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牵引优化治理——民办技工教育办学育人实践案例

党建牵引优化治理——民办技工教育办学育人实践案例

四川文化网 2025-5-12 19:38 1536人围观 学术评论

四川城市技师学院的实践表明,民办技师院校通过优化治理架构、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路径,能够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这一案例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党建引领、机制保障、融合驱动”的完整范式,彰显了新 ...
  引言

  四川城市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意见》(人社部发〔2021〕30号)文件精神,对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政治引领、组织强基、政策保障三大工程,针对党组织机构不健全、思政教育功能弱化、党(团)员示范作用不足等突出问题,构建党委和董事会协同治理体系、党建和业务融合驱动机制,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团队建设,形成“三元三级治理、党建融合驱动”的新模式,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教练、成都市技术能手等标志性成果,建设了成都市、四川省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重大项目,教师获市级以上教学能力竞赛30余项、学生技能竞赛50余项,实现党建激发办学动能,立德树人有成效的新局面。

  一、工作背景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民办技工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既面临国家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党建引领的政策机遇,又存在治理结构松散、党建与业务脱节、育人成效不显等现实挑战。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的出台,如何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办学动能,破解民办院校“重技能轻思政”“重规模轻质量”的困境,成为技工院校建设的关键命题。学校立足这一建设需求,针对民办院校普遍存在的党组织功能弱化、党建和业务融合不够深入、师生党员示范引领不足等问题,以构建现代治理体系为突破口,探索党建引领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路径。通过重构党委与董事会的协同决策机制,创新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联动模式,不仅回应了国家关于“强化职业院校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政策要求,更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激活办学活力、提升育人质量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为民办技工教育破解发展瓶颈、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

  二、主要做法

  (一)厘清权责,“三元三级”联动治理。对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依规选举产生党委书记,选举院长、副院长担任党委委员(5/6领导为党委委员),实现党政信息互通与决策科学化;修订学校章程,明确党委参与发展规划、人事任命等重大事项的前置论证权,党委书记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形成“党委会-董事会-党政联席会”的三元分层决策机制;结合业务设置“校党委-年级党支部-专业党小组”三级联动治理体系,实现党的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有机统一。

图为三元三级联动治理

  (二)育人实践,“党建强”与“技能精”融合。按行政业务、年级、专业设置党支部,选配“双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党建科研能力)担任书记,实现教学单元党组织100%覆盖;将党(团)建纳入KPI,考核结果与绩效、职称晋升挂钩,设立专项经费(教师500元/人、学生400元/人),激发党(团)员先锋动能;配备专职党务干部,推行“书记项目”责任制,每学年开展党务培训,党员教师担任思政导师;将党(团)课纳入人才培养必修模块,依托课程思政示范课、网络资源课及“工匠精神”校本教材,构建“必修+主修+选修+实践”四维课程体系,系统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学习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实现思政导向和培养技能型人才同向同行。

  (三)提质增效,党建“品牌”与“业务”融合。实施“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党建+业务”双融双促计划,将“三名工程”建设纳入党委及各支部项目清单,通过“同心·暖心·枢纽”三大工程和“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推动党建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出台《基层党(团)建创新项目管理办法》,资助《智慧党建平台建设》等特色项目,培育省级以上党建案例,打造“一支部一品牌”矩阵。

  (四)服务社会,党建结对“校”与“地”融合。开展“组织强链、服务兴链、先锋延链、融合聚链”系列活动,与政行企校党建结对,建立“红色朋友圈”,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发挥“两新”组织优势,设立“党员先锋岗”推动行业党建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实施“青苗成长工程”,组织师生参与《艺路前行助力乡村经济》等项目。

  三、主要成效

  (一)学校治理效能显著,社会影响力逐步提高。学校连续斩获省级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能力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等17项资质认证;牵头组建了成都经开区技能人才培育联盟和成都市龙泉驿区技能人才培育协会,先后举办了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2023年成都经开区职业技能大赛、成都经开区第二届农民工技能大赛、举办创新驱动产教融合合作赋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论坛等活动;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入选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类A档基地项目单位,为四川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民办技工院校。

图为学校“名实训基地”建设中产教融合成果

  (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专业建设成绩斐然。汽车与智能制造专业师资团队以全国技术能手王正科大师为领军,目前拥有全国技术能手2人,全国优秀教练2人,世赛教练1人,成都市技术能手5人,高级技师8人,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学校与100余家大型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0余个,校内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室232个;新型学徒制项目培养员工581人、企业培训员工2535人、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开发“工匠精神”校本教材5本、建成专业课程网络教学资源46门、网络资源课程48门、累计服务乡村超2000人。

  (三)党建工作标准规范,品牌矩阵初步建成。学校各基层党组织认真对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开展基层党组织活动,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规范化达标率100%,学生党(团)员申请率提升至93%;师阳程教授作为全省技工院校代表,被全省人社行业党建工作培训班选派前往日喀则技工院校开展教育帮扶工作,输出“四川技工教育经验”,彰显了学校党建工作优势;各支部已形成“国旗下的青春誓言”“智慧助老”“乡村振兴”“红色文化阅览室”“先锋创绩”等党建品牌活动。

图为学校党员干部阳程在日喀则技工院校开展教育帮扶工作

  四、经验启示

  (一)科学治理架构,打造分层决策新模式。建立多元主体分层协商机制,通过管理层交叉任职、章程修订及权责清单细化,确保党组织深度参与战略决策。分层设置管理机构,将基层组织延伸至教学单元,实现业务管理与党建引领双向嵌入。

  (二)重构育人体系,实现思政技能双融通。创新“思想+技能”融合培养路径,构建多维度课程框架,系统植入新时代思想内核与职业精神。推行“双优”师资配置,建立绩效激励与责任挂钩机制,强化师生示范作用。形成“价值塑造”与“技术精进”协同发展的教育生态。

  (三)培育党建品牌,激活基层创新内驱力。实施标准化建设与特色化创新双轨工程,以项目化管理激活基层组织活力,凸显基层创新的辐射效应,为同类院校破解“同质化发展”困境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四)整合校地资源: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打破组织边界搭建跨领域合作平台,联合政府、企业等主体开展人才共育与社会服务。以岗位联创、项目共建等形式延伸服务链条,推动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形成校地紧密互动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五、结语

  四川城市技师学院的实践表明,民办技师院校通过优化治理架构、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路径,能够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这一案例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党建引领、机制保障、融合驱动”的完整范式,彰显了新时代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党建智慧。

  (*本文系“2024年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重点科研项目资助,“两弹一星”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编号:SXJS2024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四川城市技师学院 王义辉 姜海洋
原作者: 王义辉 姜海洋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