响[J].汉字文化,2022(07).]可以说,基于王铎的复古意识和内心中激荡的矛盾纠缠情绪,他在“奇”的美学取向下大胆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行草书之“奇美学”。呈现出“字型奇”和“气韵奇”的特征,主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王铎行草书的巨幅立轴作品。王铎创作了大量的巨幅立轴作品,相应地大幅立轴书法作品的形式美学在晚明时期被推向了顶峰,成为当时书法界的一大革新。书写巨幅的大字作品无疑成为书法家们表达个性、顺应“尚奇”书风的一个重要方式。

  二是异体字的运用。王铎在行草书法作品的创作中频繁使用异体字,并把这些异体字与作品中其他字融合于一体,把“字形”与“字型”完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整个文化背景来看,这正是与当时尚奇的社会审美观念相契合的。

  三是运思造奇、下笔玄妙。许多晚明艺术家以自由的个性在艺术审美中恣意驰骋,“尚奇”的美学观念油然而生并被不断烘托。“尚奇”的美学观念又反过来促使着很多艺术家努力追求创新,甚至尝试“标新立异”。王铎行草书的“运思造奇、下笔玄妙”,正是对当时这样的社会美学思潮以及艺术现状的深刻反映。

  虽然与“尚奇”思潮暗合,但王铎行草书中的“尚奇”特点并没有附庸当时的社会流俗,或者说,王铎并没有走一条取悦当时主流审美取向的路子,没有进入“俗书”的路子。

  张怀瓘在《评书药石论》中指出流俗书风问题,他称之为“耀俗之书”:“故小人甘以坏,君子淡以成,耀俗之书,甘而易入,乍观肥满,则悦心开目,亦犹郑声之在听也。”[7]潘运告.张怀瓘书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255.]在任何时代,都存在“耀俗之书”的诱惑和取向,现代社会书法界同样如此。那么,书家们应如何面对这种诱惑,如何回应社会提出的审美需求,这是一个颇为重要的问题。王铎的选择与成就似乎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另外,王铎的行草书法虽然成就颇高且与当时社会审美取向相契合,但没有在清代及其后一段时间内被广泛接受并延续下来。甚至有人将王铎行草书归入“野道”,冠之以“耀俗之书”之名,王铎当然不认可这种说法,他对此的回应是:

  吾书学之四十年、颇有所从来,必有深于爱吾书者。不知者则谓为高闲、张旭、怀素野道,吾不服、不服、不服!(《草书杜诗卷》后)

  王铎这句话的大意是:“我学书法已四十多年了,我的书法涉及许多出处,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必然深于那些喜欢我书法的人所了解的一些东西。而那些不了解我的人说我的书法是不同于高闲、张旭、怀素这些书法家“正统书法”的野道书法,对此我必然不服气!”有一些研究者常把这句话解读为王铎不服高闲、张旭、怀素书法,认为这句话显示了王铎对自己书法的自信,或者说王铎自视甚高,实际上这种理解没有考虑到王铎研习书法长期坚持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也没有理解这句话的真实语境。

  王铎这里所用的“不服”实际上是用一种非常谦逊的态度回应那些把他的书法定位于“野道”的人,“不服”的本质是批评那些人对书法艺术传承、创新关系一知半解,甚至毫无所知却指指点点,妄加评论。但即使王铎给出了明确的回应,仍无法改变他的行草书法受冷落的境遇,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300年之后。为什么会这样呢?可以说,问题的关键仍然在于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也在于时代中的特定审美取向和需求。或者说,在特定时代的特定审美观之下,特定的书法艺术美学才会被发现、接受和推崇;再或者说,不同的时代需要和推崇的书法之美并不总是相同的。王铎行草书法被高度认可,意味着它蕴含的那些特定的元素是被现代社会认可的,甚至成了人们的一种追求。

  三、后现代文化掀起王铎行草书法风尚

  现代社会的审美取向是什么?现代人在追求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也就理解了王铎行草书法在我们这个时代流行的主要原因了。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是一种复杂的多元化社会,表现在审美取向方面则具有多元化、开放性和包容性等诸多特点,以下审美取向被广泛接受,并在不同的群体中占据主导。

