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璋 | 两代人的情感叙事——评章勇长篇小说《今夜月未央》

李自璋 | 两代人的情感叙事——评章勇长篇小说《今夜月未央》

四川文化网 2025-6-2 21:05 751人围观 文学作品

章勇的《今夜月未央》以健康麻将为核心,通过巧妙的叙事策略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两代人的情感叙事和观念碰撞,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重要的社会意义。小说不仅为我们理解代际关系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 ...


  在当今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代际关系和文化传承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文学作品作为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情感的重要载体,对于探讨这些问题具有独特的价值。章勇的长篇小说《今夜月未央》以健康麻将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其叙事功能和文化内涵,为我们展现了两代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观念碰撞,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从娱乐符号到情感载体

  在《今夜月未央》中,章勇创造性地将健康麻将确立为叙事主线,并赋予其超越娱乐工具的文化象征意义。麻将在小说里不仅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精神寄托,更成为两代人观念碰撞的重要媒介。通过“血战到底”的成都麻将规则,作者隐喻了人生的博弈与妥协。其中,和(胡)牌者退场象征着老年人对生活的主动选择,而未和者继续鏖战则暗喻年轻人在现实压力下的持续抗争。这种双线叙事结构,使麻将牌桌成为代际情感的交汇点。例如,章懿华在牌局中寻找精神共鸣,章晓白则通过反对父亲打麻将折射出对传统养老模式的质疑。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理论在该小说中得到了文学化呈现。麻将牌局的“和牌”逻辑与家庭关系的“和解”诉求形成互文。如舒中胜因牌桌上的失败触发对婚姻危机的反思,蒲大侠通过茶楼对麻将室的管理实现城乡身份的调和。作者巧妙地将麻将术语转化为情感密码,“碰”对应代际观点的碰撞,“杠”象征传统观念的固守,“自摸”则暗喻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孤独求索。这种叙事策略使麻将从娱乐符号升华为解码代际矛盾的钥匙。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对麻将文化的研究深度超出了一般文学作品。作者援引《中国麻将竞赛规则》的官方定义,并结合神经科学关于麻将益智功能的研究,构建起“麻将即生命修行”的哲学观。正如泰戈尔所言:“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牌桌上瞬息万变的局势,恰似两代人从对抗到理解的情感轨迹。

  二、养老焦虑与青春困境的镜像映照

  小说以章懿华父女的冲突为切入点,揭示了老龄化社会的深层矛盾。章晓白将父亲的麻将活动视为“精神孤独”的表征,试图通过安排黄昏恋实现“拯救”,却忽视了老年人对自主权的渴求。这种代际认知的错位,在孙向东与儿子孙阳光的矛盾冲突中得到呼应。某些人推崇的“老夫少妻”模式,在传统家庭伦理面前显露出脆弱性。作者通过五个家庭样本,构建起养老问题的多维透视,从蒲大侠的进城务工困境,到易天雄的退休心理调适,无不折射出社会转型期的集体焦虑。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在小说中获得了文学印证。老年人将麻将馆视为重构社会关系的“差序中心”,而年轻人则在网络社交中建立新的情感联结。章晓白在职场打拼与婚恋焦虑间的挣扎,与章懿华在牌桌上的智斗形成时空对话。这种镜像结构暗含作者的深意,即养老问题的本质是两代人如何在价值体系更迭中实现“和解”。正如道家“阴阳调和”思想在麻将文化中的投射,代际矛盾的化解需遵循“刚柔并济”的智慧。

  小说对城市化进程的描写颇具现实关照。蒲大侠一家从乡村到城市的迁徙,既是个体生存困境的缩影,也是代际支持网络重构的隐喻。麻将馆作为城乡文化交融的场域,既承载着老年人的社交需求,也成为年轻人释放压力的精神飞地。这种空间叙事策略,使健康麻将超越娱乐范畴,升华为代际情感的缓冲带。


  三、麻将桌上的“老有所为”与青春突围

  在章懿华推动麻将入世运会的主线中,作者揭示了老年人“老有所为”的现代性可能。章懿华从牌桌智者到文化传承者的身份转变,打破了“老年即退化”的刻板印象。其赴欧参赛的经历,暗喻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之路。这种叙事选择与法国社会学家莫兰的“终身学习”理论不谋而合,老年人通过麻将运动实现认知功能的延展,恰是积极老龄化理念的文学实践。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年轻人的情感突围。章晓白对婚恋市场的抵制,映射出当代青年对个人感情的觉醒与革命。小说通过“黄昏恋”与“南章北李”的双重叙事,展现知识份子对“家”与婚姻的魅力和重新定义。当章懿华利用易经在牌桌上叱咤风云时,章晓白却将麻将娱乐视为洪水猛兽;当郑倩倩在护理中赢得客户尊重时,蒲琪枚却在职场里遭遇各种挫折,这种并置叙事凸显了代际经验的不可通约性。但作者并未止步于矛盾呈现,而是通过蒲大侠与郑倩倩对女儿的循循善诱,蒲琪玫一波三折的求职故事;胡丽萍为救治女儿竭尽全力,舒娟娟与病魔顽强抗争,暗示代际和解的可能性。最终,年轻人对老年人麻将活动的接纳,恰是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微观注脚。

