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四川农业大学学子探草原:看、思、行三步守护若尔盖

作者:萧萧寒 | 时间:2022-9-1 14:39:51 | 阅读:302|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青年网成都8月22日电(通讯员 杨潇涵)为响应团中央号召,引导四川农业大学学子将知识与实践结合,在自然课堂中长见识、学精神、用本领”,7月末,四川农业大学“川草护高原,又绿黄河岸”项目的团队成员们来到甘南小镇郎木寺,为保护美丽的若尔盖草原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草原守护者”由四川农业大学草学院发起,旨在通过项目在甘南小镇附近开展的、针对若尔盖大草原的观察与保护活动,让成员们在这个过程中学知识、长见识、立志气。今年,团队成员们将从欣赏草原风土人情、学习草原保护方法、进行草原调查等三个维度开展项目。
用眼体验草原人文
草原是生态系统至为重要的一部分,承担了调节气候、保护生态链多项重任,也催生了丰富多彩的草原文化。这里风吹草低,牛羊成群,空气清新宜人,五彩缤纷的野花点缀其间,有着一番开阔明媚的景致。团队成员刚来此处,就深深地被这里的风土人情所折服。藏区的人们爽朗淳朴,友善好客,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进行了热情的欢迎。团队成员们接下来感受了这里与汉族截然不同的文化,欣赏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塑像,并了解了这段历史。据介绍人讲述,在唐朝贞观年间,吐蕃松赞干布赴长安请婚,唐太宗为结秦晋之好,护边境安稳,故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藏后,传唐风、授蚕桑、守和平,为中华民族团结交融做出莫大贡献。此后千年,世间仍记得这段功德并时时传颂,它已成为了汉藏友谊的见证。


图为团队成员凝望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塑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潇涵 供图
心学习草原保护
凭观察后内心升腾起的对草原的热爱,团队成员“治沙先行者”巴让老师交流学习了草原的修复经验认真思考应该如何保护草原。首先,巴让老师带领成员们前往扎琼仓生态文化交流中心,观看了他亲自拍摄的纪录片。巴让老师说,草原,就是牧民的家园。草原退化,沙漠侵占家园之时,他用了14年,与父老乡亲一道重建家园,让牛羊成为了治理沙化的秘密武器,让牧民-牲畜-草原的生态链重归和谐。紧接着,他带领成员参观了扎琼仓的博物馆。面对这里陈列的一件件事物,成员眼前似乎又浮现起了藏区人民英勇抗争沙化的身影。十多年的坚持下,若尔盖大草原又恢复了离离原上草的风光,让人不禁感慨万分。


图为团队成员与巴让老师交流保护草原的经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潇涵 供图


图为兰州大学兔鼠现状研究团队与本团队共同观看草地修复纪录片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潇涵 供图
脚丈量高原草地
在向巴让老师系统地学习了草原治理的方式方法、人工草地种植管理的注意事项后,成员们由指导老师——四川农业大学草叶科技学院的白彦福老师带领,一同实地考察了实验样地草的生长情况,并由此进行草地生物调查。过程是辛苦但充实的,草木的清香萦绕在鼻端,成员们在草间翻查并记录,观测土壤状况、草生长情况,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平时在课堂中的所学真真正正地付诸了实践。回程的路上,成员们不断兴奋地探讨所见所闻,分享自己的感想。这样的经历无疑是宝贵的,比起书上的插图,眼前真实存在的若尔盖草原,更真切地让人感到,保护自然,重任在肩。


图为团队成员认真进行草地调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潇涵 供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一个人的青年时期接触自然保护的实践,就是将生态和谐的理念根植在他们心间。今天,“川草护高原,又绿黄河岸”的成员们用行动保护美丽若尔盖;未来,美丽的自然也会惠及我们的千秋万代。

QQ图片20220901143542.jpg
图片1_new.png
图片2_new.png
图片4_new.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萧萧寒

主题 1
帖子 1
积分 113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阅读作者更多精彩帖子

热门问答

更多>