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陈设计者刘继超 | 以加减乘除重塑行业未来

展陈设计者刘继超 | 以加减乘除重塑行业未来

新文人画院 2025-7-4 14:45 505人围观 四川艺术

孙亚军文《展陈设计者刘继超 | 以加减乘除重塑行业未来》
文/孙亚军

展陈设计者刘继超先生


       展陈设计就是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艺术。它不仅是历史的复刻,更是以现代视角对文明脉络的重新编织。我希望在我的手中,让每一处空间都被赋予呼吸与灵魂,让历史不再是尘封的符号,而是跃然眼前的鲜活叙事。让空间自己开口说话,是我最大的愿望。
——展陈设计者 刘继超

       形式做减法:极简中的历史张力
       在我的朋友当中,刘继超确实不太像纯粹的企业家,他从事展陈设计二十余年来,始终将自己定位为“有文艺情怀的展陈设计者”。他做了很多事,在行业内也声名鹊起,但他坦言:“行业的认可只是对过去的总结,未来仍需步履不停。”或许,正是这种谦逊与务实,让他提炼出“加减乘除”设计法则——一套融合艺术理论与市场实践的方法论,作为应对行业变革的核心策略。
       一般人认为,在展陈展馆行业中,做减法就是简陋、简单。其实,用刘继超自己的话来说, “减法不是简陋,而是用最克制的设计语言,让展品成为空间的主角。”现实中,刘继超非常重视在博物馆展际设计中概括精简设计元素,避免过多的装饰和冗余的构造,使空间的主题被弱化了。刘继超的设计理念当中,优化空间布局,确保展览流线清晰、空间利用率高才是主要的,最后再选择中性或低饱和度的色彩搭配,以及简洁明快的线条和形状,以营造出一种宁静、高雅的展览氛围。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观众更好地聚焦于展品本身,还能提升整个展览的品位和格调。
       博物馆的本质是文化容器,过度装饰会喧宾夺主。由刘继超主导的某航空企业展厅中,他以灰白为主色调,墙面采用哑光混凝土质感,仅以飞行航道的投影作为视觉焦点。光影随参观动线流动,观众行走间仿佛穿梭于航空飞行器变革的时光隧道中。他的这一设计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样在某廉政教育基地展馆中也取得了非凡的效果。他说:“廉政教育基地展馆,我当时想,用黑白灰三色构建空间基调,红色仅用于警示标语与电子屏上的贪腐数据。镜面走廊设计,其实就是让观众与‘另一个自己’对视,隐喻权力监督的永恒命题。当空间足够纯粹,历史的重量才能真正被感知。”


       体验做加法:五感联动的沉浸叙事
       至于怎么做加法,刘继超说:“我们要在互动体验上做加法,通过多元化的互动方式和丰富的感官体验,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这包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展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通过艺术装置、雕塑、壁画等艺术形式,将展品与空间融为一体,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声音设计、气味营造等手法,让观众在欣赏展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全方位的感官盛宴。现代观众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能调动全身心的参与感。”有一次,在西安某航空企业展厅,刘继超和他的团队将4D动感座椅与全景声系统结合:当观众“驾驶”战机冲破云层时,座椅倾斜角度与引擎震动同步变化,鼻腔甚至能嗅到模拟的航空燃油气息。一旁的AR拆解沙盘,则将飞机发动机化作悬浮立体模型,指尖轻触即可透视内部构造,更富诗意的是在某院士纪念馆的“粒子之舞”展项,他将数千根光纤从天花板垂落,观众挥手扰动气流,光纤便如微观粒子般随机碰撞,配合电子屏实时生成的能量轨迹图,艰深的核物理理论化为可视化的艺术语言。刘继超说:“科技不应是冰冷的工具,而要为情感服务。这是我一直坚守的理念”


       文化做乘法:从遗产到IP的裂变之路
       文化的乘法不是简单叠加,而是让文化价值呈几何级增长,彰显文化的内核推动力,才是真正的文化乘法。实际展陈设计中,刘继超除了在一个展览包馆中深入挖掘和传承文化遗产,还将文化内涵进行放大和延伸,从而衍生出相关的文化产品。在某文化展览馆设计中,刘继超做了二件事:复原明代古代壁画时,邀请非遗传承人用矿物颜料逐层罩染,再现千年不褪色的技艺;将壁画中的纹样转化为LED互动地砖,游客踏步可触发对应的音乐。对于刘继超而言,他更擅于通过活动延伸文化影响力,比如,他在某革命抗战纪念馆内常常举办“战地家书诵读会”,观众戴上耳机聆听方言版书信录音,随后在复刻的煤油灯下书写回信。这些信件经扫描后存入数字档案库,部分精选内容甚至被纳入日常设展中。刘继超总结他的文化乘法时说:“文化遗产需要与当代生活产生化学反应。”


       功能做除法:细节处见真章
       在刘继超看来功能分区就如同手术解剖,精准方能高效。他在某人防教育基地展览馆中,将2000平方米空间划分为“科技长廊”“应急实验室”“未来影院”三大模块,通过地暖温控系统自动调节区域人流密度——当某区域观众超过承载量时,相邻展区的互动装置会自动激活以分散注意力。同时,针对特殊群体,他的设计更显温度:老年观众可租借内置放大镜与语音导览的智能拐杖;儿童区地面铺设压力感应软胶,踩踏时会浮现秦岭动植物光影;残障人士通道采用渐变坡度设计,扶手上的盲文导览可实时播报当前位置的展品信息。刘继超说:“功能优化的本质,是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对话历史。”
       作为展陈设计者的刘继超,凭借着独特的思维和深厚扎实的学养,在展陈展馆领域逐渐成为中青代的翘楚,在谈到对行业未来的认知时,刘继超说:“一线城市的博物馆趋于饱和,而县域正成为文化振兴的新战场。”他列举数据:2023年全国新增的832家博物馆中,73%位于县级行政区。他将展陈演进划分为四个时代:1.0图文实物→2.0声光电→3.0沉浸式→4.0智能生态。他说:“未来的博物馆将是具有自我进化能力的生命体。”
       从美术生到行业革新者,刘继超始终以“匠人”自居。二十年来,他像一位时空雕塑家,在展陈空间的褶皱中雕刻文明的年轮——用减法提炼历史魂魄,用加法激活五感共鸣,用乘法裂变文化基因,用除法雕琢人性温度。当县域小城与智能浪潮共振,当沉默的文物开口吟唱未来的诗篇,他仍在追问:“如何让每一次空间的重塑,都成为文明的再生?”答案或许藏在他常说的那句话里:“君子恒守其心而能久。真正的丰碑,不在行业榜单,而在千万观众被触动的那一瞬间。”


原作者: 孙亚军 来自: 四川省新文人画院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