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格调人物 | 建筑艺术家刘卫兵 : 川西林盘,打开公园城市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对话之窗

八禾 2023-11-28 16:13 9365人围观 艺术动态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刘卫兵《查理》《林盘》《无形》三本著作的相继面世,巧妙串联起他大学毕业后,三十年间所走的路。虽然,期间有过曲折、迷茫,甚至放弃念头,但是,最终他在画家与建筑师之间实现了 ...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刘卫兵《查理》《林盘》《无形》三本著作的相继面世,巧妙串联起他大学毕业后,三十年间所走的路。虽然,期间有过曲折、迷茫,甚至放弃念头,但是,最终他在画家与建筑师之间实现了融合,进而通过建筑作品,赢得了世界对他的关注、更是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关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痴迷与坚守,刘卫兵敏锐捕捉到成都本土建筑文化的灵魂所在——林盘,斜坡顶、长挑檐、小青瓦、庭院组合的建筑风格,避湿透气,灵巧简易,结合城市规划发展和社区有机更新需要,他将“林盘”文化与蜀地历史交融,人与自然合二为一,沉淀出《布后》《南溪遥》《青城马椅子工坊》《幸福岭》等一系列“更新”设计作品,多次应邀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第九届世界城市论坛、联合国人居署亚太都市设计峰会、GFHS 柏林城市高层对话等发表主题演讲,成为中国及世界建筑界地域文化创新的代表人物之一。2022 年,《无形》装置艺术作为中国唯一作品,入选第 23 届意大利米兰装饰艺术和当代建筑国际三年展,他从建筑师走向艺术自觉的建筑艺术家。


01
THE FIRST
“认知局限,让我迷茫。”

2012 年,刘卫兵出席在巴西举行的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大奖颁奖典礼,颁奖嘉宾为联合国助理秘书长阿瓦尼·贝楠博士和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副主席泰吉·哈马德博士

  幼小受父亲绘画影响的刘卫兵,梦想做一支画笔、仗走天下的画家,父亲却建议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高考志愿填报了感觉与绘画相关的建筑专业,结果却发现事与愿违,建筑工程的“三大”力学,成为学习的重点,绘画的影子飘得无影无踪。

2018 年,刘卫兵的建筑作品《布后》荣获美国建筑师协会(AIA)Unbuilt Architectecture 建筑大奖,图为颁奖现场

  然而,大学毕业后 13 年设计院工作中,除了日常建筑设计,他时刻惦记着绘画,并不时参加相关美术展览。“我那时一直认为,绘画是我职业生命的归宿,以至于把办公室搞得就像画室,始终纠结在绘画与建筑设计之间,特别是参加完几届全国性美术展览后,遂产生要放弃建筑设计的念头,当时内心是迷茫的。”

2012 年,刘卫兵“中国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更新项目”在联合国 RIO+20 峰会上获得了全球设计大奖

  一次偶然机会,省美协领导在交流中对他说,在西方语境中,建筑本就是艺术,建筑师也就是艺术家。一个好的建筑作品,也就是一件艺术品,是认知局限固化了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听完他的话,我恍然醒悟,原来建筑设计作品也是在延伸绘画艺术,也可以将自己的精神情感和梦想寄托,建筑也是一种民族文化传承、传播的载体。”

2018 年,刘卫兵 AIA 获奖作品:《布后》临街立面,成都老旧院落更新代表作之一

  心结被解开,曾经忧伤的青年,变得积极乐观、豁然开朗,辞去设计院工作,成立大卫建筑设计事务所。一次在川西高原的设计项目,让刘卫兵有时间边设计边写生,远赴安多地区的查理寺写生参悟,内心的平静让他开始留意生活其间的川西民居和建筑文化,正视诗与远方。

2020 年,刘卫兵林盘非遗保护作品:《青城马椅子工坊》局部

  2008 年“5·12”地震,灾后重建期间,刘卫兵在都江堰青城山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因地震被夷为一地残砖碎瓦的川西老林盘建筑残骸,内心阵痛不已。“我猛然发现,除了自然灾害的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拆迁和乡村居民的迁移,逐渐掏空原本属于成都本土特有的蜀地建筑和川西民居文化,保护川西林盘聚落,保护在地文化,一种油然而生的责任感从脑海中冒了出来。”

2019 年,刘卫兵林盘综合体更新作品:《南溪遥》

2022 年,刘卫兵《幸福岭》项目,荣获联合国亚洲都市景观奖(夜景)

  遵从内心,尊重文化,敬畏历史。2009 年在进行具体灾后重建工作时,刘卫兵坚持川西林盘随田散居的建筑设计理念,保留村落肌理,留住林盘,展现川西民居的特有魅力,最终完成都江堰市花溪村和徐家林盘的自然营造。对川西林盘建筑文化的保留与复原更新,让他的坚持赢得了国家领导人的认可。2008 年 12 月 28 日,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 5·12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路过由刘卫兵团队主持重建的都江堰市蒲阳镇花溪村,对其产生兴趣,停车走进林盘,赞誉其为“我理想中的农家新村”,这一时成为乡村重建的示范样本。2012 年,在联合国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RIO+20)上,刘卫兵以徐家大院和花溪村为代表的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更新项目赢得“全球人居环境规划奖”,这是全球人居规划设计类奖项中的最高奖。2013 年,刘卫兵被授予“中国民族建筑事业杰出贡献奖”。

