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农业与生态齐飞:川农学子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作者:dittooooo | 时间:2024-2-5 07:51:33 | 阅读:359|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文化网2月5日讯(通讯员 黄萱梅)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4年1月13日至2月6日,四川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五翼兴农·青智赋乡”实践团聚焦“助力乡村振兴,谱写青春华章”实践主题,分赴四川、重庆、河北等18个省、30个市、50余个地点,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发挥专业优势,冀以科技赋能智慧农业,以青智助力乡村振兴。
破壳而出:人工智能赋能养鸡产业
“我们养殖场最近几年引进了一批现代化养鸡设备,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但对大规模的养殖场而言,设备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河北省唐山市肉鸡养殖基地的负责人告诉团队成员,“市面上的养殖设备对不同品种的鸡饲养不够精确,有时达不到高品质的养殖要求,造成了饲料的浪费和效益的降低。”
根据团队人员分赴多地调研所得数据显示,目前乡村主要饲养的品种包括白羽肉鸡、蛋鸡、本地土鸡等。“我们要做的,就是实现养鸡场信息的立体化感知,通过结合现有饲养设备,精确控制饲料投放、喂水、打包等作业,真正将农业机械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线上讨论后,成员们一致认同应该因地制宜,通过线下实地走访和线上网络检索,获取当地养鸡产业的成本、收益、养殖品种和气候等数据。这些数据将用于新一代养殖设备的研发,为自定义养殖程序的综合技术提供支持。该技术不仅能在饲喂、调光的同时,实时监测鸡群健康状况,还能及时反馈饲料余量和日产情况等信息。
此次养殖场之行中,实践团收集的大量真实数据和养殖户的反馈将会在后续的深入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团队也与养殖场建立起长远的合作关系,并表示将尽己所能为推动养鸡产业链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持,助力现代化养鸡更上一层楼。
1.jpg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观察唐山肉鸡养殖基地 通讯员 路正阳 提供
橘韵芳华:云联万物助力乡土果业
实践期间,团队22名成员一同来到四川省丹棱县橙橘种植园,调查并记录当地柑橘种植现状,希望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果农提供帮助。“为保证柑橘产量和品质,我们的果园正在逐步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在跟随果园负责人走访的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该措施的执行正面临着技术短板和经验不足的双重考验:一方面需要一定的技术标准支持工具,另一方面需要种植户储备相关知识和技能。“考虑到种植面积大、人员分散的因素,我们从技术入手,借助物联网技术推动柑橘挑选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在团队讨论会上,一位成员发言道。
在明确了开发方向和果园需求后,团队成员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分工负责控制系统设计、传感器选择、算法开发、测试和调试工作。依托学校研究成果,团队在实践期间完成了“选果机器”算法的初步实现,即通过对柑橘糖度、克重、果径和果皮瑕疵等数据的综合分析,筛选出皮薄汁多、新鲜味美的优质柑橘。看到团队构想的可行性和项目的完成性,种植园负责人欣喜地提出展望:“这一技术将会让种植体系有标可依、有准可达,从而提升整体产区品质标准化水平。”
2.jpg
图为团队成员针对丹棱县柑橘种植难题讨论解决方案 通讯员 赖孟珍提供
麦浪万顷:数字建模探寻粮产之道
2月正值四川省达州市小麦种植的管理期,气候变化多端,冷暖不定,给小麦管理带来一定的考验。成员们通过田间走访发现,村民们判断苗情用的是老办法——“看天、看地、看庄稼”。村民们也表示这种依靠田里看、经验断的传统办法,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局限,往往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误差。
团队成员借助工作室研究成果,利用无人机、田间物联网传感器等田间监测设备,构建起“天罗地网”,实时监测、传输、获取数据,对麦苗生长状况、空气温湿度、虫害情况等技术指标进行采集分析,为村民们开具了数字化“处方”,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了“智慧农业”的精准、高效。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介绍了新兴小麦种植技术,用视频和图片生动展示新型播种和收割机器的运作,并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通过成员们的介绍,村民们对“科技驱动农业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谢谢你们的讲解,不久后会陆续引进这些技术和设备来实现小麦高产,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在数字化推动的乡村振兴战略下,村民们期待与团队一同描绘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幸福景色。  
图3 团队成员实地考察小麦生长情况.jpg

图为团队成员实地考察小麦生长情况 通讯员 黄靖扬 提供

百鸟争鸣:实地考察倡导全民护鸟
在四川省成都市的白鹭湾湿地公园,实践团成员发现这里吸引了一批观鸟爱好者。“前段时间是候鸟迁徙季,市林草部门多措并举,为候鸟迁徙保驾护航。”征得公园工作人员的同意后,在不打扰鸟类日常活动、不影响公园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成员们选取观测点,架设拍摄设备,借助单反相机、长焦镜头、双筒望远镜等观鸟工具,记录了鸟类特征和活动轨迹,并制作了一份当地鸟类手绘图鉴。为方便阅读、加深印象,图鉴用鲜明色彩绘出鸟类的形体特征,并简要介绍其生活习性、保护状况,最后印刷成小海报在公园发放。随着宣传范围的扩大,游客们对公园里鸟类的关注度逐渐提高。观鸟台旁,一位拿着图鉴小海报的游客指着枝头上白眉黑翅的鸟儿惊喜地说:“这应该就是白腿小隼吧。” 成员们还通过制作ppt、撰写演讲稿和线上活动,生动宣传了当地特色鸟类和观鸟胜地,强调了鸟类保护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呼吁更多人加入到全民护鸟、爱鸟的行列中,共同书写鸟语花香、绿水青山的生态诗篇。
图4 团队成员调研白鹭湾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JPG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白鹭湾湿地公园的鸟类保护情况 通讯员 赖孟珍 提供
日前,“五翼兴农·青智赋乡”实践团已基本完成科技助力乡村农业发展的实践任务,但于此形成的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共同体模式还将持续夯实发展。未来,团队将不断关注乡村发展需求,加速完善实践科研项目,努力实现农业科技创新,让广袤的乡村热土上播下的科学技术的种子,在新时代的农业现代化园地里成长为参天大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