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俗摄影协会赴四川戏曲名家沈伐名师工作室考察交流共探非遗影像传承新路径

四川省民俗摄影协会赴四川戏曲名家沈伐名师工作室考察交流共探非遗影像传承新路径

四川文化网 2025-4-15 15:59 774人围观 城市摄影

4月15日,四川省民俗摄影协会龚伟率队前往第二批四川省戏曲名家沈伐工作室参观考察,以影像视角探索巴蜀曲艺的活态传承。
  四川文化网讯(向军  龚建华)4月15日,四川省民俗摄影协会龚伟率队前往第二批四川省戏曲名家沈伐工作室参观考察,以影像视角探索巴蜀曲艺的活态传承。


  沈伐是中国谐剧艺术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谐剧第二代掌门”。1942年出生于重庆,师从谐剧创始人王永梭,凭借《零点七》《王保长》等代表作两度登上央视春晚,将四川方言艺术的幽默精髓推向全国。他塑造的“王保长”形象深入人心,通过3000余场演出和近百集电视剧,成为巴蜀喜剧的文化符号。



  在沈伐工作室,陈列着沈伐从艺66年来的珍贵手稿、演出戏服及影像资料。一个个荣誉、一个个奖杯在荣誉柜里展示着,一张张艺术照片和与国家领导人,艺术大师的合影贴满墙上。龚伟一行认真欣赏着这一张张照片,观看着记录艺术成就的奖杯奖牌,聆听着沈伐的介绍,全面了解了沈伐的艺术人生和非凡的艺术成就。沈伐及弟子还现场展示了谐剧的经典片段,近距离感受到四川曲艺的幽默内核与人文厚度。摄影家们还拍摄了沈伐手稿、戏服道具及工作场景,从细节中挖掘非遗的文化基因。




  龚伟与沈伐围绕非遗影像记录、民俗艺术传承等主题展开深度交流。沈伐回顾了谐剧的发展历程。沈伐指出,谐剧是四川人的生活镜子,非遗保护需要让这面镜子更亮、更清。沈伐强调其“一人独演、虚拟互动”的独特魅力,并坦言当前谐剧面临剧本创作断层、年轻传承人不足的困境。提出了工作室未来将推行“一对一”培养模式,计划为青年演员打造专场演出,复排《零点七》《这孩子像谁》等经典作品,让谐剧走进社区、贴近百姓。龚伟介绍了“123456”工作思路中的“观民俗摄传承”理念,强调将非遗纳入协会年度重点拍摄计划,并计划联合沈伐工作室举办“巴蜀曲艺影像展”,通过“一剧一故事”专题摄影集,展现非遗背后的文化生态。



  “沈伐老师不仅是喜剧演员,更是非遗活态传承的践行者。他的表演中蕴含着巴蜀方言、民俗故事与时代记忆,是影像化记录非遗的珍贵样本。”龚伟表示,选择沈伐老师作为首期拍摄对象,因其艺术生涯与四川民俗文化深度交融。谐剧作为四川方言艺术的瑰宝,其鲜活的市井气息与人文关怀是民俗影像的重要创作素材。协会将以“观民俗摄传承”为理念,通过纪实摄影、微纪录片等形式记录沈伐的舞台风采与教学过程,留存非遗技艺的完整生态。

  此次考察交流标志着四川省民俗摄影协会在非遗保护领域迈出重要一步。通过跨界合作,传统戏曲与现代影像的碰撞,或将催生更具生命力的文化表达形式,为巴蜀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摄影:龚伟冯波)
原作者: 向军 龚建华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