2020 年,刘卫兵林盘非遗保护作品:《青城马椅子工坊》

  面对接踵而至的奖项和荣誉,刘卫兵内心是平静的。2014 年《查理》专著出版,他在书中写道,“吾欲以查理,为青藏高原的安多生灵,留下一纸朝圣般的描摹;为川西北高原的苍凉游牧 ,作一回长歌式的呼唤;也为现代都市的浮躁内心,来一次清寂中的自我救赎。查理,你让我内心深处,有了一份悸动,一份深情。”
  那份悸动和深情,恰是走遍四川的每一个地方寻找林盘,拍下来、记录好,通过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履职尽责,转化成《川西林盘保护及利用》提案,引起政府相关部门重视,调动更多力量传承与保护蜀地文明和在地文化,最终川西林盘聚落保护和修复工程被列为成都市“十大重点工程”之一。

02
THE SECOND
公园城市“地域文化表达”的高级感

  日本建筑巨匠伊东丰雄在《建筑,从那一天开始》中说,每一位建筑师,都是出于为社会、为人类造福的目的而设计建筑。为人类聚集之处,赋予一个新的形态,是建筑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初衷。
  刘卫兵从接触、保护川西林盘老建筑的那刻起,已不再是纯粹的建筑设计师,而是把创建聚集新形态、社会责任、城市规划建设、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融为一体的代表中国文化自信的一位国际交流使者和社会实践家。

2022 年,刘卫兵林盘聚落保护作品:《幸福岭》局部

  通过一件又一件蕴含中国川西民居独特文化的建筑作品,参与国际交流,向世界传递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因密码;打造具有高级感的公园城市地域文化表达代表作——《布后》,布后街 21 号旧院的更新设计理念,注重城市文脉,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去思考空间取舍和塑造,保留并丰富了院落式布局的同时别具创意地诠释了本土建筑文化更新发展之精髓,唤起民众对川西林盘的乡愁记忆,将历史递嬗、文化艺术、时尚创意有机融合在有成都味儿的空间里,在传统骨架里展现出当代艺术精神的丰富表现力。由此,他的设计获得了中国建筑学会的人居生态国际建筑规划设计竞赛的金奖,也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未建成建筑奖”。
  2016 年出版的《林盘》有这样的描述:城市的钢筋水泥与自然山水其实并不抵触,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略回一回头,就能发现建筑的美仍然落脚于自然。川西林盘,诗情画意,既需保留,又应与时俱进。
  2003 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主任唐子来就提出,高楼大厦与城市的现代化没有必然的关系。现代化的城市不在于其表象是不是有高楼大厦,而应该考察其政府管理体制、是否有宜居的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均衡等本质的东西。因此,高楼大厦不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现代化的城市不一定要有高楼大厦。2023 年第 5 期《半月谈》杂志以《雄安:现代化不被高楼大厦定义》为题,探索先植绿、后建城,城市镶嵌在生态空间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进规划设计理念,在雄安,生态不是城市的点缀,而是发展的前提,“天人合一”的传统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在雄安生动体现。
  川西林盘作为成都本土最具“天人合一”智慧、亲近自然绿色发展的公园城市样本,早已存在上千年,只是随着时代变迁,而被人忽略。刘卫兵的传统文化与艺术情怀,通过与时俱进的更新重塑了这片渐渐消失的聚落,让它再次焕发生机重新走入城乡居民视野,走向当代国际生态建筑界。
  对成都而言,更新城市认识,避免大城市病。“川西林盘保护和优化利用,是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高级感呈现方式之一,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本土文化属性”,刘卫兵说,“林盘里的水、田、院、林、山构成的微气候,以及传统营造的环境友好性还需要深入研究并付诸实践,这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03
THE THIRD
旧城有机更新,需要“针灸”疗法

  汶川特大地震,让身处灾区的部分民众失去很多,正是这种失去,也让人从虚无的外表与伦理道德中解放,重新返回原点,思考原本神圣的姿态。城市旧城有机更新,就像一种重回原点的思考,并作为新型公园城市发展的良好契机,找寻记载于名人传记中的川西小景,让历史记忆和文化岁月感,融入到居民生活的日常环境。
  “幸亏战国时代李冰的治水天才,当地才有完整的水利灌溉沟渠,千余年来始终功能完好,使川西地区千年来沃野千里,永无水患。蟆颐山的小山丘下,稻田、果园、菜圃,构成广漠的一带平原,竹林与矮小的棕树则点缀处处。”这是林语堂先生笔下的四川,稻田、果园、菜圃、竹林等乡土元素构成了最美的田园风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城市老旧城区现存的一些风景和形态,犹如一件古董艺术品上的包浆,城市老城区的有机更新,首先应尊重城市的这些历史积淀和岁月留在城市发展变迁中的肌理,而不是人为地加元素,抹杀过去历史岁月的痕迹,需要‘针灸’式疗法。”刘卫兵说,“老旧城区有机更新,需要在传承中更新,而不是推倒重建;需要在城市文脉保护发展中,科学规划、整体考量,激活源城在老百姓生活中的烟火气和外来游客心中的存在感。”

