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3
四川文化网(向军 龚建华)24月10日,在宣汉县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巴山之月”观景台脚下,一场以“森系民俗·光影共生”为主题的签约授牌仪式圆满举行。四川省民俗摄影协会与宣汉县月亮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非遗记录、生态康养、四季民俗等主题,联合开展采风创作、影像传播及文旅推广活动,为川渝陕森林康养旅游注入文化活力。 签约授牌:构建“自然+人文”影像生态圈 活动现场,四川省民俗摄影协会主席龚伟与宣汉县月亮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冯金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并授予景区为“四川省民俗摄影协会创作基地”,赠送四川省民俗摄影协会专用马甲。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月亮坪围绕“树冠云廊”“巴山之月”等特色景观和“森林康养”“四季生态”“非遗体验”等民俗特色,联合策划系列摄影活动,组织会员深入景区采风,记录景区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深度融合的独特魅力。 龚伟表示,月亮坪景区“四季有花、四季有乐”的生态优势与协会“观自然摄天下”的创作理念高度契合。此次合作是协会践行“123456”发展思路中“传续红色血脉、传播民俗品牌”的重要实践,未来将通过影像赋能,深入挖掘月亮坪的生态与文化价值,助力景区打造“川渝陕交界处森林康养标杆”及全国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冯金则强调,摄影艺术将成为景区“国储林+森林康养+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模式的“新名片”,吸引更多游客感受“天然氧吧”的疗愈魅力与巴蜀民俗风情。 采风实践:镜头里的“森呼吸”与“非遗红色韵” 参与活动的摄影家及会员代表们参与了月亮坪采风活动。在海拔1520米的“巴山之月”观景台,摄影师们在黄昏和晨曦时间,用无人机捕捉夕阳西下和日出东方时万亩林海与自然景观交汇的奇幻景观;在“树冠云廊”1314米长的玻璃栈道上,会员们以云端漫步为视角,记录下川渝陕交界处层峦叠嶂的生态画卷。 采风团队还深入景区周边的知青林、马鞍山战斗遗迹、何家祠堂等区域,挖掘鲜为人知的民俗故事和红色文化:60余名重庆知青在此建设的柳杉林被赋予“青春记忆”的象征意义;红四方面军在此留下的马鞍山战斗足迹赋予“传承红色基因”的现实意义。 “月亮坪的春季层林尽染,负氧离子含量高达7903个/立方厘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一位参与采风的会员感慨道,“这里不仅是康养胜地,更是民俗红色文化的宝库,为摄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合作展望:从影像传播到产业联动 作为宣汉县“国储林+森林康养+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标杆项目,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23.3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9.39%,夏季均温21℃,已成为川渝陕避暑康养的热门目的地。此次合作不仅是摄影艺术与生态文旅的跨界联动,更是非遗保护、红色血脉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未来,四川省民俗摄影协会将组织全省民俗摄影家走进月亮坪,开展主题摄影采风活动、非遗及红色文化记录工程、新媒体传播三大行动,通过影像展示景区生态之美与非遗红色文化之韵,使巴山之月的诗意与非遗及红色文化传承的故事让更多人看见、知晓,进一步推动景区从“生态资源”向“文化IP”升级,为达州建设区域文旅中心注入新动能。 当森林的呼吸与镜头的光影相遇,月亮坪的每一片树叶、每一缕山风都被赋予了新的叙事。四川省民俗摄影协会与景区的深度合作,不仅为非遗传承提供了影像守护,更以“森系美学”重塑文旅体验,为川渝陕地区探索“生态优先、文化赋能”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了创新样本。 四川省民俗摄影协会副秘书长向军、冯波、蒲怡,副监事长王庆科,会员代表龚建华、龚进东和宣汉县月亮坪旅游公司总经理汪勇,运营副总经理袁超等出席此次签约授牌活动。(供图:冯波蒲怡龚进东) |
2025-04-24
2025-04-16
2025-04-16
2025-03-30
2025-03-26
2025-03-07
2025-03-06
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