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墨涛:解构泼墨艺术的起源与演变(二)

画家墨涛:解构泼墨艺术的起源与演变(二)

四川文化网 2025-6-30 12:07 932人围观 艺术动态

师承于国画大家卢禹舜先生、杨彦先生、书法大家张锡良先生、皈依妙湛大和尚。 多年在北京、上海、杭州、湖南、厦门、江西进行书画教学与禅宗艺术探索,主要从事:佛象系列、意识流油画系列、佛手诠释系列、抽象水墨 ...


墨涛

字迦,号源石,本海居士

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

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

青原行思禅院艺术顾问

杨岐禅宗文化书画院院长


  师承于国画大家卢禹舜先生、杨彦先生、书法大家张锡良先生、皈依妙湛大和尚。 多年在北京、上海、杭州、湖南、厦门、江西进行书画教学与禅宗艺术探索,主要从事:佛象系列、意识流油画系列、佛手诠释系列、抽象水墨系列、名山胜景泼彩山水作品等艺术创作。喜游名山大川,静听天籁之音。平时淡泊名利。以书画结缘,缘中法圆。在北京、上海、厦门、广州、江西、武汉等地成功举多次个展和联展,同时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北京、上海、广州、佛山等地艺术博览会。艺术作品被专业机构及个人收藏。


解构泼墨艺术的起源与演变

文|墨涛

《作雨晴嵐飛》52 x78 cm 2023年

  泼彩艺术的技法

  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语汇中,色与墨的运用极为关键,尤其是泼墨与泼彩技法,早已蜚声画坛。所谓“泼”,原指倾倒液体使其扩散。泼彩艺术,则是一种借大笔触着色的写意手法,所谓“泼”字在此处多作夸张解,用以形容笔触之宽阔、水分之丰沛。此法以色彩自由洒落,借助水之动力,使画面显得生动流动,区别于传统的层层堆砌、规规矩矩的着色法。此外,不乏艺术家实际将水或颜料直接倒于画布,或运用特殊技巧,在作品中营造出水墨交融的独特肌理,这些均是画家们不断创新的成果。

《幻化松風逸》68 x45 cm 2023年

  泼泼彩艺术所采用的主材,多为水墨、彩色颜料及诸如纸或绸之类的载体。材料之选不仅影响颜料流动,亦关系到色彩之展现。例如,宣纸因吸水性强,能使水墨迅速扩散,呈现自然渗透之效;而绸本则以其平滑基底,为颜料流动及层次感提供不同展示。

《白雲伸卷舒》52 x78 cm 2023年

  泼彩画法首在盘碟中调和颜料,以得所需色相及浓度,继而泼之于画纸上,借颜料之自然流动与渗透,构建画面基础结构。继以色彩之渗化肌理,用笔整理补充,成就完整之作。此法偶然性存在诸多因素,常需依降于纸上色彩之实际效应,灵活调整画面。泼彩非盲目乱洒,画者应预设画面艺术形象,斟酌色彩泼洒之位置、方式及预期效果,心中已有所图。色彩降纸,亦非任其自由流渗,而应引导引控制之,依规矩章法先成大体后细节,局部用色厚薄、明暗、深浅需巧妙处理。若局部色彩初泼不足,可再泼以增色变化,但需掌握技巧,以避免画面斑驳或过度溢出,注意色彩对比与过渡,致使其自然而有序。

《圣境》77.5 x108 cm 2023年

  泼洒,为泼彩艺术中极具直观性之技法。艺术家们大胆泼颜料于纸绸之上,借颜料与水之自流,营造独具匠心的纹理与色彩效果。此法亦用以模拟山水虚实、远近,传达对自然景观之感悟及情感之释放。泼洒之后,艺者常涂抹之,使颜料于画面中融合,营造渐变或过渡之效,此法不仅增强画面深度与动态,亦使颜料间过渡显得更自然。泼彩艺术多需颜料层层叠加,以增画面之复杂与丰富,艺者通过叠涂不同浓淡与色调之颜料,以塑造空间感与光影效果,用层次分明之色彩构建复杂自然景观。

《清风徐来》93.5 x58 cm 2024年

  泼彩艺术之创作,本是情感释放之途径。艺者将内心情感化为视觉语言,每一笔每一滴皆是情绪之流露。使用强烈色彩对比,以表自然之威力与情感波动之敬畏,此种表达方式原始直接,使观者感受作品之情感力量,共鸣艺者创作时之心理状态。

《煙霞随心动》68 x45 cm 2024年

  泼彩画法虽为中国画派中较晚成熟者,然其蕴含的写意性十分丰富,与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密不可分。从画史津梁,自宋元以降,中国画家的艺术发展往往遵循一特定轨迹:画家之初作多追求细腻严谨,哪怕是写意,亦多偏向小写意,主要以写实为主;至晚年,则作品风格转向简约大胆,主张以大写意或写意形式取胜。此一趋势自明清以来尤甚,在现代中国画家中尤为显著。前述张大千,其早中期的山水画多仿古人之作,工笔重彩,展现浓郁的古典韵味。然至晚年,张大千大胆革新,尝试泼墨与泼彩技法,尤以山水及荷花为题,其笔墨随心所欲,极富情感表现,体现出笔墨简约而放逸的风格。此变化不仅展示了个人艺术风格的转变,也反映了从严谨到自由的艺术追求。






《明月清風》178 x98 cm 2018年

《昆仑雲氣昇》108 x77.5 cm 2023年

《微調聖境》138 x98 cm 2022年

《祥雲》78 x52 cm 2020年

《南岳胜境图》178 x98 cm 2024年


《奇峰昇妙意》45 x136 cm 2020年

《烟霞胜境》108 x79 cm 2021年

《奇峰妙逸图》108 x78 cm 2021年

《聖山图》45 x38 cm 2024年

— END —
原作者: 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