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川农学子调研,助力川剧传承与保护

作者:Neptune | 时间:2019-8-25 22:31:36 | 阅读:712|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文化网成都719日电(通讯员贾小瑜)2019711日至717日四川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11人前往川剧戏院禧来蜀韵园以及成都川剧博物馆,围绕对川剧的传承与保护的主题,开展为期一周的“川韵”调研实践。
川剧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戏曲, 是巴蜀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根深蒂固的艺术形式。其悠久的文化传统历史、独特的高品质音乐、精湛的表演技巧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成就了川剧在了川剧在中国剧坛不可替代的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川剧的现状不容乐观。据近几年的调查, 川剧团逐渐减少, 现存的川剧演员断代严重, 最年轻的演员都不低于30岁, 甚至有高龄演员在演出中带病上场。没有新学徒加入, 以及只能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 导致了很多技术和表演形式的失传, 许多大幕戏已无法上演, 只有其中个别折子戏还能呈现。正因为川剧浓厚的古典文化底蕴以及严峻的现状, 传承、保护和发展川剧刻不容缓。

1.JPG
图禧来蜀韵园川剧演员表演川剧《白蛇传》小青(左)小白(右)。四川文化网通讯员邓千雨 摄
在位于宽窄巷子的川剧戏院禧来蜀韵园中,“川韵”调研实践团队观赏了巴蜀特色川剧《白蛇传》,队员们被真实细腻,幽默机趣,生活气息浓郁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最后精彩的川剧变脸也让在场观众们连声叫好。禧来蜀韵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戏院的理念是将四川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使戏曲在长辈的脑中不再是一种回忆,在小朋友的眼里也不仅仅是一个词,要把它的美展现出来。

2.JPG
精彩的川剧变脸。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邓千雨 摄
“川韵”调研实践团队通过网络向四川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发放了110份调查问卷,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探究大学生对川剧价值的认识。据调查结果显示,看过现场表演的大学生仅占6.2%,看过视频的占15.3%。接触过川剧的人不到四分之一(这句话你是想指前面的调查问卷还是指什么,没有看明白。如果是指前面,那么可以重新断句一下;如果不是指前面,那可以用一些词修饰一下,比如:不到全国的四分之一),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曲协顾问曾祥明谈到:“如今到剧院看川剧的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屈指可数。”对于川剧存在的作用,较多人的选择集中在是成都地区文化的代表和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比例各为33.9%和35.2%,选择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占19.6%。
队员们通过采访了解到, 现在一些川剧团的演员工资仅2000元左右, 经常自己为置办一点演出行头就花掉大半工资, 生活拮据。为了生存以及生活, 多数演员放弃了传统演员的身份, 为了挣钱养家糊口而改行, 甚至有些仅仅只是为了谋得一时私利才去学习川剧或者变脸。这既没有传承传统文化, 反而使之落下不好的名声, 从而使川剧走向衰落。
3.JPG

“川韵”调研团队在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邓千雨 摄
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到, 川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 约有三千余个, 现有可查阅文献的剧目有两千多个。但是, 在互联网时代盛行之前, 川剧曲目剧本的保护是堪忧的。这是由于传统的曲目剧本90%以上都是以纸质样本保存,但纸质样本在文献馆、博物馆、陈列馆、图书馆、私人等保护过程中,容易潮湿损坏。探究以互联网等新方式保存剧本,建立数字剧本库,不仅可以更好的保护这些文化,也能更好地传播川剧的魅力。
据悉,现代四川专门对川剧道具研究、设计和制作的部门极少,在表演过程中, 一直使用传承下来的道具, 表演频率的急剧降低, 导致川剧需求的道具制作与保护出现断层。缺少川剧深入研究与表演者参与, 新的道具设计与内涵文化在表演过程中细节显得格格不入。
振兴川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责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川剧作为西南地区的四川首个被选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已经说明了川剧所具有的地域特色、文化特性、人们生活的真善美哲学是被全国和国际认可的。人们应该用心研究历史, 精化各个细节, 抓住深化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高潮, 不断探索川剧传承发展的新途径, 开拓新市场, 充分调动川剧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发展文化软实力。川剧的传承、保护只有通过政府、社会和人们三方共同努力支持, 才会让川剧走向未来、走向健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