  值得关注的是小说对“陪伴”主题的深化。章懿华组织麻将比赛的过程,实则是构建新型代际关系的尝试。正如社会学家项飙提出的“附近的消失”理论,茶楼麻将室作为实体社交空间的复兴,为数字时代的代际沟通提供了珍贵场域。这种空间叙事策略,使健康麻将成为重建社区情感纽带的文化实践。

  四、从民俗符号到文学母题

  章勇对麻将文化的解析与重构,展现出惊人的文学想象力。小说将麻将术语转化为情感叙事密码,红中象征中年危机,白板隐喻人生空白,万条筒则暗喻阶层流动。这种符号学转换,使麻将从游戏规则升华为生命哲学。正如作者所言:“牌如人生,人生如牌”,麻将桌上的博弈智慧,恰是代际相处之道的微观演练。

  在文化传承层面,小说展现出惊人的学术自觉。作者考证麻将起源的三个民间传说,实则是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隐喻。太仓捕雀传说对应老年人的生存智慧,郑和下西洋传说暗喻文化输出,水浒好汉传说则指向民间叙事的再生。这种考据与虚构的平衡,使作品兼具文学性与学术性。

  更值得称道的是小说对麻将污名化的祛除。通过引入神经科学关于麻将益智功能的研究,作者构建起“健康麻将”的科学话语体系。这种叙事策略既是对道家“阴阳调和”思想的呼应,也是对麻将文化祛魅的文学实践。正如作者所言:“麻将不应是赌博的代名词,而应成为智慧传承的载体”。


  五、写给时代的“养老启示录”

  《今夜月未央》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其开创性的题材选择与深刻的社会关怀令人瞩目。作为全球首部以健康麻将为主线的长篇小说,它填补了老年文学的叙事空白。作者对五个家庭的精细刻画,展现出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笔力,章懿华的睿智、孙向东的多情、易天雄的豪爽、舒中胜的焦虑、蒲大侠的坚韧,每个角色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基因。

  在社会意义上,小说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文学化回应颇具前瞻性。通过麻将运动探讨“老有所为”的可能性,既契合国家养老战略,又提供了文化解决方案。这种创作自觉,使作品超越娱乐消遣层面,升华为时代精神的文学记录。

  最终,小说在集体婚礼与桂花飘香的氛围中收束,完成对代际和解的诗意升华。章懿华与李尤佳的珠联璧合、章晓白与吴远高的比翼双飞,舒中胜与胡丽萍的破镜重圆,孙向东与谢紫婧分道扬镳后和殷笑英的重归于好,舒中胜与胡丽萍历经劫难之后的情感归宿,共同构成“家和万事兴”的现代寓言。这种开放式结局,既保留了文学的开放性,又为麻将文化的未来发展留下了想象空间。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今夜月未央》的终极价值,或许正在于它激发的关于养老、传统与代际关系的持续思考。

  章勇的《今夜月未央》以健康麻将为核心,通过巧妙的叙事策略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两代人的情感叙事和观念碰撞,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重要的社会意义。小说不仅为我们理解代际关系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解决老龄化社会中的养老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小说中所蕴含的文化哲学思想,以及麻将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

  李自璋,四川自贡人,泸州教育学院三级教授。主要著作有:《组织教育活动》、《教学技能》、《小学教育心理学》。主编四川省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在全国级、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学术、科研论文80多篇。其中,在全国和省、市获一、二、三等奖14篇;入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和心理科学光盘及国内各种大型文库、文选、丛书、论文集、成果大典、成果荟萃等共计18篇。代表性论文有:《建立教育心理学学科新体系的思考和构想》《课堂教学的应变艺术》《差生教育转化艺术探新》《言语种类新探》《言语种类再探》《从"教学"要领谈构建教学理论新体系》《学习方法再认识》《衫主义教育思想再评》《"发散思维"概念之我见》《论“千年光阴,在苏堤相会”的美学价值》《试谈编辑审稿时的定势心理》《人民诗人,教育诗篇--试变陶行知诗歌中的教育思想》《卢梭学习思想初探》,等等。
原作者: 李自璋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