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难忘的小时候“走人户”的快乐时光

作者:黄建文 | 时间:2025-4-14 03:59:03 | 阅读:637| 显示全部楼层

咱四川这边啊,小时候那“走人户”,硬是让人一想起来就忍不住笑嘻咯!四川人比较喜欢走动,联络感情。一般来说在四川遇年节、婚嫁、生日、新居落成等喜事,人们会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探望,慢慢地四川人就将这种形式称为“走人户”。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一听说要走人户,那心情,就跟过年一样儿,兴奋得遭不住。走人户嘛,就是去亲戚家里串门儿噻,对我们这些小娃娃来说,那简直就是一场闹热的大冒险。

一拢亲戚家,还没跨进门儿,就闻到从厨房头飘出来的阵阵香味儿,勾得人清口水直冒。屋头一坝子大人些围到一堆,摆起龙门阵有说有笑的,热豁得很哟。我们这些小娃儿呢,就跟脱了缰绳的野马似的,在屋头屋外在处疯跑。

女娃儿些喜欢凑到一块儿,先在亲戚家的屋头翻箱倒柜的,对那些平常少见的小玩意儿喜欢得不得了。要是瞅见啥花里胡哨的头饰啊,或是花色好看的手帕啊,眼睛一哈儿就亮咯,跟看到宝贝一样。你看那小红,一爪过去就把那个粉嘟嘟的头花抢到手,麻溜儿地戴到脑壳上,站到镜子面前左照右照,还扭起屁股,娇声娇气地问:“我戴起好不好看嘛?”旁边的小丽也不落教,抓起一条带蕾丝边边的手帕,往脸上一蒙,装起仙女来咯,逗得一群女娃儿笑眯了眼。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摆个不停,那笑声简直要把房子都震垮咯。

男娃儿些这边就更闹热咯。先是在院坝里头玩捉迷。选个人当“猫猫儿”,用帕子把眼睛一蒙,站到中间大声喊:“一、二、三……我来咯!”其他娃儿些就跟耗子见了猫一样,飞叉叉地到处躲。有的藏到柴房背后,大气都不敢出;有的躲在水缸旁边,只露出个小脑袋瓜儿。有个叫二娃子的,慌不择路,直接钻进了苞谷杆堆里,结果被苞谷叶划得“哎哟哎哟”直叫唤,差点就暴露咯。

玩累了捉迷,又开始打烟盒。大家纷纷从兜里掏出自己叠得硬邦邦的烟盒,往地上一甩。这时候,就看谁的力气和技巧够好,能把对方的烟盒打翻。柱子那手气好得很,只见他瞄准了,手臂一挥,烟盒“啪”地一下飞过去,就把三儿的烟盒给打翻咯。三儿不服气,涨红着脸说:“再来一火!”旁边围起看闹热的娃儿些也跟着起哄:“来嘛来嘛!”

打完烟盒,还有更热闹的斗鸡。大家把一只脚盘起来,用手抓住,单脚跳着去撞对方,嘴里还喊着“雄起!雄起!”二牛身材壮实,跳起来横冲直撞的,好多娃儿都遭他撞得东倒西歪。可小兵也不示弱,灵活得像个猴子,左躲右闪,瞅准机会猛地一撞,竟然把二牛给撞倒咯。这下子,院坝里炸开了锅,欢呼声、笑声响成一片。

等到吃饭的时候,才是最闹热的。一桌子的好菜,全是我们四川的特色,啥子回锅肉、麻婆豆腐、粉蒸肉,摆得满当当的。大人们一个劲儿地给我们小娃儿拈菜,嘴巴头还念到:“多吃点,长身体嘞!”我们这些小娃儿也不客气,刨起饭来跟饿牢里放出来的一样,腮帮子鼓得像个花包谷。

等到要走的时候,那心里头舍不得得很哟。亲戚些总会给我们塞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啥子水果、糖果,装得满满一大包。一路上,我们还在摆谈在亲戚家头耍的那些趣事,还约起下次好久再来。

小时候的走人户,真的是充满了快乐和温暖,那是好多钱都买不来的美好回忆哟!走人户是四川民间一种传统习俗文化活动,在四川人们遇到年节、婚嫁、新居落成等喜庆或重要时刻,会到亲戚家串门探望,相互交流信息和联络感情。湖广填川时期,外来入川人口众多,一人一户的情况不大可能。弟兄几人迁徙来四川某地插占,慢慢开枝散叶,为了更好地发展,不得不分家,慢慢人口多了起来,人户才多起来了。走人户习俗体现了四川人民热情好客和重视家族邻里关系的文化传统。
c7b440104e2d3a4b05525516b32a613d.jpg
0eaeffabd31a6c5db258622a8d31772e.jpg
d1571a89681a704f3ad6ba0901dc2b6d.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黄建文

主题 433
帖子 433
积分 1769
黄建文,中共党员,仁寿县作协、诗词学会会员,眉山诗歌协会员,美篇“文学爱美”圈主,《中国乡村》杂志四川选稿基地主编,香港荷花文艺杂志社员、乡土作家。发表诗文500篇(首)。
阅读作者更多精彩帖子

热门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