2022 年,《幸福岭》近景

  以眉山丹棱县《幸福岭》生态民宿项目为例,建筑体量秉承古村“散、小、巧”的特征,存续“古、静、拙”的动人心弦的原乡调性,没有仿造幸福古村,也不刻意创新出奇,而是以不“惊扰”安静祥和的古村落和自然优美的山林为原则,吸取当地传统“风水学”智慧,以最佳的“散点”布局,营造出适合当地地理气候的生态民宿聚落。《幸福岭》在参加联合国亚洲都市景观奖参评时,评审委员会主席佐藤优先生说道,中国眉山案例独一无二诠释了古村落的未来,构建了一个质朴的令人向往的心灵深处的精神家园。
  人文精神与艺术创作在建筑作品表现上,与当代价值标准高度契合,这不仅体现在建筑作品的技法、绘画语言有多么独特,而是作品本身所释放和表达出来的文化格调能不能够打动观众。“有可持续性价值的作品,才能长期存在。”刘卫兵说,“从近期一些作品获奖的感受而言,其中,地域人文特点,对建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加分项。旧城有机更新,更需要注重历史、人文的传承与整体表达。”
  川西林盘里没有北京宫廷的官气,也没有江南水乡的富贵气,甚至不同于西蜀园林。西蜀园林接近于大户人家的庄园建筑,而川西林盘恰是普通老百姓过平常日子中的朴素之美,融于公园城市的旧城改造,存在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则有序承接起街道社区当地文脉、地域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自己的独特建筑语境。

04
THE FORTH
建筑师的代际责任:历史传承与可持续

2022 年,刘卫兵的装置作品《无形》入选第 23 届意大利米兰装饰艺术和当代建筑国际三年展唯一中国作品,参观者现场体验《无形》

  创立于 1923 年米兰国际三年展,与威尼斯双年展、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并称意大利三大艺术展,是世界上在设计学科和展览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盛会之一。2022 年 7 月 15 日至 12 月 11 日,第 23 届米兰国际三年展以“未知的未知——通往神秘的序篇”(Unknown Unknowns -An Introduction to Mysteries)为题,旨在激发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敬畏,通过跨学科交流探索新的生活方式,共同塑造美好的未来。刘卫兵装置艺术作品《无形》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作品。
  组委会对《无形》的评语是,以自然与建构碰撞的无限可能性是对未知世界隐匿的肯定和面对,体现出中华文化对混沌宇宙所特有的“大象无形”的包容气派,并以“道法自然”态度对宇宙无穷变幻所持的敬畏以及与自然和解的“天人合一”的智慧。这件作品,与刘卫兵对川西林盘所蕴含着的蜀地人居生态和当代可持续建筑融合的思考一脉相承,追寻道家“空”“无”思想内涵,追问历史,探究寄托人类未来之地。
  刘卫兵通过竹子、青砖等本土自然材料,运用空气、光线、水影等设计元素,将空间、结构及形式表达融为一体,创造具有林盘文化延伸属性的温馨自然空间,并将自己对川西传统人居的生存方式、生命形态、生存向度等精神内涵融入设计,让他作品散发出蜀地先民的田园生态文明之美。

刘卫兵游历欧洲写生,眺望远方

  “文化自信的基础是能够保留和传承自己的乡土文化,建筑师的代际责任首先是要熟悉居住生活地域的历史,才能在尊重文化历史的基础上做传承与创新。阅读《地方志》是一种了解城市文化最基本的途径方式,不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属性,就会抹杀掉这座城市的文化个性。”
  川西林盘是成都特有的“近自然”田园生态系统,实质上是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人居环境和生态碳汇系统。只有认识到林盘是川西民居和林田、水共同营造的生态碳汇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价值,转化成农文旅融合的生态资源。

泰国曼谷联合国会议中心,刘卫兵作题为“历史文脉与城市更新”的主题发言

  今年八月,刘卫兵的第三部专著《无形》与读者见面,“这是我对自己从业三十多年年建筑设计的全面总结,如果说《查理》《林盘》是写实记叙,那么《无形》则是从哲学角度对建筑、绘画、文学、音乐等领域的一次深层剖析,形成自我思想深处独特的格调与品格表达,形成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代表性表达。”

2022 年,刘卫兵《幸福岭》项目荣获联合国亚洲都市景观奖

  正如著名美术理论家、央美教授邵大箴对刘卫兵建筑艺术作品的评价,其国际化视野和当代性艺术表达,走向了一种艺术的自觉,这种自觉突破了文化的束缚,突破了东西方的界限,转向艺术本身最纯真的感染力。

本文刊登于《格调》杂志2023年9月刊
原作者: 格调杂志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