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秉持敬畏与热爱,推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

作者:黄建文 | 时间:2025-4-6 14:41:27 | 阅读:938|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文化遗产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追溯往昔、理解自身的道路。秉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之心,是我们对待文化遗产应有的基本态度。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记忆,而文化遗产则是这些记忆的物质与非物质载体。敬畏历史,意味着我们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完整性,不歪曲、不篡改,认识到每一个文化遗产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意义和价值。热爱文化则体现为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推崇,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无论是古老的建筑、精美的艺术品,还是独特的民俗传统,都承载着人类在不同时期的创造力和情感。

在对待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方面,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保护第一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原则。文化遗产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其原始的风貌和价值。例如,一些古老的历史建筑,它们的建筑结构、装饰细节等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如果在保护过程中不将保护放在首位,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可能会导致建筑的损坏,如墙体开裂、壁画剥落等。合理利用则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挖掘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比如,一些古建筑可以在确保安全和不破坏其原有结构的前提下,开发为文化博物馆或特色旅游景点,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文化瑰宝。最小干预原则要求我们在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时,尽可能减少对其原始状态的干扰。这是因为文化遗产本身具有独特的历史沧桑感和真实性,过度的干预可能会破坏这种特质。例如在对古代壁画的修复中,应尽量采用与原始材料相近的材料和技术,避免过度修复而使壁画失去原有的韵味。

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是实现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必然要求。文化遗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个方面。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古遗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手工艺、民俗节日等,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系统性保护意味着要从整体上对文化遗产进行规划和保护,避免出现保护的漏洞或片面性。例如,对于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保护好城内的古建筑,还要保护与之相关的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统一监管则能够确保保护工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如果缺乏统一的监管,可能会出现不同部门之间职责不清、保护标准不一致等问题。例如,在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内的建设项目,如果没有统一的监管,可能会出现一些建设项目违反保护规定,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

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一个完善的体制机制能够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整合各方资源,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例如,建立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明确其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规划制定、保护项目实施等方面的职责,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保护工作的质量。在传承方面,体制机制能够为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支持和引导。比如,通过设立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和资助制度,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到文化遗产的传承事业中。

加快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法规制度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依据和准则,它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对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惩处。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一系列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法规制度体系。例如,在应对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内的新兴业态(如网络文化遗产保护、数字文化遗产的版权保护等)方面,现有的法规可能存在不足,需要及时修订和补充,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总之,秉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之心,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法规制度体系,这些举措对于保护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文明的火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d47fab157b0b5d4daba8347aae497337.jpg
df64330987201b2f9a7f8e315718a18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黄建文

主题 433
帖子 433
积分 1768
黄建文,中共党员,仁寿县作协、诗词学会会员,眉山诗歌协会员,美篇“文学爱美”圈主,《中国乡村》杂志四川选稿基地主编,香港荷花文艺杂志社员、乡土作家。发表诗文500篇(首)。
阅读作者更多精彩帖子

热门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