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向阳村以"党建+儿童参与"为核心理念,立足辖区发展需求及儿童成长需求,通过成立"童创向阳"儿童观察团,链接本地盆景基地、高校志愿者等资源,构建"儿童观察+兴趣拓展+家社联动"的服务矩阵。项目以"一米高度"视角推动儿童参与乡村治理,培育儿童观察团1支,开展30场主题活动,让儿童开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推动儿童参与社区微更新、文化传承等事务,实现从"儿童视角"到"儿童参与"的治理升级,为儿童友好型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案例正文】 一、背景与问题 向阳村共有643名儿童,但无一支儿童自组织,儿童参与社区事务及活动次数低,没有合适的参与平台,且向阳村也想要通过儿童参与村委,连带家庭其他成员可以参与到村委文化活动中,丰富向阳村氛围,建设良好的乡村发展环境,且向阳村作为传统农耕村落,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面临以下挑战: 1.儿童参与缺位:儿童对社区认同感不足,缺乏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 2.资源利用不足:村委的资源与村委联动低,也未与儿童发展有效结合。 3. 社区联结薄弱:亲子家庭参与社区共建的深度不够。 二、主要做法 (一)多元内容-多维赋能儿童参与 为让儿童能积极参与社区发展,增强儿童对社区的了解及认同、归属感,向阳村通过围绕"一米视角看乡村"主题,以儿童兴趣为切入点,增加社区治理专业内容开展多元化的兴趣活动,让儿童不同维度的参与到社区中来,不同角度的赋能儿童,通过在社区中吸收和“反馈于”社区,与社区建立深层次联系与配合,增进儿童参与社区建设能力,为儿童参与社区治理搭建平台,提高儿童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感。 (二)家、社区联动-构建可持续支持网络 在社区发展中,亲子家庭也是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向阳村通过亲子志愿、亲子美化社区环境等方式,让儿童实际在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了解社区,提升儿童自身能力;此外不仅是儿童,同时让家长也能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深化家社联系,共同推动儿童友好社区氛围营造,打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并通过带领儿童走出社区,在社区之外也能有所收获,扩大社区对亲子家庭的影响力度,增强亲子家庭对社区的认同感。 (三)组织建设-成立“向阳花开”儿童观察团 为增强儿童对社区的归属感和有参与社区事务平台,依托社区保障资金,向阳村培育成立“向阳花开”儿童观察团。在培育过程中,依托向阳村本土资源优势,通过“盆景园林观赏学习”实践活动、“童心共筑·绿意盎然”多肉小微盆景活动、“我为家乡树木穿冬衣”粉刷匠活动、“艺起拓印·袋入冬天”等兴趣拓展活动,提高儿童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中的参与感,吸引在地儿童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过程中挖掘13名儿童成为向阳村首批观察团成员。 三、工作成效 一、儿童成长。项目中共开展29从儿童活动,吸引900 余名儿童参与,多样化的儿童兴趣活动,让儿童从志愿、环保、课外知识获得等方向进行了解与吸收,多维度提升儿童自身能力,促进儿童自我发展;并在过程中,儿童观察团成员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显著提升,儿童通过参与活动增强自信。同时也关注到儿童成长问题,社区为儿童自我成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社区改变。在儿童参与社区建设过程中,不仅是参与社区活动,儿童也在“反哺”与社区,共同打造向阳村“美蕴”角落、植树为社区共添绿色、冬天为大树穿“冬衣”等,建设社区美丽环境。成员也从社区小的事务入手,了解观察团工作内容,成员职责,参与社区事务建设。 三、成功发掘了愿意且有能力参与观察团的儿童成员,他们将成为儿童参与社区发展的重要新力量,为社区的持续发展注入多元活力与无限可能。 四、特色亮点 1. 资源活化:通过资源利用,让儿童、社区与社区资源有链接,能多维度为儿童参与社区事务提供帮助,且让社区资源活跃起来,增强社区氛围。 2. 参与闭环:现已初步形成儿童观察团,在后期中将正逐步带领观察团深入社区事务治理,发挥自己的作用,逐步形成“儿童发现-村委响应-共同行动-成果展示”的全流程参与模式。 3. 文化根植:通过在过程中儿童不断加深自己对社区的了解,并以儿童视角挖掘乡村文化,增强代际情感联结。 |
2025-06-23
2025-06-22
2025-06-11
2025-06-10
2025-06-03
2025-05-21
2025-05-19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