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硬骨头”战士到红色企业家:陈礼令的赤诚担当

从“硬骨头”战士到红色企业家:陈礼令的赤诚担当

四川文化网 2025-6-18 22:16 2716人围观 党建文化

他曾是“硬骨头六连”淬火成钢的战士,在军营熔炉中锻造出“三股劲、四过硬”的钢筋铁骨;如今,他是心怀家国的红色企业家,将军旅荣光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磅礴力量。陈礼令,这位38岁的川东汉子,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 ...
  他曾是“硬骨头六连”淬火成钢的战士,在军营熔炉中锻造出“三股劲、四过硬”的钢筋铁骨;如今,他是心怀家国的红色企业家,将军旅荣光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磅礴力量。陈礼令,这位38岁的川东汉子,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在退伍创业的征途上,书写着“发展企业、贡献国家、回报社会、造福员工”的动人篇章。


  军魂筑基:从十人团队到实业集团的淬炼之路

  2012年退伍褪不去军人本色。三年沉淀后,2015年他怀揣报国热忱创办建筑施工公司。随后在成都租下的380平方米办公室里,10人的创业团队点燃星火。凭着“硬骨头”的拼劲与诚信,企业三年实现跨越:2018年突破单一领域,向新能源、科技、文旅、商贸多元进军;2023年整合成立:星可圆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从建筑施工到现代化集团的蝶变。如今1110余平方米的自购办公场所,见证了150余人专业团队的壮大——其中73名生产管理骨干,46名中高级工程师、经济师、建造师构筑起技术创新与质量保障的钢铁长城。这条从零起步的创业路,正是军人攻坚克难精神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动实践。

  实业报国:多元拓展中的时代担当

  从脚手架到新能源,从工程图到文旅版图,陈礼令的商业布局始终与国家脉搏同频共振。他带领团队将“硬骨头六连”的作战智慧转化为市场开拓的战术:在建设施工领域筑牢根基,在新能源赛道响应“双碳”战略,在科技研发中注入创新动能,在文旅融合中激活乡村血脉。每一次跨界突破,都是党员企业家对“发展企业、贡献国家”宗旨的坚定践行——星可圆集团的崛起,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史,更是新时代退役军人实业报国的典范样本。

  赤诚奉献:老区振兴的“开路先锋”

  2022年,他将目光投向革命老区通江县永安镇华家坪。深知交通闭塞之苦,他毅然斥资数百万元,历时一年,为当地修建起一条崭新的利民道路。这条蜿蜒于山间的希望之路,不仅打通了物理屏障,更联通了老区发展的血脉,彰显了一名党员企业家饮水思源、反哺老区的厚重情怀。




  心系远山:助农兴村的“实干力量”

  2023至2024年,陈礼令的目光又被乐山市马边县的发展困境所深深牵绊。那里的崎岖山路、亟待振兴的乡村,成为他心中新的牵挂。他再次躬身入局,带领企业团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深度参与到马边县的“助农行动”中。从田间地头到产销链条,用实干搭建产业平台,将资源与智慧源源不断地注入这片土地,为贫困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共同富裕”的执着追求。


  民本为先:一诺千金的“民生守护者”

  在陈礼令的企业信条里,保障农民工权益是雷打不动的底线。自2015年承接项目至今,公司所有工程从未拖欠农民工一分血汗钱。他将农民工工资发放置于财务首位,视之为企业担当的核心体现。“民生问题优先保障”,这不仅是一句承诺,更是十年如一日用诚信铸就的金字招牌,在无数次工程结算中擦亮了党员企业家的信誉底色。

  军魂铸企:兵心不改的“硬骨头”担当

  脱下军装,本色不改。从企业创立伊始,解决战友“后路”就成了陈礼令心头的牵挂。他深知退役军人的优势与迷茫,将吸纳、培训退役军人视为企业天职。通过系统的技能提升与岗位适配,他的公司成为退伍军人坚实的“第二军营”,源源不断地为他们提供再启航的港湾——这份执着,正是“硬骨头六连”那股永不褪色的责任担当在商海中的回响。

  情系桑梓:精准帮扶的“家乡赤子”

  根在开江,情系故土。陈礼令的目光从未离开家乡的困难乡亲。2015年起,他持续帮扶讲治镇高峰村的五保户,不仅输送物资,更授人以渔,为残疾人量身定制就业岗位,铺就可持续的脱贫之路;持续助农捐款,促进乡亲就业,成为稳定家乡发展的温暖力量。这份长达十年的坚持,让党的温暖如涓涓细流,浸润着家乡最需要关怀的土地。

  从“硬骨头六连”的钢铁战士到红色企业的掌舵人,陈礼令始终以军人的坚韧、党员的忠诚、企业家的实干,在时代答卷上奋力书写。他的事迹,是军人本色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璀璨闪光,更是党员徽章在服务人民一线上的永不褪色——一位“硬骨头”战士的赤诚人生路,正化为惠泽四方的温暖力量,映照着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时代光芒。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原作者: 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1
  • 台606402 2025-6-20 18:15
    不畏艰难的军人企业家,他们以军人的勇气面对一切挑战,无所畏惧,创新求变。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