  一是简约主义审美。现代社会中,简约主义成为一种流行的审美取向。人们更加注重简洁、明了、精致的设计和造型,这推进了那种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风格和美学意趣。二是追求自然审美取向。随着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自然风光、生态环境、绿色植物等自然元素在现代审美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传递和建构自然美取向的审美潮流受到重视。三是抽象艺术审美取向。在现代社会中,抽象艺术也是一种流行的审美意趣。一些人更加注重艺术作品的形式和表现方式,追求简洁、抽象、无序和不规则的形式美感,在这一取向中,情感和精神因素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权重。四是多元开放的审美风格。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审美风格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化。人们对于不同形式的美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更加追求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审美体验。五是科技审美取向。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艺术品中科技元素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在现代社会中,科技审美必然会促进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程度,追求高科技带来的美感、新奇感和愉悦感成为一些群体的流行时尚。

  现代社会中复杂而又存在巨大张力的审美取向实际上反映出社会生活中的后现代因素和审美的后现代主义取向。从这一角度来说,王铎书法在沉寂几百年后再次成为主流,被大量学书者所热捧,其背后与我们的现代生活特点——或者说我们的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某些结构化现象的消解性,这在书法审美取向上表现为对传统书法艺术形式的某些解构。后现代书法家可能会打破传统的书法观念、形式和布局,使作品呈现出某些“自由”“无序”,甚至反传统,从而消解传统书法理论和实践中的某些中心、焦点,甚至权威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王铎行草书法作品中的线条、墨色、字结构、字组以及章法和情感纠缠成为后现代艺术群体表达他们某些艺术观念和艺术追求的重要渠道。

  后现代主义也强调艺术的多元价值,这在书法美学倾向上表现为对不同书法风格和文化的包容。后现代书法家更倾向于接受并展示不同的书法风格和技法特点,从而使书法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得到凸显,目前影响颇大的所谓“吼书”“乱书”等均可视为这种多元艺术价值观念的某种表现。关于这一点,也可以从王铎研习书法的过程以及他创立自己特点的书法体系的实践中找到某些线索。

  后现代主义认为语言、艺术等符号系统不应被视为艺术表达的唯一途径,这在书法美学价值取向上表现为对传统书法艺术的某种“反叛”。后现代书法家可能会将书法作为一种语言或符号系统来探讨、展示和交流更深层次的主题和意义,而不仅仅是将其视为一种传统书写的艺术形式。如果用这种思路来分析,那么王铎行草书法作品中的字型、涨墨以及字组等方面都一定程度体现出了某种艺术性符号的特征。

  总之,在后现代社会的美学范畴内和审美取向下,一些传统美学的规则再次被重新审视,更为激进的、生活化的、抽象化的、包容化的元素在汇聚和增加,这让行草书法审美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林国兵在《西方现代艺术观念演化史》中的一句话写道:

  以“‘美的’艺术”为基础的审美,经过不同艺术家与思想家阐释,由现代艺术的构成性原则,逐渐演变为艺术家逃避与抵抗庸俗社会现象的艺术化人生态度,进一步演化为个体生存的普遍伦理,演化为现实之“我”的生存准则,最终与当代日常生活等相结合,成为抗拒庸俗物化倾向并指引人类心灵的灯塔。[8]林国兵.西方现代艺术观念演化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178.]

  现代社会,我们既面对许多危险的诱惑,也拥有许多可以挥洒个性的空间,这些都汇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我们既可以拥有一切,也可以失去一切。在面对王铎时,我们要反思的还有许多。


——————————————
  [1]黄一鸣.王铎书法的形式与空间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63.

  [2]刘灿章.好书数行——王铎和他的书法艺术[M].上海:上海书画山版社,2005:120.

  [3]赵忠祥,侯波.明代前期理学走向与文化精神的变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4]赵忠祥,侯波.明代前期理学走向与文化精神的变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5]朱泳蓉.阳明心学视域下的明末清初书法思潮[D].南京艺术学院,2023.

  [6]苏小凤.晚明“尚奇”美学对王铎书风的影响[J].汉字文化,2022(07).

  [7]潘运告.张怀瓘书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255.

  [8]林国兵.西方现代艺术观念演化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178.
原作者: 赵国栋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