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党员先锋 | 讴歌普通党员蒋乙嘉先进事迹

致敬党员先锋 | 讴歌普通党员蒋乙嘉先进事迹

四川文化网 2025-6-16 15:02 1523人围观 党建文化

蒋乙嘉,这位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拱市村走出的普通党员,用一生的坚守与付出,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尖兵”。


  在建党节来临之际,四川文化网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聚焦普通党员蒋乙嘉,展现其为乡村振兴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为党的生日献上诚挚的敬意与赞歌。

  蒋乙嘉,这位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拱市村走出的普通党员,用一生的坚守与付出,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尖兵”。

  1978年,19岁的蒋乙嘉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参军入伍。在部队的20年里,他不仅锻炼了坚强的意志,更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牢记父亲的教导,入伍当年就立了功,第二年入了党,提了干。在部队的岁月里,他始终保持着吃苦耐劳、大公无私的精神,用津贴费帮助大家改善伙食,每天早起为大家生炉取暖,感染着身边的战友。

  1997年,蒋乙嘉结束了19年的从军生涯复员回乡,一头扎进商海。从装卸工、井下矿工做起,到办洗煤厂、焦化厂,再到物流公司,他凭借着军人的执着与坚持,历经10年的商海打拼,积累了千万家底。然而,功成名就的他从未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没有忘记家乡那贫穷落后的面貌。

  2006年,蒋乙嘉返乡探亲,看到缺水的农田裂出一道道口子,乡亲们依旧过着靠天吃饭、肩挑背扛的日子时,他的内心被深深刺痛。他毅然决定要回到村子,为家乡做点事。2007年,他带着全部积蓄回到了拱市村,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带领乡亲奔小康的梦想。


  回到家乡后,蒋乙嘉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路。他拿出积蓄,又多方筹措资金,帮村里修建了一条长2.6公里、宽4.5米的水泥公路。面对村民的不理解,他耐心沟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路修通了,接下来就是解决水的问题。他先后多次外出考察调研,根据拱市村实际确定了水渠修建方案。2008年冬,拱市村水塘修建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蒋乙嘉自掏腰包,为村民新建、扩建堰塘25口,建蓄水池30口、灌溉水渠6公里,全村人的缺水问题得以缓解。后来,在县政府支持下,他又拿出存款100余万元,改造拱市村农田水利工程,彻底解决村里农田灌排梗阻问题。

  基础设施改善了,蒋乙嘉一门心思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他带领村民进行撂荒地整治,盘活土地资源,在山坡、山顶种优质核桃,在半山腰栽经济果林,堰塘及低洼地带种水稻、套养绿色水产……立体化农业产业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2015年,拱市村与周边几个村合并组建拱市联村,蒋乙嘉担任拱市联村第一书记。他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如今,拱市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极大改善,90%以上的农户建起了“小洋房”,天然气、自来水进村入户,实现“户户通”,村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大型农耕机械能进出每一块田地、每一片果园,不但彻底解决了机械化耕作和稻田灌溉的问题,也为进一步推广水产养殖和稻田养鱼产业铺平了道路。

  蒋乙嘉先后获得首届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最美基层干部、四川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是四川代表团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之一。他的家乡拱市村也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农村幸福社区”示范单位、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庄、省级“四好村”、省级文明村、省级“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蒋乙嘉的故事,是千千万万普通党员的缩影。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在建党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四川文化网希望通过讴歌蒋乙嘉的先进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激励更多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